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甸 《劳动世界》2011,(1):22-24
近二十年来,我国商品房不断发展,伴随其发展的结果是房价节节攀升,如今房价已远远超过了居民可承受的购买能力。保障居民“居者有其屋”成了现今政府的一个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自我国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至今,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了中低收入者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但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最近北京市的明悦湾经适房因质量安全问题被拆除,其实近几年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一直频发各种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暴露了我国在住房保障制度的监管中存在着政府缺位和失职。可见,研究如何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监管对我国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日合作办学背景下的日语“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语教学中“2+1”模式是一个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加优化以顺应日益发展的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人物名片黄晓艳,资阳市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四川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资阳市“乡村好青年”人物等荣誉称号。红薯,在四川常被叫做“红苕”,“苕”字上面“一横两竖”的笔画,有“早”的意思,指的是“新春一早萌芽冒头的植物”。在资阳市,有一个被称为“红薯妹妹”的人从小便和红薯打交道,并立志要做好红薯产业。她便是黄晓艳。  相似文献   

4.
云起时 《劳动者》2004,(7):26-26
从心理学讲,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涉及到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教育状况等许多方面。那么,以下两组20个题,只要在题后回答“是”或“否”,就可以帮你出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一个焦点问题,“民工荒”,指的是沿海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等省市的部分企业出现了招工不足,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民工潮”到如今的“民工荒”,让人震惊的同时,又促使我们深深反思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发展状况。当前的民工荒实质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海 《劳动者》2005,(4):18-19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分别象征着企业、部门、班组和员工个人最大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刘本明认识“木桶”是在2004年9月的一次班长培训会上。那是他第一次听到“木桶理论”。从此,他有意无意地将“木桶理论”所体现的“团队意识”运用在工作中,使自己及自己所领导的小集体都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去年,珠三角及福建莆田等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而到今春,“民工荒”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在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下,这是首次出现的劳动对资本的否决。对一部分“血汗工厂”,农民工用“以脚投票”的形式拒绝它们的发展生存。有人说,这表明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分农村中的精英开始进城打工至今,农民工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砺。自我价值、自我意识正一步步觉醒,他们开始寻求更法制化和公平的就业岗位及劳动环境,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2006,(3):40-40
一个连续六年使用“3&#183;15”标志的“德国百年品牌”,在广为关注的央视“3&#183;15”晚会上被质疑。“欧典地板”无疑是当晚那个属于消费者的日子里令人震惊的消息。 所谓“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云云,不过是习惯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商家“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小小注释。尽管这样的自夸也涉嫌到违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但这终究是商家的个体行为。然而,“百年欧典”连续六年使用“3&#183;15”标志,这样的外来荣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惊愕。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职业顾问威廉&;#183;布里奇在《工作大转移》一书中指出:单位这个概念,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视员工为生产机器的一个零件。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工作环境的界限得到无限的拓展,个人选择工作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这种情形必然导致传统单位意义的嬗变。对不少人来说,“单位”已经消失了,所谓的“单位”将是松散的“自由人联合体”。更让人不可想象的是,一个有足够素质的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单位。随着像“一元钱就可以当老板”之类的游戏规则的增多,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个人即单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空间 《劳动者》2004,(2):20-21
风筝,又称纸鸢(yuan),或风鸢。相传早在二千多年前,哲学家墨子用三年时间,做了一个“木鸢”,实际上近似一个木制的风筝。后来,鲁班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就是史书上最早的风筝,当时名叫“风鸢”。  相似文献   

11.
促进充分就业,全年实现新增就业60万人;建设城乡一体化民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各类社会群体在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公平”,一个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好消息不绝于耳。在2月28日召开的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门拟定了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惠民、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等“七项工程”,端出一份“民生大餐”。  相似文献   

12.
梁明 《劳动世界》2010,(11):114-116
本文通过对世界历次泡沫经济案例的对比研究,分析泡沫经济的产生原因、发展特征、对经济的破坏力以及政府在应对泡沫经济时所起的作用,明确泡沫经济的定义、特点,进而研究了我国各大城市房价和近些年各大城市房价收入比,得出我国房地产存在泡沫的结论。同时,分析了导致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因素和政府应对房地产泡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学山 《新劳动》2002,(20):35-35
电视剧《康熙王朝》有这样一个镜头,被康熙贬职的大臣周培公花十年时间绘制了一幅大清地图送给康熙,康熙把它展在孝庄太皇太后面前,孝庄趴在上面惊喜地看着,对康熙说:“什么都画上了,什么都画上了。”接着又问康熙:“有一样东西没有画上。”康熙说:“是人心。”孝庄说:“对!”康熙又说:“想取江山先取人心。”我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歌也有一句歌词:“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皇帝看来,  相似文献   

14.
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人口基数人,土地资源少,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66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两基础一先导”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遂宁市就业局构建“公司+基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产业化经营链,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开发、跟踪服务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定点,订单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类型”发展,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输出”过渡。由“临时型、流动型”向“相对稳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郑朝辉 《劳动者》2006,(2):44-45
“中国的法制情况还比较复杂,和谐社会的路还很长,律师在法制社会中的地位还需要提高。” “法制社会其实不要求每一个法律人的人格层次和职业层次有多高,它只要求我们认真尽到法律规定的我们应尽到的基本责任。” “多一个雷锋社会不一定会进步,但如果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认真做好,社全却一定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若晨 《劳动者》2006,(3):52-55
香格里拉由来 “香格里拉”,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183;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他讲述了自己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小说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各种信仰和平共存,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那是一个不坠的黄金城池,是凡夫俗子幻想里的“人间乐土”、“乌托邦”、“世外桃源”。詹姆斯&#183;希尔顿用文字缔造了一个在人人心目中存在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劳动世界》2016,(6):32-32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切实落实促进动漫产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动漫文化在高校青少年开展的基本情况、实际效果以及经验启示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动漫文化对青年学生的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动漫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班尼 《劳动世界》2016,(16):53-53
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群体和环境,大家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但如果处理不当,把握不好一个“度”,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情”,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以致影响一个集体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下面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十个“小事情”。  相似文献   

19.
崔琦 《劳动世界》2013,(9):240-240
2003年以来,由于我国房地产业的投资势头过猛,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对房地产业持续采取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抑制房价的预期目的,在缺少法制的情况下,调控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宏观调控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经济周刊》披露了一个“贫富混居”方案在上海遭遇流产的“经典案例”。笔者无意对“上海案例”中富人群体的诉求作道德拷问.更不敢轻率断言上述诉求的完全非正当性。笔者深知。要想消弭贫富分化所带来的社会阶层割裂与冲突,绝非搞一些“贫富混居”就可轻易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