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培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唐代名僧玄奘长期在印度留学,回国后继续研习讲述因明学,翻译印度因明学文献,发展了因明学理论,使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因明学研究的高峰和因明学东渐的源头。中国近代出现了世界逻辑史上罕见的逻辑、因明、名辩三个逻辑传统相互激荡、比较研究的现象,玄奘传入的因明是形成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范慕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4(1):122-133
本文以玄奘晚年译经的文献学研究为中心,考察了译经条件的变化,包括译场人员的减少和润文官员的缺失.通过《大般若经》梵汉对勘的实例分析,指出在译经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玄奘的译文依然在极大程度上忠实于梵文,保持了梵文繁复的风格.此外,为了遵循汉译佛经的传统和更好地传播新译经典,他还借鉴其他佛典对译文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玄奘坚守其风格背后的原因,即他希望借由印度佛教,特别是瑜伽行派缜密细致的逻辑思辨来改进汉地佛教思想和风气.而他的所有政治活动,包括与帝王和皇室的交往也都是为了使他的译经和弘法事业得到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周玥利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2)
历史是沉重的,社会是严峻的,人生是苦涩的,如果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拥有宽容的情怀,一切都会变得轻松简单而快乐!——题记情释中日日本这个词在无数中国 相似文献
7.
毕秀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23-26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保留着诸多有关玄奘的遗迹,这些遗迹经过后人的了解、研究和开发后逐渐成为靓丽的景观。其中,位于关中丝路沿线寺庙中的玄奘景观以其特殊性而为人所关注。总体上而言,这些景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玄奘西行求法为历史依据的景观;二是以历史传说和民俗文化彰显玄奘精神或信念的景观;三是将上述话题进行综合而成的景观。玄奘景观展现出人们塑造物象是基于事实,还是信仰,亦或是融合事实与信仰的原则,而折衷原则的尺度如何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景观呈现的不同最终源于人们认知上的差异,特别是理念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9.
黄运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66-171
四川是玄奘参学佛法、受具足戒、展露头角的地方,也可说玄奘在四川时期的参学及受戒,开启了日后西行求法、研究法相唯识之学的契机,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本文主要叙述玄奘从武德初年,从长安经汉川到成都的经过,以及驻锡四川期间的的依止。由于受限于资料,历来学者对段史实,大都一笔带过,本文虽不长,但可弥补玄奘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玄奘时代及其后两地的佛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如果运用大量的吐火罗文A、B残卷的资料和汉文相关材料进行详尽考察,就会知道从唐朝建立到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400年前焉耆与龟兹的佛教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6,(2)
从汉代开始,人们对西域的认识由想象转向征实,后来不断有人亲历西域,笼罩在西域这块土地上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唐初,对西域地理的认识多承袭汉代以来形成的观念,想象与征实并行,与前代相比唐人对西域的认识与体验更为深入,其中唐初涉足西域的玄奘对西域的地理感知最为真切,记载也最为翔实。玄奘对西域世界的地理观察,使唐人对西域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大唐西域记》与《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两部行记虽为实录,但也是文学作品,其中的西域地理感知与生命体验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对唐人乃至后世的西域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代小说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陈全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1):8-11
文章着重介绍了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及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性贡献,高度评价了其卓越的译介成就,并对其独到的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影响与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21
龟兹石窟的佛学内涵,即龟兹佛教的思想特质与属性尚未得到真正的揭示。义净对印度说一切有部之戒律、制度、仪轨的记载,是揭示龟兹佛教属性与特点的十分宝贵的间接资料,尤其是玄奘、义净携回的毗昙经典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成为当今研究龟兹佛教最重要的宝典。玄奘、义净所译诸典,具有7世纪印度说一切有部流行典籍的时代特征,也是龟兹佛教和石窟的最鲜活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6.
西域佛教长期大小乘并弘,罗汉崇拜在其历史上曾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受资料限制不为人所知。《大唐西域记》中有许多关于西域各国罗汉遗迹和传说的记载,为我们研究西域罗汉崇拜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域罗汉信仰的方式主要有求证罗汉果位、尊奉罗汉遗物、崇拜罗汉舍利、供养罗汉饮食、礼敬入定罗汉和为罗汉建伽蓝精舍等。西域流传的罗汉既有清净禅修、厌世出离的一面,也有神通广大、感召信众的一面,还有慈悲利生、赏善罚恶的一面,反映出大小乘融合的特征。罗汉作为西域早期法化的开拓者,其与国王以及外道的交涉,反映出佛教在西域的传播曾引发与西域本土信仰的斗争,而其最终在西域扎根盛行与当地统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刘渝西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66-69
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第一篇探讨女性对婚姻、爱情认识的小说。在此,分别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扼杀爱情的因素的透视,来探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与道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