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理论,其历史渊源、产生过程及内涵充分说明这一构想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纲四目"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二者均坚持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台湾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同时,国内国际实践的发展,也对大陆对台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一纲四目","一国两制"具有更为宽广的实践范围、更为协调的两制并存状态、更为灵活的自治权力实施空间、更为明确的政策底线。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必须继续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并根据现实需要为其注入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魏淑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谋求祖国统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但其思想渊源却要上溯到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设想和探索。新中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曲折历程清楚地展现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5.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合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79-84
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经历了“武力解放台湾”和“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两个阶段。这一战略思想发展的轨迹,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我们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在复杂形势下处理台湾问题的高超斗争艺术。特别是在“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阶段逐步形成的“一纲四目”方针,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惠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24-29
邓小平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辩证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国家统一的正确指导原则 :“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 ,其中大陆社会主义是主体方面 ;“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长期不变” ,其中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永远不变是前提 ;实现“一国两制”要有“两手”。以和平方式为主、不承诺放弃非和平方式的方针 ,不仅适用于实现国家统一的过渡时期 ,而且适用于维护国家长期和平统一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贡献,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作者认为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指引下,台湾终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8.
高波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8,12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提出来的一个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丰富了以往国家学说的内容,是对国家学说的新发展;"一国两制"拓展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以"中国观念"来搭接以统一为目标的两岸关系,以此把"一国两制"落到实处,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25-26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可以表现为对于每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一国两制”理论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具体体现为成功地找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调节阶级矛盾、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新的彤式,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和作用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已经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 ,这一科学构想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台湾问题上 ,我们相信坚持“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不仅对全中国人民有利 ,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曾端祥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21(6):27-30
“三个代表”思想与国家统一及“一国两制”有着必然的联系。“三个代表”思想把握了共产党立党执政的规律、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正确处理治党与兴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为实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国策提供了前提保障、理论基础和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的政党制度和代议民主制的发展存在着独特性,其愿景也与传统的政党政治显著不同.政党地位及参政议政的方式受行政主导政制的制约,既没有执政党也没有在野党.中央政府的态度、多元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进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政治组织的走向,需要在法律规制下循序渐进才能确保香港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正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5):63-66,72
"一国两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把"一国两制"纳入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探索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进而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4.
朱兆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18-21
“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高度结合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产生共震效应 ;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15.
16.
张晓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2):54-58
自从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以来,“一国两制”理论就一直是海外邓小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外学者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一国两制”理论本身的研究及评价;其二,海外学者更关注“一国两制”理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杨允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7-44
澳门特区成立十年来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都较好地展示出新体新制、新人新事、新作风新思维,较好地展示出"一国两制"载体功能。体现"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已成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特别行政区的法治是"一国两制"新型法治。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居民都是"一国两制"法治的载体。面对全新形势、全新时代,倡导"一国两制"文明、构建责任社会具有现实意义。维护共同性,维护大方向、大原则与有效发挥特殊性和灵活性是一致的,把"一国两制"载体的功能充分加以发挥,是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区际司法协助是由《基本法》设定,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一种法律合作形式.它以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和独立司法权为基础,通过平等协商来具体实施.因三地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上位协调机制,在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各法域应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按照相互尊重、主动合作、注重程序、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合作机制和开展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19.
徐静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12-16
“一国两制”下的澳门法域自成一体,并独具特色。澳门法域的基本框架及特色主要有四个方面:政制模式———“行政主导”,与立法协调又制约;立法体制———“高度自治”,中央具有监督权;法律体系———以基本法依据,实现法律本地化;司法制度———保持“司法独立”,推进区际司法协助。澳门法域的日益完善,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一国两制”下的多法域格局中,应当加强内地与澳门法域的相互认识和沟通,努力实现法域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相似文献
20.
和平解放西藏与"一国两制"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武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85-88
根据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 ,邓小平拟定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解放西藏公约十章”。中央政府以此为蓝本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总的原则是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统一管理国防与外交 ;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不变。这一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但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于 195 9年发动叛乱 ,“一国两制”政策被迫中止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