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今天,不仅要实现法律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法律的程序理性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简要阐述经济法的程序理性基础上,对经济法的相关程序理性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法哲学家考夫曼在研究法律是什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关应用法律观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将规范与具体案件事实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真实的法,这即是应用法律观的内涵。运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究法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论就被称为法律论证理论。应用法律观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即法律论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学实践教育模式为视角,对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培养途径进行了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耿静红  苏然 《经营管理者》2013,(31):130-131
理性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内涵逐渐发生了转变。从早期价值理性的确立,到工具理性的产生,再到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转变既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又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社会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由此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理性精神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陈强 《经营管理者》2012,(7):148-149
"理性的非理性"(rational irrationality),即人们都有非理性的时候,而且这种非理性如同无知一样,是选择性的(selective)。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经济学及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即"理性"(rationality)和"理性的无知"(rational ignorance)作了强有力地质疑和修正,为审视民主制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理性的无知"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一个女性意识相当强的作家,对女性有强烈的崇拜思想,在他的理性女性观阐释中和塑造的美丽女性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他的强烈的女性崇拜思想, 沈从文选择以女性形象为“美与善”的载体来展示生命、展示人性。  相似文献   

7.
正哈贝马斯对近代理性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交往理性的观念。交往理性的公共性本质试图避免以权力和金钱为沟通媒介的行为所导致的私人利益之争和对公共利益的偏离。交往理性要求排除权力对公众政治参与行为的干涉,这能使互相合作成为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交往理性要求参与政治这样一种公共生活的公众,必须与政治权力保持  相似文献   

8.
法律社会学的视阈之下,法律规范的正当性基础既非来源于抽象的理性,也非来源于国家的强制力量,而是来源于社会自发生成的秩序本身。这种法律规范的多元观有助于消解法律的僵硬和刻板,但也会造成新的理论困境。通过对具有高度典型性的高能物理学社区中的各类规范冲突进行分析,寻求在科技人类学给出的文化视角和建构论基础上对这种规范冲突所造成的理论困境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9.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央政法委与教育部在2011年联合下发的文件——《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攀枝花学院于2012年在该文件的指导下以法学专业为试点,在具体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一系列应试类实践课程,目的在于缩短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之间的差距,公务员考试应试类实践课程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公务员考试应试类实践课程进行界定,同时提出该类课程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关系,最终设定一个该课程的具体构建模式,希望以此加强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理性为社会带来了进步,但是同时也走向了异化。因为缺少约束,科学理性已经不再仅仅促进社会进步,已经成为了形成现代社会风险的根源之一。为了应对风险,科学理性需要重新回归到社会理性的麾下,接受社会理性的驾驭。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系列反主体性效应凸显出来。实践理性的合理化有助于克服实践的反主体性效应,并为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准则。实践理性合理化的内容包括目的合理化、工具合理化和价值合理化。在实践中,人们应努力树立实践约束意识,并加强实践理性的规范,以实现实践理性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赵明月 《经营管理者》2011,(1X):252-252
在法律行为方式的法律适用上,各国已日益放弃传统单一、僵硬的行为地法原则,而采一种更趋宽松、灵活的法律适用原则或规则。之所以出现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其理论基础,更有其实践需要,且不乏其相应的技术支撑。对此作客观、理性、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无疑有助于我们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际私法普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国际私法相关理论、立法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对法律拟制的解读着手,从多角度对推定与法律拟制、不可反驳推定与法律拟制进行了理性的界分。  相似文献   

14.
常万春 《经营管理者》2012,(8X):336-336
学术论争往往始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定义。法律冲突概念的界定对于研究法律冲突问题至关重要。各法学流派因对法律概念理解的分歧而在法律冲突概念界定问题上难于形成共识。出于法律统一这一研究目的考虑,可以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法律规范之间的相抵触和不一致。同时,不同学派对于法律冲突的认识并非不可通约,无论对法律冲突的定义有多么不同,其核心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同一法律关系经由不同的规则(不论是实证分析法学派的国家法,社会法学派的民间法,还是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调整而在这些规则之间形成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改革作为一个核心理念来抓.对课程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法律文化各具特色,可以从以礼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法律文化的等级观和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观、法律的本位观、德治与法治、公法文化与私法文化几个方面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7.
陈蔚然 《经营管理者》2011,(2X):319-319
国际法是国家间交往中形成的、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而国际法是不是法律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法律的基本特征看,国际法是一种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但从立法和强制力保障的角度看,它不是由凌驾于各国权力之上的公权力的立法机关立法,也没有这样一种权力来保障强制力,因此,它只是具有某些法律特征的规则而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要件,是法治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信仰是法律的精神意蕴,法律是信仰的理性形式。因此信仰法律是是实现法治的关键之一。而法律信仰目前在中国面临着特殊的遭遇和困境这是急需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法哲学家考夫曼在研究"法律是什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关应用法律观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将规范与具体案件事实结合起来,才可能产生真实的法,这即是应用法律观的内涵.运用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探究法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理论就被称为法律论证理论.应用法律观下的法律论证理论研究,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即法律论证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被广泛应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近现代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组织理论范式,韦伯的官僚制以其理性化的精神内核在西方工业化时代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社会情境的激烈变迁,理性官僚制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理性官僚制的弊端被人们所诟病。通过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理论蕴含的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路,对转型期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