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粳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采用银行贷款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对贷款风险重视不够,造成了贷款的规模过大,给学校和银行均带来了财务风险。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债务规模超过高校自身的偿债能力,就会危及到高校的经常性支出与可持续发展,使高校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贷款筹资风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贷款为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但也使高校的负债规模迅速扩大,使得高校筹资风险日渐显现。本文分析了高校贷款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对高校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贷款的科学决策和管理,同时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筹资风险的产生,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失去银行信用的风险以及再筹资的风险等。本文对高校贷款从其必要性、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银行贷款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贷款融资兴教: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防 《科学咨询》2004,(19):18-19
我国高校融资体制已经开始多元化,但现有的融资方式仍然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贷款融资可以集中资金迅速完善高校的基础设施,为高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目前高校贷款的存在许多困难.如果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我国教育产品的多重属性,决定了高校贷款融资的复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各高校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基建项目所需大量资金只能依赖银行贷款,巨额本息支付又使高校面临潜在的财务风险。本文对中国高校贷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并对高校贷款风险的自我控制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银行贷款成为高校筹措资金的渠道后,原有的预算科目对贷款资金的归入不明确,高校预算编制面临着新的问题。这篇文章从高校贷款与预算二者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高校贷款纳入预算编制的必要性,最后给出高校贷款纳入预算编制的会计平衡式。  相似文献   

7.
贷款发展事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筹资的一种筹资方式,但贷款发展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尤其是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高校贷款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贷款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来源、以及控制高校贷款筹资风险的关键点,最后得出控制高校贷款风险必须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着手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刘敏  郑润涛 《科学咨询》2006,(23):29-31
贷款发展事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筹资的一种筹资方式,但贷款发展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尤其是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高校贷款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高校贷款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来源、以及控制高校贷款筹资风险的关键点,最后得出控制高校贷款风险必须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着手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维  高雅琴 《管理评论》2007,19(7):3-9,26
由于单笔贷款成本、经营风险以及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认知风险均比较高,中小企业较难获得大银行的贷款;但一般认为,小银行在解决上述信息不对称方面及小规模贷款的成本方面较之于大银行更有优势。不过,由于这类银行总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使得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依然面临困难。本文试图通过构建多个小银行贷款池的方式,分散小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小造成的非系统风险,同时也能避免资产出售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我们设计了多个银行贷款池风险分担合约,获得了封闭解,并进一步讨论了该合约的特征。结果表明,这种分担合约保留了小银行信息优势,同时有效地分散了风险,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贷款风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高校贷款是比较突出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贷款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贷款风险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杨德岭 《决策探索》2009,(12):70-7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河南省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办学经费来源相对狭窄,向银行贷款已成为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途径。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的巨额贷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贷款办学是一种风险行为.按照利益与风险共存的原则,贷款既给学校带来经济利益,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也可能因贷款债务超过学校的自身偿还能力而危及学校的经常性开支和可持续发展.部分高校在利用贷款加快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贷款风险认识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论证不充分和贷款规模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开始至今,我国高校掀起了贷款狂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达1500~2000亿元,有的高校竟然能够贷到10多亿元甚至20多亿元,如廊坊东方大学城投资50亿元,宁波市高教园区投资32亿元,广州大学城投资高达120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而巨额贷款却并无相应的偿债能力支撑,清华大学借贷10亿元盖了学生公寓,可公寓的收费还不够还贷款利息,更别提本金了,因为我国学生公寓收费有标准,一年不能超过1500元.  相似文献   

14.
高校从1999年扩招以来,借用银行大规模信贷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还贷高峰期已经到来,各省纷纷就地方高校归还贷款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设银行会同教育部就部属高校银行贷款进行债务重组出台文件,高校面对债务重组,也应采取相应对策,并对后续贷款及还贷计划严格管理,以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提高有限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成为解决高校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银行贷款也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严重时甚至会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分析了高校银行贷款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并提出了规避财务风险的若干建议,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提起贷款风险,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些拿着银行巨额贷款,使投资打了“水漂”的企业,似乎与高校不沾边儿。其实不然,如今一些高校正在仿效某些企业大肆举债,形成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对高校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人深感忧虑。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长期以来,高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一靠财政拨款,二靠向学生收取学费,恪守“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经费不足也不向银行贷款。而近些年来,一些高校为何摇身一变,成了银行的欠债大户呢?这里有着复杂的原因和背景。这些年,高校实行了连续扩招政策,招生数量大幅增加,办学规模迅猛扩大,升学率逐年攀…  相似文献   

17.
刘长泉 《经营管理者》2009,(20):270-270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贷款办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贷款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如何防范高校贷款风险已经变得很必要,本文从高校贷款的成因出发,结合高校贷款特点、风险类型,立足于目前高等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大,经费投入不足,与高校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日渐突出,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某机构曾公布,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2000亿元,实际上高校债务远不止这个数目。高校负债必须以特定的偿还责任和偿债能力来保证,讲求负债规模、负债结构和负债效益,充分估计负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校扶贫工作中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做出简单的描述,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主要表现为:伪造贫困事实,贫困证明不符实际;助学贷款及奖助学金和补助的申请审批中不合理现象显著;恶意欠费,使银行助学贷款的坏账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危害有: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公平心理,败坏了学校风气。而解决对策主要是从扶贫对象所在地相关部门、高校本身、银行、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学校资产负债率合理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之所以能够较快较好地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多渠道融资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可以说,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和水平,与银行等部门对教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高校的负债规模必须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度利用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必须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高校负债有一个"度"的问题,适度的负债可以给高校带来好处,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过度的负债则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