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减免农业税收政策的出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深,农村工作成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基础乡镇政府以及村级组织的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学生包袱,并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本文从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对乡村债务产生的影响入手,阐述新时期乡村债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新思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的过程中,乡村债务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本文提出了几点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乡村债务居高不下,化解困难,已形成恶性循环,债务正在严重困扰着乡镇政府的运行,影响政府形象和信誉,也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财税改革、应付达标升级、乡镇财政支出包揽过广、预算外资金没有真正纳入财政统筹、财政支出管理缺乏严格监督等五个方面是形成乡村债务的客观原因。化解乡村债务,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化解乡村债务的措施做了一些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农村居民分化加剧可能带来乡村社会割裂与集体行动困境、营利型经纪人主导下的项目进村可能导致乡村公共决策失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经营不可持续可能带来村集体债务累积风险、村民自治弱化与组织叠加可能带来乡村基层组织内卷化风险。要化解这些社会风险,需要形塑乡村基层组织新框架,厘清各组织主体及负责人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弥合乡村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蓝本,创新下乡财政资源的配置机制和项目验收方式;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擅长乡村治理和运营的"国家队"。  相似文献   

5.
乡镇级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乡镇财政困难、债务繁重等问题,给乡镇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正常运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该文旨在通过对莆田市涵江区乡镇财政赤字与负债的调查研究,分析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乡镇赤字与负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村级债务问题在各地反映非常强烈。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债务已取代农民负担成为农村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沉重的村级债务,给农村经济发展、干群关系改善、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若不及时解决好农村债务问题,农村的一系列矛盾就很难化解。那么,村级债务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该如何化解这方面的问题?本文以牌楼镇为例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雪峰 《管理世界》2005,(11):82-92,100
学界与政策部门往往从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差异,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解释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本文以村级债务的区域差异为例,试图从农村社会内部的差异:其中之一即农民认同与行动单位差异的角度,来解释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本文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且借公开发表的关于全国及地区村级债务报告的数据,检验了从农民行动单位视角解释村级债务区域差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中国乡村债务形成的体制根源,并且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探讨了乡村债务治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经营管理者》2012,(1X):325-325
<正>乡镇政府是我国现行五级政府的基础环节,村级行政管理机构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虽然管理人数少、管理半径小,但事关政府事权履行是否畅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乡村两级债务凸现,成为一个影响国家财政安全和乡村社会稳定的隐患。乡村运行困难突出表现为持续的收不抵支,累积的收支缺口使乡村背负起了巨额负债。乡村负债初期主要是兴建辖区内一些大型公益设施,但随着乡村财务状况的恶化,乡村的一些基本支出需求,诸如人员工资、日常办  相似文献   

10.
牛晓峰 《管理科学文摘》2014,(10):151-151,153
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联系的,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村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对发展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十分有利;相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提高了科技、法律和社会的支持。所以,要从多层面上创新,促进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障碍,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如何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对笔者所在乡镇25个村的村级债务调查情况,对当前村级债务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国务院建动态机制监控乡镇债务清理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对乡镇债务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按债务的来源和用途,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掌握债务变化情况和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化解乡村债务的激励措施;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促进乡镇增收节支偿还债务;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减债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对债务化解的考核措施不健全、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以及缺乏有效的减债方式的指导,并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严格的财政监督体制,发展经济,提高偿债能力以及其他几个具体的化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姜鲲 《决策与信息》2010,(4):138-138
乡村债务的存在有着客观历史原因,其对我国乡村两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杨丽华 《决策探索》2007,(13):57-58
近年来,乡镇政府债务负担已成为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危及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据调查,乡镇政府债务数额较大,形成时间长,情况复杂,成因多样,解决起来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和具体的方法步骤.因此,如何消化乡镇债务,保证基层政权运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乡镇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任务,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又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一任务告诉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必须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更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村的“新”丰兽伙掘存.一县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80年代人民公社解体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基本上实行了乡级基层政府加村级自治和民主选举的治理模式。一种长期流行的观点认为,乡村自治和基层民主选举推动了乡村民主化的进程,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和农村政治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最近有学者仍然认为,由于宪法和法律有关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国家的行政权力被限制在乡镇一级政府,村民委员会授权主体由乡镇政府转向村级社区的选民,这意味着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传统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模式开始瓦解,国家在农村的行动方式开始法制化、契约化和政策化。因此,村民委员会实际上扮演了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08,(35):23-23
乡镇债务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一些乡镇负债积重难返,不得不四处举债,陷入了"挖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今年年6月20日,随着青铜峡、永宁宣告完成化解乡镇债务,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小省办大事"的魄力和决心,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解决乡  相似文献   

19.
以对223个样本村和3个样本县的调查为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国村级债务的规模、来源结构、用途结构和偿债能力,对形成村级债务深层次体制性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村级债务问题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了化解村级债务的基本思路: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存量债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严格的政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村级债务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郭萍 《管理科学文摘》2010,(11):202-203
2006年2月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进行了新的定义,本文通过债务重组的不同形式对债务债权双方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在对待债务重组情况时的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