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契合的人性素质,通过人的内在力量把生态文明的理念、价值、技术和制度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并作用于技术应用和制度设计的全过程,使现实的人成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并协同进化的"社会生态人"。塑造社会生态人的生态理性、和谐情感、完全意志和适度欲望等人性要素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的素质品质支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新文明形态,这一判断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判断文明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准,其中生产力是生态文明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态文明的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目前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向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要尽快化解生态风险,在顺利完成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昂首迈步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实现生态价值观、工业文明中的经济增长观、物质主义消费观和生态治理范式四个根本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生存的最佳综合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菊 《东南学术》2008,(4):159-16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继承工业文明而又批判工业文明的弊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今时代崭新的文明形态.环境道德是适应生态文明发展需求的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基础,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要大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采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文明形态,摒弃了工业文明所倡导的"以人为中心"的物质经济价值观和自然观,取而代之的是将人看做自然的组成部分的"人—自然"整体价值观和自然观。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看,每一种文明的生成,都有相应的经济形态与之对应。生态文明的经济形态为生态经济,它建立在"理性生态人"基础上,是对以"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超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审视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不但要设计一套包括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和实施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还要从政治保证、法律体系、经济支撑和社会条件等多方面为生态文明的构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讨论中的主题。本文在思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时代的诞生,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建设思路,进而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要服从"人--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既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协调发展,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不仅要考虑人及其社会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提倡物质上的适度消费原则,反对对物质消费的无限度追求.当前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要建设生态文化,培养国民的生态文化教养.  相似文献   

9.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构建城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核心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下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是构建城市绿色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红杰 《理论界》2008,42(3):130-131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人类文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的产生体现了批判性与继承性的统一;同时在社会文明系统中,生态文明既独立于其他文明形态又依附于其他文明形态,是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统一;生态文明的发展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拯救与超越。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是生境主义。生境主义是指自然环境生态、社会环境生态、人际环境生态和个人环境生态的生境化。因而,衡量和评价生态文明的宏观指标是生境化,它的具体构成内容主要有三,即恢复地球承载力、社会自净力和失律的气候。在此生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导向下,发展国家软实力、构建低碳社会、根治当代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实施可持续生存式发展,构成了生态文明社会的整体蓝图。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瑛 《理论界》2013,(1):62-64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基础上的人美、社会美、环境美的综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本质上是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目前存在诸多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的不利因素,需要通过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从本质内涵看,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共生。从生态文明的内在结构看,一方面是生态文明的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实践形态三者的统一;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的主体形态、客体形态和主客体关系统一形态三者的统一。同时,在其内涵中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构性与和谐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未来社会发展的更高级别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向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儒家“天人一体”思想、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以及经过本土化之后的释家“众善奉行”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时所得出的独到见解,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启示价值和践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只有深刻认识人类及其文明的发展规律和历程才能充分把握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全面把握人类的发展及其阶段性主要就是从人类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把握人类发展的主线,再从人类发展的主线把握文明形态的演化及其阶段性。为了深入把握文明形态的演进,必须把物质生产方式作为文明形态的核心和文明演进的主线。历史证明,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自然物质的层次由浅入深而展开的:"生命物质—生物文明"—→"化学物质—化学文明"—→"物理物质—物理文明"。每个大的文明阶段又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小的阶段:在初级阶段,人类是依靠采集利用该类天然物质来进行生产的;到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人工生产和利用该类物质。所以"生物文明"、"化学文明"、"物理文明"这三大文明又划分为六个小的阶段或时代:"天然生物时代—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人工物理时代"。这就是人类及其文明的基本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迄今所知的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历史形态,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社会生产虽然获得空前发展,但对自然的超限度开发又造成深刻危机。生态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将实现协调发展,其出现具有必然性与合理性。为了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需要在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等方面实现根本的观念变革;其次,需要抓住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问题,如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再次,要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制观念和伦理规范。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应持正确态度,既反对盲目乐观又反对消极悲观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科学与人文走向融合的新文明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本质上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真与善的统一,也是生态文明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化解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从而使人类走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生态内因论视阈中的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认为自然生态环境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要素。主流经济学大多没有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至于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只有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内在作用,把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方式转变过来,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职绿色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雷 《南方论刊》2010,(11):85-86
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或环境文明,是21世纪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高职绿色教育是深化高教改革、提高绿色意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教育中有机地融入绿色教育理念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中州学刊》2012,(5):110-113
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做人类文明的核心,以生态学规律为生态文明的基础,以工业文明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的独立文明形态,这些构成了传统生态文明观的认识误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的理论反思可以看到,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核心任务是使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根本途径是超越以赢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工业文明。这种新生态文明观所实现的反思超越为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