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虽然老人家说的是昔日的战场,不是今天的商场,但是,这个原则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场,也同样恰当.商场上的胜负也取决于人.  相似文献   

2.
<正> 刀诞生了。 吉列真正让人佩服的一些经营决策是产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吉列果断地决定,以成本价格将安全剃须刀供应给战场上的盟军将士。吉列预言,只要战争一结束,这些人必然成为吉列公司的最忠实的顾客和最得力的推销员。事实果然如此,大战结束后,千万盟军官  相似文献   

3.
郎咸平 《领导文萃》2014,(24):130-130
基于最新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披露了1937—1945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毛泽东.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相似文献   

4.
<正>从古至今,战争的力量与规模、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对战争胜利的渴求没有改变,"因机立胜"作为作战中人们亘古未变的追求流传至今。所谓"机",即适合用兵作战的有利时机。未来战争由于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和战场空间的多维化,作战节奏快、指挥周期短、偶然因素多、战场动态变化加剧,增加了战机把握的难度。因此,提高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员的战机意识,是我军在未来作战中达成"用力省而成功多"的作战目标、提高作战效益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方鑫  王强 《领导文萃》2006,(2):98-101
所谓伤亡观,是指人们对于战争中伤亡问题的看法。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美军伤亡观与军事决策美军伤亡观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领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战争发展观,也是一种战争效益观和战争文化观。伤亡观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对战争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认识。作为代表人物,美军退役上校特雷弗·N·迪普伊研究了16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伤亡数据,并从中发现了伤亡率的变化规律,即战场上的伤亡随时代的发展而下降。他绘…  相似文献   

6.
负责     
在战场上,领袖的意志与行为是部属效法的标准,因此,当战争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御驾亲征”常常会产生很强的激励效果。而即使只是平常的事务运作,领袖也必须起带头的作用,如果你没有办法身先士卒,底下的人又如  相似文献   

7.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4):40-42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亲率代表团参加莫斯科会议。中苏双方在准备《莫斯科宣言》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争论。毛泽东深知《莫斯科宣言》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和平过渡问题。这也是中苏双方争论的焦点。赫鲁晓夫到克里姆林宫看望毛泽东时,毛泽东主动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对现代的战争是一反对,二不怕。”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一眼,继续说:“现在有人很害怕战争,这一点不奇怪。打仗这东西实在是把人害苦了。战争还要带来饥荒、瘟疫、抢掠……为什么要打仗哟。应该防止它,打不起来再好不过。可是光顾怕,这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到你的头上。…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世界各国对其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不久就介入这样一场号称“世界大战”的战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引起了各国军界的关注,并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教科书”,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特别是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指挥艺术更是各国军事 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美陆军第一空降师前任师长拉塞尔·D·霍华德上校著述的一篇代表作,文中记述了毛泽东在朝鲜战争中从决策到指挥作战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非凡的战略远见。现编译此文,并不表示赞成其中的某些观点,只想用辩证的眼光重温那段光辉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歌兑 《领导文萃》2012,(13):96-98
让敌人知道更少有种法术叫"单向透明"。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向往,常将这种能力赋予史诗中的神鬼。现如今,它在战场这个界面上实现了。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曾普遍认为,身陷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场的美国,打不动这一仗了。表面上看,美国的确不再像前几场战争那样,身先士卒当劳模:2011年3月19日,双方开战,美军并没有担当主要突袭力量,到31日,美军又宣布将退出对利比  相似文献   

10.
姚杰 《领导文萃》2013,(4):57-60
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毛泽东,指挥过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是不是百战百胜呢?失误之一第一个失误是1946年年初,对形势是向战争还是向和平过渡的判断上。从时间上来讲,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样子。1月13日,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协定后,对形势估计太乐观了,对和平肯定过多。毛泽东对蒋介石是很警惕的,失误出在对美帝国主义的判断上。毛泽东在去重庆谈判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生的高技术战争表明,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环境复杂,战局瞬息万变,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在更高层次上考验着作战双方的智慧和勇气。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军武器装备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将处  相似文献   

12.
<正>彭德怀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极富个性、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在战争年代,他横刀立马,决胜千里,为新中国的缔造立下了不朽功勋。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与毛泽东治军理政存在分歧,加上彭德怀"刚烈、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双方误解渐深,特别是庐山会议上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的1944年12月16日,在硝烟弥漫的二战西线战场上爆发了现代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经典反击战役--阿登战役。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线规模最大的一次阵地战,也是纳粹德国和战争幽灵希特勒在二战期间策划组织的最后一次"主动进攻",在世界军事战争史上类似阿登战役这样战况惨烈、消耗巨大、胜负微妙的大型战役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4.
战争,从来都不同情弱者。商场如战场,如果你没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商战武器,那么,在强者面前,你已经注定挨打和失败的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正>一怕泪。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第一就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他也忍不住要掉泪。二怕血。听起来似乎有点儿不可思议,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战役大大小小何止千百次?战场上哪次不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毛泽东的亲  相似文献   

16.
永芳 《领导之友》2014,(12):51-52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其一生中与报刊有着不解之缘,不但喜欢看报,而且热衷于办报、买报及为报刊撰稿、题写报名等,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报刊,并利用报刊了解天下大事,指导工作。订报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全校只订了2份报纸,因为报少人多,毛泽东就自费订了1份。他的父亲知道后,说他"浪费",但毛泽东仍从牙缝里挤钱订报。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1947年1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开"解放大城市之创例"。以往史学界多注重研究中共中央工委、晋察冀军区对解放石家庄的贡献,对毛泽东的指挥领导作用关注不够。实际上,解放石家庄战役的作战方案是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批准的,而且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在陕西佳县神泉堡通过电报等通信工具指挥了解放石家庄的作战,密切关注解放石家庄的战局变化;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又亲自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起草了祝贺石家庄大捷的贺电。文献史料考证和实地考察表明,解放石家庄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共两党在华北战场上生死搏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其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型和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型。由于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因而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求其素质结构走向技术指挥复合型信息化战争中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随着战场上技术与指挥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技术在指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就迫切要求我军各级指挥员必须由“经验型”向“智能型”跨越,由只懂指挥不懂技术,只懂单一兵种作战不懂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单一型”,向有学识、精技术、善管理、懂指挥的“复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张超哲 《经营管理者》2009,(24):245-245
2009年,巴基斯坦又一次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在世界各国忙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巴基斯坦却不得不将一大半的经历用在维护国家安全上。2009年的巴基斯坦反恐,既是最近几年的规模之最,动用数万正规军队发动了两个半反恐战争,同时也是巴基斯坦受害程度之最,广场、警局、甚至是陆军总部和学校都成为爆炸目标。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帮助及催促下,战场上可以取胜,但是能不能一步奏效,彻底消除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20.
碧红 《领导广角》2001,(9):43-44
毛泽东是—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位胸怀博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在军事战场上,他是一位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统帅;在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个谈笑风生、富有机智和幽默感的领袖人物。幽默是毛泽东的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语言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是其人生光彩夺目的火花。他以其超常的智慧和卓越的思想,时而以幽默作武器,尖锐辛辣,打击敌人;时而以幽默作调剂,妙语连珠,批评教育同志:时而以幽默作润滑,谈笑风生,密切人民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