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老百姓眼里,贪官无疑是耻辱的.无论是盖棺定论的贪官,还是贪而未擒的贪官,无论是贪财贪物的贪官,还是贪色贪赌的贪官,无论是复合型的贪官,还是单一型的贪官,无论是巨蠹贪官,还是蟊贼贪官,概莫能外.然而,时下某些投机钻营、追名逐利的无耻贪官,对自己的越轨行为不仅不觉得脸红心跳、可耻可憎,反而当作"荣耀"津津乐道,惟恐别人不知、他人不晓.  相似文献   

2.
正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需要很长时间,但倒下去可能就在一夜之间。所以,领导干部从政要有底线思维,要心存敬畏,戒奢戒贪,优先解决好思想意识问题,要牢记"四慎",守住廉政的底线。一、从政之始要"慎初",牢记"轿夫穿新鞋"的警示作用很多大贪官、老贪官其实在从政之初并非都是贪官,都经历了一个从小贪到大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因为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3.
贺海峰 《决策》2008,(11):26-28
“95%的贪官都有情人。我把贪官情人分成7种类型:包养型、情感型、俘虏型、相互利用型、第四者型、欢乐型、复合型。”2008年9月22日,在给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讲课时,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璋语出惊人,“这些类型的贪官和情人,往往都有5种表现:以色谋权、色助官贪、贪钱买色、色逼官贪和色相贿赂。”据称,这是他分析省内外50多个贪官案例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1月25日,原河南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因收受贿赂九百余万元被起诉。但对该条新闻的跟帖之中,却有不少人称其为"好官",甚至有偏激之语"管他贪不贪,反正是好官"。"贪官"遭恨本为民情,但"贪官"得享如此官声,却值得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5.
贪官幸福吗?     
肖荻 《领导文萃》2014,(3):62-63
正前年流行一个街头叩问:"你幸福吗?"那么,是否也可就此问一下贪官呢?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贪官有什么幸福可谈!这一答案合情合理。但,既然如此,那何以有些人削尖脑袋往里钻,贪官队伍不但挺庞大,且向年轻化发展呢?一个六岁小孩回答"你长大了愿做什么"时说:我愿做贪  相似文献   

6.
谁逼官贪?     
一个做官的朋友来电,说他要完了——他的贪污案已东窗事发。问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何要走贪污之道呢?他叹曰,谁愿当贪官呢?有人逼呀,不贪不行呀。从古至今,人皆知有官逼民反,不知有人逼官贪。看来确有必要探寻一番谁逼官贪。近几百年,似乎  相似文献   

7.
罗满元  罗梅 《领导文萃》2013,(10):67-70
第一张底牌:"表演牌"但凡贪官都会演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些贪官不仅是演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影帝。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台上满嘴清正廉洁,台下却比谁都敢贪敢捞。他们台上是人台下是鬼,人前是佛人后是魔,其花样之多,演技之高,常常令人折服。"摆脱自我,进入角色"对许多演员来说都是难题,但对贪官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善于表演的贪官  相似文献   

8.
正反腐成果是初步的,还处于从治标走向治本过程中,将反腐不断引向深入,是今后方向。编织制度笼子,使干部从不敢贪走向不能贪、不想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权力内部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监督、横向监督以及自下而上监督。揪出那么多贪官,方法还是依靠自上而下,另外两种监督方式很难说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以横向监督为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0.
《戏说乾隆》放映后,史学家担忧,怕观众分不清“戏说”与历史的界限。所以,我先向读者打招呼。本文讲乾隆惩贪,根据史实立论,不可看成“戏说”。 乾隆最恨贪官,惩办贪官,从不手软。他认为,“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由于出生贫寒,痛恨贪官污吏,在执政后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措施来惩贪,连多用一张信纸在他眼里都算贪污。而且。朱元璋杀贪官的手段极其严酷。特别针对贪官制定了凌迟、枭首、阉割、诛族等酷刑。此外,还有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就是把贪官的皮剥下。里面填上草。并放在贪官继任者的衙门座位旁边,不得挪开.目的就是为了警示继任者。然而贪腐现象仍旧屡禁不止,朱元璋也哀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推行了百姓“造反”的群众反腐运动。  相似文献   

12.
河之洲     
古诗新词反腐谣苏轼:腐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根除之日,当夕是何年。但愿官自律,夫妻共婵娟。李煜:春花秋月流泪了,腐败知多少。昨夜反腐吹劲风,故人不堪回首牢狱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主人改。问君悔泪几多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捕未判时分,最难将息。三番五次串供,怎敌它反腐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曹雪芹:满纸忏悔言,一把辛酸泪!都慕贪官好,谁知其中味。辛弃疾:少年不识“贪”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尝“贪”味强出头。如今识尽“贪”滋味,欲“缩”还休。欲“缩”还休,…  相似文献   

13.
廉洁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腐的官员各有各的腐败花招。个性贪官,一个最近出现的词汇,指那些用个性化的手段、打着各种雷人旗号贪腐的官员。尽管被冠以"个性贪官"的名头,其实所谓的个性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都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花招百出,更具隐蔽性。  相似文献   

14.
正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与亲情     
<正>在被媒体和各种小道消息共同营造下,贪官群体已经高度脸谱化,无外乎贪婪成性、花天酒地、道德丧失,是一个被权力和金钱高度物化异化的群体。但是,贪官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他们也需要亲情友情的慰藉。在卸下权力场中那些沉重的桎梏后,贪官们也是要被还原成普通的父亲儿子丈夫妻子的。于是,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非常看重亲情的贪官存在,如果按普通人的标准来看,他们甚至不失为慈父、孝子、贤妻。但是,为了家庭、亲情,他们甚至可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走上贪腐的道路,于是,便有了慈父型贪官、孝子  相似文献   

16.
陈刚  徐海波  周蕊 《决策探索》2013,(23):78-79
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贪官“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贪宫“秀廉政语录”现象频现,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王开林 《领导文萃》2013,(23):91-93
乾隆朝最大的贪官和坤只活了49岁.却受到爱新觉罗弘历无以复加的宠信.不仅位极人臣,而且富可敌国。和坤可能本来与弘历有某种亲属关系.他们亲上加亲.还结为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室最娇贵的十公主的额驸。按理说,和坤俸禄丰厚,不用起任何贪心,也能过得倍儿滋润,为何他还要以坚实的步伐向全国首贪的光荣目标奋勇迈进?若单纯以“欲壑难填”和“贪心不足蛇吞象”来解题,就未免失之隔膜了。  相似文献   

18.
纪贺 《领导广角》2003,(8):20-21
2003年4月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山东第一贪”潘广田受贿案。称其为“山东第一”,是沾他级别的“光”,他不仅是建国以来山东处的级别最高的贪官,也是全国查处级别最高无党派人士领导干部。落网前,潘广田曾担任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合会会长。2003年423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潘广田无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19.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贪官也一样。贪官都是情种。以往被揭露出来的贪官,十有八九都有“红颜知己”。权、钱、情,三位一体。有权就有钱,饱暖思淫欲,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所以贪官即污吏,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20.
陈若缺 《领导文萃》2010,(23):36-38
<正>近日,"裸官"再次成为反腐热门词汇。聚敛财产——海外安家——资产转移——择机出逃——滞留不归,这是贪官外逃的一般路线图。客观而言,以"海外安家"定性"贪官"条件并不充分,"裸官"未必都有问题,不"裸"也不一定就是好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