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窦怀贞(?—713年),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睿宗、玄宗朝宰相,历任清河县令、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濠州司马、宰相等职。窦怀贞极擅长投机钻营、趋炎附势,早年依附于韦皇后,娶韦后乳母王氏为妻,被人讥之为"国家奶爸",后又攀缘太平公主,与之结为朋党,图谋废掉唐玄宗李隆基,最终政变失败,畏罪自杀。一、宰相之子,初入仕途政声满  相似文献   

2.
宋太宗打算任用吕端当宰相,私下里跟一些朝臣征求意见,听到的是一片反对之声,理由是吕端这个人太糊涂,不堪大用。太宗困惑了,他想知道吕端糊涂在什么地方,于是知道了下面的事。有一年,吕端刚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上朝时从一群文武官员前经过,一个小官似乎对他的能力很不服气,于是对着他的背影轻蔑地说: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属下听到了,很是气愤,就要去追查那个人的姓名。吕端制止了他,说:"不要去问了,你查清楚了我就知道是谁了,而我一知道肯定不会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相似文献   

3.
管理语丝     
<正>企业领导者培植下属就是提拔自己。领导的实质是领导"人心",管理的实质也是管理"人心"。所以,作为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的企业领导者要轻"领"重"导"、轻"管"重"理"。企业领导者:要管"事"则要先管"人",要管"人"则要先管"心",要管"心"则要先知"心"。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企业领导者,才能有望不断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大部分领导都喜欢服从管理、听从召唤的下属,然而偏偏有些下属却不太"听话",不怎么买领导的账,有些时候言谈举止甚至表现得比领导更为强势。对待这样的下属,如果方法简单、针锋相对,不仅有失身份,而且容易影响内部团结,形成"窝里斗",削弱单位或部门的整体战斗力,最终对事业发展造成极大损害。如何领导强势下属,是领导干部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细观察:怎样逞"强"强势下属往往会在有意或  相似文献   

5.
萃岚  景珂 《领导文萃》2016,(6):79-81
正(一)明《应谐录》中就有一则"善谀"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所谓"谀",乃"奉承巴结"之意。广东有一位县令,特别喜欢别人奉承,每发布一项政令,部下交口称赞,县令才喜欢。他手下有一名衙役想迎合县令,故意在旁边对人轻声说:"世上大凡做官的人,一般都喜欢别人奉承,唯独我家老爷不然,很瞧不起别人对他的恭维。"县令听到他所讲的话,迫不及待地把他叫到跟前,赞美不  相似文献   

6.
"火箭式"干部,就是在短期内接连提拔或者越级提拔的干部。从类型上讲,又分为后继有人型和厚积薄发型。干部"火箭式"提拔,基本上是为了后继有人。"抢救式"提拔,虽然也算"坐火箭",但与年轻干部的"火箭式"提拔相比,不足挂齿。所以,年轻干部在直线跃升、越级提拔的过程中,要想头上的"光环"永不落,也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一路领先,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7.
正武元衡(758―815),字伯苍,唐代著名诗人,唐德宗朝状元,宪宗朝宰相,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为武则天曾侄孙。历任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剑南西川节度使、宰相等职。武元衡诗名震中唐,为官清正廉明,力主坚定不移地武力镇压藩镇割据,以大度儒雅的铁血宰相名垂青史。一、状元诗人,德宗钦叹"是真宰相器"武元衡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据《旧唐书》记载,武元衡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才  相似文献   

8.
<正>北宋末年,朝廷大量起用"带病官员",大批正直之士被赶出朝廷。"带病"之官为何屡获重用呢?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将"带病"官员提拔到高位。拿蔡京为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宰相韩忠彦与另一位宰相曾布闹得不可开交。韩忠彦想到了在定州当知州的蔡京"有手段",且和曾布有大仇,便把他调回翰林院担任承旨,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此时的蔡京已多次受到大臣们的弹劾,恶行昭彰,韩忠彦这一招儿可谓引狼入室。结果没过几个月,韩忠彦和曾布两败俱伤,蔡京坐收渔翁之利,  相似文献   

9.
张卫平 《决策》2012,(4):90
李欣(化名)从某大学政教系毕业后,考入某政法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分到内地某中级法院,若干年后晋升为庭长,后又转任某基层法院院长.在机关里工作"组织关系"十分重要,作为基层法院的院长,李院长深有体会.作为"一把手",一方面"感觉不错",是真正的领导;另一方面,也深知责任重大,不能大意. "班子成员 "3月9日周五 晴 今天与前院长交接工作,下周一就要正式走马上任了,心里还是有些激动.前院长王某某是部队转业的干部,原来某部的政治部副主任,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二等功,一手书法写得非常漂亮.在县法院干了一届半,这次到中院作纪委书记,算是进了"班子",虽然级别待遇不变,但毕竟是进了"班子".院长、副院长是当然的"班子成员",即使是"工会主席",那也是"班子成员",也属于提拔了.  相似文献   

10.
王方  储黎 《领导文萃》2011,(Z2):73-75
高官与一般官员考核不同在日本,"论资排辈"是选拔官员最看重的指标之一。一位熟谙日本政坛规则的记者说,"高官"多由选民的选票说话,对他们而言,选票多寡即是政绩考核的最佳证据。而当上级选拔下属时,除资历外,家庭出身、人际关系也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不让老实人吃亏,关键是领导干部要炼就一双识别老实人的"火眼金睛",不让老实人在视线里"走失"。为什么许多老实人被耽搁荒废而错失提拔使用的"黄金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及时、准确辨别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13,(7):14
时隔两年,"部级高官与商人跨国骗贷"一事再次浮出水面,且这次该"高官"的职务姓名被实名举报者和盘托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同时出现在大众面前,一桩"实名举报高官腐败的事件",一桩涉及高官家人和情妇的"非典型腐败案",这次终于揭开了内幕。  相似文献   

13.
一、官员问责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关于官员的职责和对官员问责的典型记载是成于北宋的《太平御览》,该书对不同官职的问责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司徒官。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  相似文献   

14.
社论社评     
2013年7月9日《放下增收目标,抓紧盘活存量方能开源》社论南方都市报"节流"有必要亦可行,能否实现只是决心问题。更令人担忧的在于"开源",财政吃紧时的惯用"开源"手法是加强税费征收,所以收过头税等情况总是伴随着政府的紧日子而出现。法治社会就应该让那些违法的官员,不论级别多高,都应受到惩处,打破那些"权力"甚至"级别"特权的幻想。2013年7月8日《中纪委三周连查3名省级高官"打虎"力度升级》社论新京报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一些年轻干部飞跃晋升,引起网民的"围观"。这些被提拔的干部年轻资浅,有的刚参加工作一年,有的工作也才几年,有的多次调到多个部门或岗位上,获得了迅速提拔,达到了"跑步快进"的目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这就明确提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才能得到破格提拔,而根据媒体的调查报道,发现这些破格提拔的干部工作业绩不够突出,并不具有优秀的能力,因此,使得民众"逢提必疑",多有  相似文献   

16.
<正>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是要把下属的利益需求和期盼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办实事、为下属解难题,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感悟一:领导干部只有不摘"无花之果",机关才能不开"无果之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盯着机关"甜果不多,苦果不少"的问题,改进自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主义作风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脉",找准单位建设的关节点,抓住机关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不搞"政绩  相似文献   

17.
李天锐 《领导文萃》2014,(18):75-78
正盘点高官落马的时间节点,除了其被带走接受调查,即被"两规"的时间外,也有媒体将官方发布该高官被调查消息,看做其正式落马。围绕着这两个重要的时间点,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定律",也上演了让人或嗤之以鼻、或唏嘘不已的故事。带走高官,多在下午、深夜按照中央纪委披露的办案流程,纪检机关处理官员贪腐案件,要经过5个程序,其中受理、初核两阶段,是在被调查者不知  相似文献   

18.
正干部"带病提拔",是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未能发现或查实,最终使该干部得以提拔任职的情况。从实际看,"带病提拔"的干部虽然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却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广为诟病的不正之风,也是当下极具危害性的腐败行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不仅会严重打击廉  相似文献   

19.
常见有人在表述自己所在公司的下属公司时各抒己见,有的写成"分、子公司",有的写成"子、(分)公司",有的写成"(分)、子公司",有的写成"分(子)公司",有的写成"分公司""子公司"。"分、子公司"或"子(分)公司""(分)、子公司""分(子)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的表述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之间结合比较紧密,可以不用标点  相似文献   

20.
<正>"脸色",是指脸上的表情。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言语上的沟通,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够的。在工作中,对于有些事情,领导干部一旦讲出来,会有损于下属的面子,不利于与下属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摆"脸色",即利用脸上表情的变化来批评或者激励下属,使下属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言语沟通无法企及的一种效果。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