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惠 《老年世界》2007,(15):24-25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同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流和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以游牧文化为主体,即原生文化,包括草原民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中创造的次生文化,和草原地区非游牧民族创造的共生文化。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化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文化保护工作中取得的一个开放性的成就。其目的就在于整体保护文化与生态。游牧文化的多元性和分散性奠定了游牧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在建设游牧文化保护区时主体作用的发挥、利益的冲突以及保障机制的问题涌现而出,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游牧文化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文明     
9月25日,在巴塞罗那的最后一场斗牛宣告了西班牙的“国技”从此终结。西班牙斗牛被视为过于血腥、残忍,因而被禁——尽管它是具有两千年历史的西班牙文化。历史文化在与文明进步的对恃之下“败北”,斗牛如是,斗人呢?——供人观赏的凶残暴力的肉搏,还有待人类的自省,文明进步的路还长着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两家可以为化解“文明的冲突”、实现“文明的共存”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我相信,在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中同样有可以化解“文明的冲突”并实现“文明的共存”的有价值的资源。是用“文明冲突论”来处理各民族、国家间的问题,还是用“文明共存论”来引导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共处,这是当前必须认真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09,(35):47-48
胶南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六个老有”要求,以抓好老年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胶南为目标,不断加强老年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老年文化活动,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推动全市老年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楚歌 《老年人》2008,(1):7-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同。分析“红歌”热的原因,使我们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了深刻反思,也得到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唐海县第一农场始建于1956年,是唐海县建场最早的国营农场。作为曹妃甸的“后花园”,场党委一班人始终将立体文化作为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充分重视、大量投入。弘扬社会正气,倡导和谐民风,营造健康向上的场风。  相似文献   

8.
李文举 《现代交际》2023,(2):82-89+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了几千年来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灿烂的文明。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不仅不能丢弃传统文化,还要加速创造性转化,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双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理清“双创”的维度和限度为契机,从而更好地探索推动“双创”的实践路径。“双创”的实现必将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通过各种介质凸现出来,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在全球化前提下讨论文化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或“文献”的框架内,而应涉及人类特有的整体性的社会行为模式。文化自觉——文化以人为本近年费孝通先生在不同场合提到“文化自觉”,他所谓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进而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我想是基于也是激于…  相似文献   

10.
人类建立城市的过程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英文中“civilization”(文明)一词,正是源自拉丁文的civis,指的是“市民”或“城市中的居住者”。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也说过,人类聚居在城市中是为了生活,留在城市中不走,则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与城市化过程几乎同步,现代世界很快变成了一个城市世界,而世界文化中心城市便是世界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11.
李晓宇  陈刚 《现代交际》2011,(10):95+94-95,94
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是新疆传统的游牧民族,他们长期以经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为主,在传统的社会化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游牧文化的烙印。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牧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由政府规划主导的新疆牧民大规模定居开始实施。从游牧到定居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变迁,新疆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三大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就是“人对大自然界”的这个问题,这个是第一个问题,这个是最先的问题。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来文化、文明的时候,非常的受大自然的洪水、猛兽、地震种种的压迫,所以后来有西洋文化的发达起来。西洋文化的发达,主要是两句话,就是“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对大自然界,它取一个征服的态度、利用的态度,并且很成功,一直到现在还是成功的时候,成功越来越高了,他可以跑到天空上去围着地球转,  相似文献   

13.
李春梅 《女性天地》2006,(2):I0004-I0004
在企业文化中,如何让家庭文化建设占据一席之地,是郭诗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她认为,玉柴的女工是玉柴建设的半边天,同时又是家庭稳定的基石、教育后代的最好老师。因此,她积极抓妇家庭文化建设,利用“三八”节展示女职工的风采,组织女工参加“万名巾帼风采展”、职业女性文明礼  相似文献   

14.
谭玉玲 《职业》2013,(16):32-33
“集体迷失”是一种组织文化现象,是指最初因特定环境而产生的某种文化,在特定环境消失后,仍然维持之前文化属性的一种现象。企业文化一旦陷入“集体迷失”陷阱,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主动调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问题。很多大型企业从兴盛到衰败,都与“集体迷失”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5.
郭文发 《老年世界》2014,(17):34-35
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山林巍峨,草原辽阔,银湖浩荡。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扎赉诺尔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光辉古老的“扎赉诺尔文化”,成为“草原文化的起源期”,其后众多的北方民族,从原始部落走出大兴安岭的森林,走向呼伦湖畔的草原,开始了他们饱尝牧野风光的游牧生活。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创造出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典藏中的瑰宝,在海内外久负盛名。应当指出,中国的长寿文化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是世界人类非物质文明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年文化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相似文献   

18.
丁桂馨 《公关世界》2022,(23):47-49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虽然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爱”,但是二者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却并不相同。“七夕”蕴舍了农业文明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人民追求对称、和谐统一的审美观和提倡集体主义、谦虚谨慎、小心、委婉行事的价值观。而情人节由于其特殊的起源,反映的则是对宗教的崇拜。其中呈现更多的则是工业文明的烙印及在社会演变过程汇总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人注重的是个人主义,他们喜欢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和张扬且有些放荡的行为作风。本文对两者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下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文明转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1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尤其是铁器的普及,使小农农耕生产组织方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