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高校学生组织建设日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学生组织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组织建设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学生干部这类"关键少数"作为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在推动学生组织建设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学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学生干部工作时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学生组织运转时的状态和效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如今各国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要求他们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并提高其运营效率,同时还要强调其完成使命.  相似文献   

3.
在组织情境中,创造力被定义为产生新颖而有用想法的能力(Amabile,1983), 组织创造力理论模型,目前较为主流的分别是Amabile(1986)的成份成分模型,、Woodman(1993)的组织创造力理论,以及Ford(1996)的个体创新行为理论.其中,Woodman的组织创造力理论强调影响创造力的各种思维方式;而Ford的个体创新行为理论重点在于分析"意义建构"(sense--making),即认为创新表现是创新思维和常规思维在思维中争斗的产物)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力为重点"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被提出,也为高校党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目前,国内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理论为基础来探究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二是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存在的问题;三是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而提出解决对策。梳理现有的理论成果并发现其中的不足,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本文从组织学角度,对这类现象提出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基层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已经成为一个制度化了的非正式行为;这种共谋行为是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产物,有着广泛深厚的合法性基础。本文讨论组织制度的三个悖论,对这一现象提出理论解释:(1)政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的悖论;(2)激励强度与目标替代的悖论;(3)科层制度非人格化与行政关系人缘化的悖论。本研究强调,共谋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官员或执行人员的素质或能力,其稳定存在和重复再生是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环境的产物,是现行组织制度中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分离所导致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近年来政府制度设计特别是集权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强化所导致的非预期结果。而欲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对政府组织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有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肯定了和谐组织中高校图书馆工会工作的必要性。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本文提出图书馆工会工作实现新突破、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7.
俞燕 《职业时空》2010,6(5):115-116
从《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出发,提出基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强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大学生自治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一模拟实践教学一社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资料来阐述村庄社会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两个层面,其一是由村民组成的"草根"社会;其二是由草根社会中产生出来并位居更高一层的自我治理组织。草根社会中含有一些关键性的社会学变量,如社区发育程度、社会资本储量、志愿组织的多寡等,当这些变量取低值时,草根社会呈"贫瘠"状态。在理论上,一个贫瘠的社会将无法保证人们在村庄政治中的参与,因而难以产生出有效的自治组织,于是,村庄社会的两个层面破裂开来。从这两个层面的关系中我们能够发现村民自治困境的根源以及破解之道,这就是通过发展草根社会中的志愿组织,促使草根社会与村庄政治的弥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文献的批判性梳理,本文基于理性选择视角提出一个以利益契合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的比较案例予以验证。本文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契合程度决定了国家对社会组织选择支持还是限制,这与转型期国家的主导地位和较高的自由裁量权有关。新分析框架更强调国家在处理与社会组织关系中的策略性选择和低制度化程度,较之源自于西方的理论概念(如公民社会理论、法团主义理论和治理理论)能更深入地揭示国家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实质,同时也是对本土理论(如分类控制理论)的拓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公益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稳定器"与"减压阀"的重要作用,但公益组织如何在市场大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延续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品牌建构,成为愈来愈多公益组织立足、提高组织形象、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提升组织公信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从品牌建构的视角出发,从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推广、品牌维护等角度出发,对公益组织存续情况展开研究,并以我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为主要案例,旨在能够为我国公益组织品牌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东地区人权语境逐渐宽松,颁布了各种伊斯兰特色的《人权宣言》,不同层次的人权组织在伊斯兰国家开展活动,这都为中东非政府人权组织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非政府人权组织推动了中东人权观念和人权批判精神的成长,提升了中东各国政府对人权关注程度,并成为国际人权标准内化的重要媒介,缓解了社会内部的对立。"人权依赖综合症"影响到非政府人权组织的特征,人权组织多为社会精英阶层所领导,其活动多限于特定群体和地区。在现代社会,人权组织虽面临诸多挑战,但无疑已成为推动中东政治民主化和人权发展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宋仁可 《现代妇女》2014,(6):250-251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原有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主要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主体单一和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以社区工作为基础,以社会工作的理念为核心,运用自组织理论探讨了介入农村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可行性,从资源开发、支持系统、运转效率等方面论述自组织在介入农村公共服务实务中的操作性,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并进一步试述了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自组织与政府和社会工作之间的潜在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之间合流、分立或共治这三种可能的关系发展趋向,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袁咏平 《职业》2012,(24):170
一、"对岗施教"的理论基础"对岗施教"一般是根据某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组织教学,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其最终目标都是让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达到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公益创投实际上是将企业创投的概念与实务应用于公益组织中。在公益创投模式下,企业除向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外,通常更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其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它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以来,极端组织在也门的发展十分迅速,使也门逐渐成为极端组织新的"策源地"。从国内方面看,也门政局长期动荡、派系林立、部落势力坐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部落暴力文化盛行等因素为极端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土壤。从国际方面看,也门周边长期动荡、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投入严重不足及反恐手段功利化,使极端组织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从极端组织自身来看,"基地"组织的策略改变增强了其生存能力,它与"伊斯兰国"组织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进一步刺激了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也门极端组织的发展不仅挑战也门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使经济和社会形势进一步恶化,政治对抗和教派冲突不断激化,而且导致也门反恐形势更趋复杂,严重影响地区安全局势。  相似文献   

18.
阐述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强调图书馆做好大众阅读工作的重要性及方法,搞好大众阅读指导,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组织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西方组织行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首先介绍了组织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接着着重探讨了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与功能;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埃及的滋长和扩张带来的地区安全隐患,更值得中国持续关注和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