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海县桂城镇从今年以来,在全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两前教育”,即对农村每对生育了第一个孩子的夫妇,在上环前后(简称上环前)和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取环前,进行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通过“两前教育”,使一孩夫妇掌握有关基础知识,明确政策要求,逐步树立新的生育意愿,自觉计划生育,生了一孩要上环,不抢生,不超生;有计划、按指标、够间隔生育第二个孩子后要结扎。这样的教育针对性强,使教育与生育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对桂城镇开展农村一孩夫妇的“两前教育”很感兴趣,多次到现场参加教育实践,对该镇“两前教育”的形成、做法和效果作了较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论制定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必须制定一个既坚定而又可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制定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发点。由于我国人口主要在农村,关键是要制订一个既坚定而又适合当前我国农村情况的政策。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两胎的,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胎;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第三胎;少数民族地区也要提倡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可由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央认为,这一政策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3.
新近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明确概括为“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即“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照顾到农村中某些群众的实际困难,允许间隔几年后生第二个孩子”。这一概括较之只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全面得多,也是对海外有人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称为“一孩家庭政策(One-Child Family Policy)”的一个必要纠正。实际上,我国一直在贯彻执行上述“两个提倡”和“一个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我们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的高等学府里,对于计划生育,知识分子最通情达理,最模范地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往往以为计划生育工作是领导的事,是专(兼)职干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反正只生一个,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计划生育难,关键是养老问题.农民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担心老了无人管,这是个实际向题.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义县决定创办“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基金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在强调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开始注意提倡优生。所谓“优生”,就是“生优”,即生先天素质优秀的孩子。要想每个家庭都能生健康、聪明的孩子,就必须学习优生学,普及优生知识,掌握优生法。_ 二、优生学是研究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承德人口控制模式已为不少学者所研究和总结,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在承德召开研讨会,力图发掘、推广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环境下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经验.李建新的这篇调查报告,从一个被人们忽略的生育政策入手,根据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中有关条款,论述了承德地区(以平泉县为例)执行为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生育政策,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的问题,值得一读.各地区现行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有关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控制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有只生一孩的(含特殊照顾),有开放独女户的,也有普遍允许生两个孩子的.执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控制规定,都可以发掘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本刊欢迎人口理论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踊跃投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多种生产责任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发展了、粮食增产了、经济搞活了、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势确实很好。 在新的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少数人认为,划分了包产田后,劳力越多、越强,收入越高;有的鼓励,要想富,就得多生“衩衩裤”(指多生男孩);也有个别人说:“孩子养得起,生多生少由自己”,“田土包了产,生崽不用别人管”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使出生率回升。据我区调查统计,1981年人口出生率达24‰以上,比去年增长了4‰多。  相似文献   

9.
肇庆地区人口学会根据一九八六年六月一日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改公布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对我区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这项测算以我区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初步预测了四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第一方案。农村人口,女性23周岁结婚(晚婚),24周岁生第一个孩子(晚育),间隔5年,到29周岁生第二个孩子;城镇人口按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政策规定不变(下同)。测算到2000年,全区人口总数为594.5万人,比省下达我区人口计划控制指标584  相似文献   

10.
一个妇女从青春发育、结婚、怀孕、生育,到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计划生育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实行计划生育,实现少生、优生为提高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供了条件。妇幼保健搞好了,做到优生优育,解除群众只生一个孩子的后顾之忧,又可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只有搞好孕产期保健才能做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1.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近几年成绩非常显著。但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却收效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环境对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 现阶段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家庭经济环境的软约束性。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是决定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农村大多数地方,孩子生育的成本偏低,加之农民的现代商品意识还不成熟。他们通常不分析生育孩子的成本效益,认为“养娃不算饭钱”“一头牛是放,几头牛也是放”等。往往表现出重男轻女,重生轻育,重孩子数量轻孩子质量。家庭经济环境的好坏对其多生少生的影响,约束性非常之弱。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城乡,有一些育龄夫妇,由于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在已生了一个或两个女孩的情况下,不顾计划生育政策,还想方设法要再生个男孩。宝鸡市金台区1982年处理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中,90%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终身只生一个孩子已逐渐成为我部广大党团员的自觉行动。自党中央“公开信”发表以后,一胎率迅速达到百分之百。如何巩固一胎率?尤其是部队夫妻分居两地占绝大多数,孕情不易掌握,要在若干年内保证他们不生第二胎,这是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值得研究的一个新问题。现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加强宣传教育,是巩固一胎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计划生育要以避孕为主。”认真贯彻这一指示,对于减少计划外怀孕,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仅烟台地区就有三十八万对一孩育龄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并且每年以十万以上的人数增加,从此,他们要避孕二、三十年,这给避孕工作带来很大的艰巨性。如何指导他们选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今年5月16、17两日,新会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15个镇的力量(每镇派出工作队员三至五人不等),齐集会城镇,清理流动人口中的计划生育问题。两天时间,共落实四术107例,其中结扎86例(内有“二女户”11例),放环10例,补救措施11例。既解决了一批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又为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1985—1987年中国妇女孩次递进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育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鼓励和提倡只生一个,严格控制并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已有一个孩子的夫妇生育第二胎,除少数民族外坚决杜绝三个以上孩子的多孩生育。在执行上述政策时,人们不禁要问:本地区育龄妇女中,每年究竟有多少无孩已婚妇女生了第一个孩子?又有多少一孩妇女生了第二个孩子?已经生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妇女,  相似文献   

17.
人口拾零     
农村计划生育要形成自我约束新机制。北京经济学院的魏津生副教授在记者采访中提出这一观点。他认为,目前农村把一个孩子养育成人每年只需120元,加上现行农村改革实质鼓励农民多要孩子,因此计划生育在农村推行不顺利。所谓“自我约束新机制”包括一是降低家庭生育孩子的社会经济价值;二是提高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以对农民家庭生育需求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少生优生。  相似文献   

18.
越是贫困的地方,孩子生得越多。焦灼的学者称他们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计划生育工作也往往在这些地区遇到极大的阻力。河源市郊区康禾镇,是广东的贫困山区小镇。两万多人口分布在12个管理区52条自然村,都是出门要翻山越岭。这里人均山地有十多亩,人均耕地仅有六分多。1988年,广东全省山区县农民人均收入已由1978年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倡和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后,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正在急剧增长。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幼托机关、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而且也给计划生育工作本身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根据我们对江苏省扬州市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调查,在要求多育的几种生育需要中,认为“独生子女难教育”的生育  相似文献   

20.
“计育环”是计划生育工作环的简称,它是用于人口预测和制定计划生育工作规划的一种简便又容易掌握的计算方法,我以生育胎数分类设计了五个“计育环”。 (1)75—4—1—1—2计育环。 (2)75—4—1—2—2计育环。 (3)75—4—2—2—2计育环。 (4)75—4—3—3—3计育环。 (5)75—4—4—4—4计育环。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普遍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争取在本世纪末,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