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纪俊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0(3):96-100,105
通过对导游翻译的特殊性质和任务的分析,从多方面论述了导游翻译中汉译英的特点,提出了导游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迁移性冗余指不是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而是把汉语的表达形式直接迁移到译文中,这样不仅导致译文的迁移性冗余,而且还影响了译文信息的传递效果。迁移性冗余一般包括名词冗余、动词冗余、修饰词冗余、一事两说以及重复指称,它们是中式英语的标志,但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因此,译者要尽量使译文的表达符合受众的思维习惯,处... 相似文献
3.
邹照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36-139
翻译已成为与对外开放同步前行的社会文化热点之一.民政术语的翻译是民政文本翻译中的难点.通过介绍民政术目前翻译的状况,指出了民政术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民政术语的特征,提出了民政术语汉译英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张鹏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61-62
在听说读写译几个英语学习的关键步骤中,译是非常重要而且又很难掌握的一个过程。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讲述了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且通过汉英表达习惯的对比分析,将一些翻译规律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5.
张智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57-60
刘士聪先生在汉译英方面标举"韵味"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译文体现出独到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其关键技法有移花接木、段落重组、同词异译、双语同源、先统后分、巧用括弧、形断意连、书写变异、前后照应、连词并用等. 相似文献
6.
周昕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90-93
汉英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表示颜色的词语,它们不仅表示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还具有多种寓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颜色词在汉语中的寓意不一定能被英语中相应的颜色词所表现,本文对含有几种主要颜色汉语词汉译英进行探讨,说明在将颜色词汉译英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颜色词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地译成英语,使3其在汉语中所具有的文化色彩的英语中得以准确再现。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文化属性及汉译英的失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惠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1):83-86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除具有交际和思维功能外,还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由于不同语言各自的文化特性,在语言互换过程中会出现原有内涵不同程度丧失的现象,即翻译失真。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存在着六种失真的情形:其一是失趣,即原有语言之趣丧失;其二是失味,即原有文化韵味丧失;其三是失义,即原有意义部分丧失;其四是失礼,即原有礼仪内涵丧失;其五是失骨,即原有民族风骨丧失;其六是失美,即原有艺术美感丧失。增加直译成份、尽可能展开或加注、扩大文化交流是减少汉译英失真的三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亚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70-173
汉译英是学习英语的难点,也是衡量英语能力的一个方面。汉译英难在句法结构、语义关系以及逻辑关系上。通过汉译英对比翻译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把握好英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既可以巩固原来所学的语法知识,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摆脱学了英语不会用英语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9.
吕翠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14-115
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其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学生的译文要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然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进行汉译英的过程中英语表达明显受到了汉语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在英语句型结构及用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大学生从词到句的练习,帮助他们尽量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多,立法文本的英译越来越广泛。立法文本表现为严格的用词要求、常用复杂句,篇章程式化的特点,从立法文本的以上特点结合法律英语的文体特点,可以总结出一些立法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曾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70-73
从文化翻译观出发,探讨汉语习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旨在提示在当今文化大融合时期,翻译的主旨是对源语文化的移植,而不是对其文化的归化 相似文献
12.
许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01-103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本依据,文章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内涵,指出国内使用这一术语时存在的偏颇之处,并详细探讨了该术语几个英文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
在处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中外英文媒体在翻译策略上均采用"异化"法,致使"中国英语"在媒体上大量出现.传媒翻译领域的"中国英语"现象具有深厚的传播学背景."中国英语"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就传播中国文化而言,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英语"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森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27-30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神话故事、社会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给习语的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实例,提出了英汉习语互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曦颖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3):94-96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核心和精华部分的习语可以说是文化的结晶,蕴涵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因而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恰当的英汉习语翻译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90-93,99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活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人们越来越关注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比中国翻译史上两位杰出人物鲁迅、林语堂的翻译实践和翻译主张,不难发现他们二人身处相同的历史时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翻译观,对翻译文本、翻译策略的选择大相径庭,这表明翻译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译者的主观选择,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译者所处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作者自身的文化态度、文化立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朝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0-14
习语(idiom)是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往往富有哲理性而千古流传。英语习语包含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和典故。从英语习语的定义、产生背景和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以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20):60-62
商务英语翻译受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提高文化差异意识,熟悉多种文化,灵活处理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0.
余亚兵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本文在国内对零翻译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考察零翻译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得出结论:尽管零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理据,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零翻译中蕴藏着翻译霸权的因素,带有文化侵略的倾向,应该慎用零翻译,尤其是政府机构和公共媒体。最后,笔者建议对于零翻译应该采取中文为体,西文为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