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文献信息量剧增,社会对各种情报信息人才需求增大的今天,高校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检课”)的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的社科学生中开设文检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情报信息的技能,加大社科情报信息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文检课”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目前一些高校的人文社科专业尚未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教育现状,认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专业必须开设高等数学课程.在人文社科专业的数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意数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3.
农林院校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增开了大量的人文社科课程,随之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学科化倾向较重,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因人而异,较为零散;缺乏相关的配套制度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文章从课程设置、教学內容、教学方法、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林专业人文社科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工科院校,人文社科系列课程如何达到其教学要求需考虑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人文社科与工科在专业领域内的差异及其在大学教育理念这一深层次上的融通;二是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课程作为一个系列,其内部如何统筹优化、合力最大化以达到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德育课程与人文课程体系的思路,使德育课程有人文知识的渗透,人文课程体现着德育的科学内涵,以便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课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是信息时代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征 ,民族院校文献检索课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开掘文献资料的信息潜力和兼顾学生的民族特色之间找到一个最佳交叉点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民族院校文献检索课的专业特征1 984年 2月 ,原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校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以来 ,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的高校开设了文检课 ,而且正在走向正规化 ,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开设这门课程的民族院校多数刚刚起步 ,有待于结合民族院校实际 ,在实践中不断研究 ,交流经验 ,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理论教育经过多年努力,对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改善其知识结构都发挥了好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改革的基本出路在于:建立起主要适应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理论教学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修改拟订人文社科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更加合理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人文社科各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关系、人文社科各课程与现实的关系、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改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等。以最终实现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理论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工科院校开设英语电影鉴赏课的具体实施过程,论证了英语电影鉴赏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工作系开设的“自我成长小组”课程为例,探讨在专业学生中开展“自我成长小组”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施行模式,使“自我成长小组”课程更具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把人文教育也作为职院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课题组随意选取天津市七所高职学院,就学生人文素养、人文追求,学校人文课程开设、人文活动的开展等问题进行调研,并解析天津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实施情况及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包括三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和科学与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哲学的基础和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一系列哲学分支课程和人文社科知识、科学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教育联系起来,促使素质教育整合优化,克服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哲学人文社科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两张皮"的锢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 调查目的 梳理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了解学生的选课情况、对课程的满意度及其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学生对未来课程设置的意向和选课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客观评价我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准确定位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中医院校特色,并提出改革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谈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高等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发,论述如何开设好人文课程,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知识修养,在搞好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人文知识的渗透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期刊激烈竞争的当今 ,文科院校要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己属不易 ,理工科院校要办好人文社科学报则更加困难 ,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社科学科不全 ,研究力量薄弱 ,作者队伍有限 ,造成稿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困难 ,办好人文社科学报的难度自然更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一、充分发挥自然科学的优势。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科学研究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相互交叉渗透 ,比如研究历史的断代和考古发掘 ,不仅需要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社科知识 ,还…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华中农业大学于2000年8月19日至2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饭店举办了“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讨班暨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25所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社科课程方面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教授共52人参加了研讨和培训。教育部高教司范唯同志在开慕式上充分肯定了教改项目的成果,并对此次办班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原教育部发出《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以来,高等专科学校陆续开设了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社科文检课)。到1989年,该课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近二年,社科文检难以进一步发展,有些学校改为隔年开课甚至停课。这种现象迫使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目前高专的社科文检课如何开才能巩固已有的普及率而不致于倒退,如何改进课程内容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在此,笔者以多年教学体会,就高专如何开好社科文检课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全国教育院校联络中心负责人闵虹应邀参加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联络中心主任工作会议2005年4月14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联络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在美丽的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中心主任会议,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教授、常务副理事长林邦均教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联络中心主任20余人出席了会议。全国教育院校联络中心负责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主编闵虹也应邀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传达了教育部领导对人文社科学报工作的讲话精神;交流了各联络中心的工作经验;讨论并形成了《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联络中心工…  相似文献   

18.
原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曾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两次发出通知,要求高等院校利用现有条件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通知指出,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献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检索与利用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件事在某些有条件开设此课的院校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结合本人参加编写《汉语大字典》的切身体会,谈谈对文科学生开设此课的必  相似文献   

19.
以2006-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以下简称"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为研究对象,比较高校及其所在地区人文社科研究水平。通过对各类项目立项数目的历时变化,发现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数不断超越规划基金;通过各学校和各学科立项数的分布,看到相应学科的历时变化,发现了各学校立项数变化的"马太效应",并将在各学科领域研究实力较强的院校进行定级;通过对立项数前20名院校在各学科的立项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学科结构相似的院校集合;以"立项数""立项院校数""立项院校平均立项数"三项指标对各地区人文社科研究力比较,看到立项数目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并通过聚类分析将31个省(市、区)分为四类;最后对四类院校群体的研究水平作比较,发现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提高很快。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工科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特别要在专业设置、弹性学分制、人文类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开设、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并重、专业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等六个方面予以全面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