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司法和谐的含义,进一步阐述司法和谐既是司法与外部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和谐,又是司法内部的运行机制的和谐。在当前的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探讨司法和谐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应预先设定目标,以统领其全局.其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司法独立、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其中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支柱,其价值应在司法改革中彰显.而实现司法独立务须正确处理好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及行政机关的关系,协调好法院内部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司法和谐的提出,是人民法院近十年大力推进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司法生态和谐的突出表征即司法被社会广泛认同,具体体现为信任司法整体、尊重司法实践和理解司法方法.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之下,和谐司法作为人民法院对司法活动的理想追求和应然描述,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威是现代社会的法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司法权威的词源以及概念谈起,从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分析司法权威的来源,以期对提高司法权威价值和意义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的首要要求和基本特征 ,是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的前提是司法独立。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病症 ,其根源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缺乏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如何围绕司法独立 ,推进司法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 ,这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民国初年(1912—1928)的法官制度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充实的史料为依据,论述了民国初年实行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的一系列新式法官制度,推进了司法独立的进程,使法官能够恪守中立,严格依法审判,选用精英出任法官,使法官能够严格职业操守。同时,对其中某些制度实现程度的有限性和弊端也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改革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时至今日,实质性司法改革,都不可能再脱离政治体制改革单独推进。法治改革是最容易达成共识、成本最低、最安全、风险最小、最能避免动荡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法治改革以司法改革为核心。根据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司法改革应当首先把握方向,完善路径,寻求改革破口。依宪治图、民主和法治是大势所趋,理应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司法改革路径,应强调由顶层到基础、由国家到地方、由中央到基层的改革路向。具体方案可以概括为:五对关系,六个保障。五对关系是基础性构架,六个保障是关键性支撑,两者筋骨相连,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和谐司法并不是没有犯罪和纷争,也不是弃法律不顾,而是以法律为后盾,以司法公正为核心,兼顾和均衡社会各种利益冲突,使之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正义得到有效维护和实现,社会充满活力,人人心情舒畅,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就有和谐思想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是古代先贤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传统和谐社会的特点是平均主义,是一种普遍贫穷的社会,而今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多元、有序、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香港基本法在保留香港现行司法体制中诸多成功做法的同时,赋予港人包括设立终审法院、实行司法独立在内的高度自主权。本文主要侧重于终审法院、司法独立、法官任免等的分析论证,指出“九七”后的香港司法体制在保留、吸收原有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与行政、立法相配套的新型政制。  相似文献   

12.
司法权威指的是司法判决获得有效执行,司法机关享有广泛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及法官的司法独立权获得确切的制度性认同,以及公民大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普遍认同。司法权威的建立以法律的权威为前提,以司法权权威性的建立为保证。在我国现阶段,通过司法过程的对话沟通树立司法公信力,是实现司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总有人希望加强司法系统的“垂直管理”,即把地方法院看作“中央权力机构”的某种派出机构。他们的改革愿望是法院系统能作为一个整体,好在行政系统面前去争一些独立。于是“司法地方化”或司法权的地方性质就成为一个被批评的概念。然而,成都大学经济与法律系教师王怡在《  相似文献   

14.
民意是社会公众对某些案件大体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它在给司法带来有利作用的同时,也影响着司法的自治性、司法程序的主治性和司法裁判的既判力,使司法陷入民意困境。而这种困境主要是由于司法者与民众的思维方式、司法裁判与民意评判的形成方式以及司法裁判与民意的本质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破解这种困境,就必须以司法独立为基本前提,在法律的框架内尊重民意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畅通民意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和谐价值理念以及和谐社会建构问题成为被广为讨论的论题。这需要我们在对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和谐司法的手段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即打破以往仅从民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或程序法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的狭隘视野,并适当借鉴其它学科如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从作为一个整体的司法角度对其手段进行考察和讨论,以期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提供一种系统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司法审查与司法独立--美国司法审查制对司法独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司法审查制的国家。美国司法审查制是在继承英国普通法的司法传统和探索实行分权制衡政体的实践中形成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是该制确立的标志。美国司法审查制使西方司法独立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同时也在实践中为西方各国司法制度乃至宪政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司法法治化 ,而司法法治化的关键在于司法独立。司法独立尽管在概念上表述各异 ,但作为法律原则却为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立。在我国贯彻司法独立 ,对于国家权力的合理分工 ,实现司法公正 ,保障公民权利 ,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改革现行司法制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独立 ,全面推进我国司法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民事司法改革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民事司法改革目标的探究,提出对策性建议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应当符合世界司法改革的潮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改革之路,真正实现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司法为民"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我国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对法院与法官普遍缺乏信任,法院判决难以顺利执行,缠诉缠访事件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一些暴力袭法事件。此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与司法权威的生成。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与政治语境下,应当从法院、法官与社会公众三个层面,以促进司法独立、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为核心,通过观念培养、制度改革以及规则构建等途径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信访被认为是当前司法境况下不得不为的制度,但它是否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这一直是个引发争论的问题。我们实证考察的结果是,"自爱"是人的本性,即使司法公正,只要有持续的制度供给,上访就不可避免。当前的信访制度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诉求,反而使社会处于不稳定中。若解决当下问题,切实维护公民权益,必须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使司法成为信访的终局程序,并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