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邓天红服饰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而各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本文试就清代满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略作探析。一、政治性与民族性满族作为清代的统治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服饰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饰文化略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各族人民以其智慧和匠心,共同创造了桑麻之国的服饰文明。服饰文化包括与服饰相关的全部穿着方式和观念形态,即既包括实际衣装、艺术饰品这些器物成果,也包括服制形式、审美趣味等制度、精神成果。从服饰的制度文化形式与时代心理的关系可以看出,服饰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文化史、心态史和艺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杨明珠  杨涛  张扬 《学术探索》2012,(3):100-106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就是一个社会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服饰的形成及功能演化中,服饰风格与该民族所属的历史文化系统及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趣味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较大的联系与交互,从而表现出其服饰的独特性,进而成为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标识。花腰傣是我国傣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至今保留有较为明显的古民族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内涵分析,认为花腰傣独特服饰的形成与其尚古、崇尚自然及接纳外源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当今社会的稳定及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黎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120多万。黎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和开发者。在开发海南岛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黎族人创造了自己具有热带特色和岛屿特色的传统文化,服饰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黎族服饰文化渊源流长,内涵丰富,文化积淀陈厚。不论是其服装的款式,还是服饰的花纹图案,往往蕴含着相当丰富和有价值的人类古今文化信息和密码。实为相关学科研究不可多得的活材料。一、黎族服装保留人类早期的服装款式黎族内部有哈、杞、美孚、润、赛五大支系之分,黎族服饰也相应地分为五大类型。而各支系内又因地区、语言、习俗等…  相似文献   

5.
梁丽娜 《阴山学刊》2002,15(6):37-39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文化内容,反映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蟳埔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蟳埔村的渔女,她们独特的穿戴习俗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特殊的海洋生产方式形成的,也是由其当地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作为"非遗"的蟳埔女服饰,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同时也体现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多元性。文章从传统与时尚设计相结合,数字化设计传播,服饰文化的旅游,新海丝之路的建设等方面探讨"非遗"蟳埔女服饰习俗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7.
陆云 《学术探索》2002,(6):97-100
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 ,是一本活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云南民族服饰文化教科书 ,是云南民族服饰文化的“活化石”。在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资源宝库中 ,蕴藏着丰富、凝重的服饰文化价值 ,有着取之不尽的服饰文化资源。研究和开发云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文化资源 ,对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1 中国服饰文化的肇端,就在中国古文明的发祥。服饰与人形影相随,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被包裹在这个原始而又摩登的外壳里不能脱身,因而它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符号。人兽的区分,等级的确认,都靠服饰;以别人的看法决定衣服的穿法,则使服饰在装扮人伦角色时现出万般微妙。服饰文化应包括与服饰有关的全部生活方式、行为,传统和现实之中的穿着观念、社会  相似文献   

9.
赵文化旅游是邯郸文化旅游的两大龙头之一,如何推进赵文化研究的产业化是重中之重。赵地服饰因其反映慷慨悲歌民俗民风、乐舞之盛以及汉胡民族的融合而在赵文化旅游中颇具开发利用价值。赵地服饰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路径主要包括:有效利用赵地服饰文化资源,使历史遗迹搞活化,无形文化有形化,历史文化鲜活化、亲历化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服饰文化交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以其生活在该社会背景下而形成各自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欧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引导了世界服饰的西化性。如何看待21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齐国服饰艺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国的服饰艺术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形制、色彩、纹饰、质料、佩饰等所构成的服饰形式美,充分体现出齐国服饰鲜明的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度爵而制服"、"上以为政,下以为俗"、"礼乐"与"实用"结合和"错采镂金,雕绘满眼"的服饰审美观,不仅承袭了儒家礼乐文化精髓,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服饰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中国服饰审美理论与服饰艺术实践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上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各个民族都为高原的开发和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藏族在各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藏族服饰文化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本身也是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综观整个青藏高原,在时间上从古到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文化联系是密切的;在空间上各民族之间的服饰变化是不断的.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就青藏高原历史地理环境与藏族服饰之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圣经》为主要资料,分析了希伯来服饰文化的民俗特点,希伯来服饰文化中的宗教因素、民族审美观以及服饰禁忌。希伯来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三江地区侗族女性服饰的构成部件极具特色,其服饰文化体现在婚姻育儿与服饰、服饰作用、服饰禁忌、穿着习惯和服饰审美等方面.而汉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服饰融合是影响侗族女性服饰传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变迁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言属于文化 ,语言变迁反射文化变迁早在本世纪初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索绪尔就曾指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而且它又是一切社会现象中人类唯一从祖先传给后代的最基本信息”。而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语言不仅离不开文化 ,而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都不是静止的。语言的“社会性”说明 ,语言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中发展 ,而是与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系统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纵横交错的联系 ,并不时地受到存在于语言本身之外的社会诸要素…  相似文献   

17.
对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其生存背景下孕育了其风格特异的民族文化,其中,鱼皮服饰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鱼皮服饰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富于深厚的地域性文化底蕴,已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赫哲族服饰的材料及式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带有民族特色的鱼皮服饰文化已经濒临灭绝。本文从鱼皮服饰文化的起源、种类及传统技艺入手,提出对对赫哲族服饰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变化,在服饰上都有明显的印记,其服饰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紧密相关。蒙古族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在保留本民族固有特性、习俗的同时,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并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服饰的长处,逐步发展成熟。元代是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发展期。清代是蒙古族服饰部落特色的形成期。  相似文献   

19.
藏族服饰可分为13大类型,藏族服饰综合性区划是服饰分类与地域分布结合的结果,而以历史地理区域为基础的文化区具有统摄性和包容性,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密切,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其中心区域的服饰文化一致性突出,过渡区域的服饰文化变异大,种类也较多,边缘区服饰呈现出多元性和融合性.  相似文献   

20.
印度僧伽服饰传到中国汉地后,历经朝代更替,在汉地自然因素和本土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僧伽常服的制式与穿着方式,与印度僧衣相比较,出现明显的改变。汉地僧伽常服作为佛教服装的一个类别,已不只是僧伽区别于普通人的身份标志,也是人类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