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就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白山财政改革与发展是白山市加强社会管理,全面建设和发展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步骤。本文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大提速、快转型;更加注重发挥财政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这三方面阐述了“十二五”时期白山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国泰民安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描述,未来五年国家将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收入,把“强国”和“富民”结合起来,藏富于民。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屡民生主导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民生主导型经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更是城口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二五”时期,是城口夯实基础、提质提速、保障民生、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3):20-21
2010年11月24日.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深圳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将确立科学发展的主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2,(37):28-31
十六大以来这十年“中国发展进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坚持民生优先”,中央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发展成果初步实现了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8.
国事要闻     
《决策与信息》2010,(2):78-78
财政部:今年将注重改善民生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制定实施财政政策、开展财政工作,要着重把握五点: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财税改革,切实增强财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更加注重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相似文献   

9.
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敦钺 《经营管理者》2009,(13):217-2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并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不仅是当前我国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从长远来看,更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吴国升 《决策导刊》2010,(8):21-22,31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站在践行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作为民生工作有较好基础的双桥区,要不断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11.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夫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切实履行本地政府的职能。近几年来,沧浪区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发展经济、造福百姓的具体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注重民生、和谐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总结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的“八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论断,具有现实并深远的社会意义。“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学习贯彻这一“必须坚持”,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深感只有以职工为本,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才能使企业走上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许宝林 《决策探索》2008,(22):86-86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向人们展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画卷.  相似文献   

15.
卢新宁 《决策导刊》2007,(11):21-21
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伴随着“民生”二字成为党的许多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不断出台,惠及亿万民众,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深刻论述,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以民生工作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今年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的建设“幸福武汉”,成为五年内武汉市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是重庆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关键年。全市上下将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