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穆旦作为九叶诗群中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发展历程在中国现代诗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典型意义。论者往往以“旗”来指喻穆旦,也正是从这种意义出发,和所有生活在苦难深重的本世纪的中国诗人一样,穆旦的诗歌发展过程中,除了不断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内在的矛盾和裂变也清晰可见。本文旨在考察穆旦诗歌中“诗与现实”的矛盾,就现代诗人在复杂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的艰难处境以及对诗歌发展的影响进行一些不成熟的探讨。一有论者认为穆旦的诗艺探索历程经过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①,这种说法有它的依据和道理,但概…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文化的影响下,穆旦形成了强烈的个体性生命意识。以个体性原则为基础,穆旦对抗日战争的认同,变成了个人对外在的社会历史事件的同化。抗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新旧冲突和变化,因此内化成了穆旦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分裂和冲突。这种自我分裂的体验,在艾略特的影响下,发展成了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穆旦对抗日战争的独特的认同方式,不仅影响了他抗战初期的诗歌创作,而且对他后来的精神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思维、诗歌审美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 的探险之路上所作的探险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彭燕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中存在着外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刻影响。“七月”诗派时期 ,由于受到鲁迅和“七月”诗派同人的影响 ,彭燕郊的诗歌创作已经不自觉地出现了现代主义的萌芽。解放后 ,尤其是从 80年代以来 ,诗人更是自觉地、系统地梳理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使其独特的诗风得以成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思考的诗、通感的诗、散文的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卞之琳、冯至、穆旦等现代主义诗人为例,对他们20世纪30、40年代诗歌创作中建构的民族想象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身份意识进行了历史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他们进入50年代后所面临的身份困境。50年代,不论是宏观的文化选择,还是具体的诗歌创作,现代主义诗人都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热情以及“蜕变”新生的愿望。然而,经历了思想和艺术“蜕变”的诗人,并没获得精神的自足与安慰,反倒陷入了焦虑与不安中。其诗人的身份遭遇了双重的质疑,一重源于时代和社会,另一重则源于自身。在尴尬处境中的现代主义诗人,缓解身份压力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6.
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感伤美、谐趣美、坚韧美.  相似文献   

7.
现实经验是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来源。但对于德语诗人策兰来说,诗歌创作并非从诗人个体的现实经验直接走向诗歌作品,而是发生在其个体现实经验被悬置、被扭曲的他者时空中。在此时空中,诗歌与陌异的他者相遇并对话,在向他者的敞开中增强诗歌意义的不确定性,甚至禁止对诗歌意义的具体阐释,以保持他者的绝对陌异性。同时,他者又成为诗的来源,诗人通过时间星丛和语言栅栏既将诗立于时代的现实之中,又溢出个体的现实经验,达成对诗歌意义自由的追求,让诗歌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是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的两个重要刊物.围绕这两个杂志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或“九叶诗派”.通过对这两个杂志的细读分析,作者认为,这两个刊物无论在理论倡导、诗歌译介及诗歌创作上,都体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取向。他们反思象征主义“浪漫感伤”和“脱离现实”等弊病,广泛借鉴里尔克、艾略特、奥顿等现代主义诗风:“从浩无涯的海洋转向凝重的山狱”,追求“雕塑般的凝静致远”,从而表现出中国新诗“坚定的成熟期的反映”。《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现代主义取向代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穆旦诗歌中,“时间”既是一个核心意象,又是一个贯穿性的主题.穆旦诗歌对“二十世纪”、“八小时”等现代时间概念的书写,揭示了人在“现代”的困境和无奈,洞穿了“现代时间”中的生存黑洞;穆旦诗歌对“季节”的现代性透视,彰显了现代生命个体崭新的时间体验,并因而拓展了“季节”书写的审美维度和现代内涵.在对时间经验的多层面书写中,穆旦诗歌展示了“时间之流”中不断挣扎的现代自我,企图抵达时间密道中的灵魂拯救.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初期的现代主义诗歌以都市诗和田园诗峥嵘于现代诗坛,其创作风格非常独特,本文试通过对都市诗和田园诗的分析,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代“新生代”诗歌综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 4 0年代“新生代”诗歌的成因、嬗变、美学倾向、历史贡献及其局限进行了全面分析。作者认为 ,“新生代”诗歌冲破了外部环境的压迫和内部的限制 ,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这既表现在与世界现代主义潮流的贯通上 ,又表现在与中国社会现实和诗歌传统的紧密结合上。可以说 ,“新生代”诗歌是中国新诗在艰难曲折中深入发展的标志 ,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总体上实现突破和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价值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生命的长歌--论李瑛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李瑛在诗学观念、创作主题和情感基调等方面出现了迥异于过去40年的创作转向,这种转向形成其1990年代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对自我生命与时代的反省、对民族精神的探寻、对宇宙自然的思考,诗中体现出一种理性精神、历史感和现实情怀,在现实主义的艺术底色里,更广泛地运用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比照李瑛过去40年的诗歌而对其1990年代的诗歌进行了一些诗学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珂 《北方论丛》2016,(6):29-35
穆旦的新诗写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诗写作,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他在新诗现代性建设上的贡献主要在“现代主义”和“颓废”上。穆旦的“爱国”和“苦难”写作具有较多启蒙功能和宣传价值。他的青春期“快感”甚至“肉感”写作,即“颓废写作”和“情色写作”具有较大的抒情功能和治疗价值。穆旦研究存在道德化和意识形态化现象,有必要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穆旦”。他的现代性远远多于现实性,他的西方性完全大于中国性。  相似文献   

14.
长沙到昆明的“三千里步行”,并没有让穆旦看到中国社会的“现实”,改变他的主体性生存立场.在抗战初期“时代感情”等因素的作用下,穆旦事实上只看到“风景”.其早期诗歌中的个人与世界之对抗性关系,经由“风景”这个特殊的现代性认同装置被保存下来.内地中国社会生活的“落后”景观,也只是一种特殊的“风景”,让诗人进一步卷入现代性生存论装置深处,埋下后来的认同危机之种子.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严峻的现实以及诗歌自身发展的原因促成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进一步成熟和深化。诗人们自觉反思象征主义诗歌的情绪感伤性和逃避现实人生的趋向,把视线投向更为注重经验和现实人生的后期象征主义及英美现代主义诗潮。从而完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思潮从象征主义诗风到英美现代主义诗学的重要转向。这之中,卞之琳与冯至两位诗人,以他们出色的开风气之先的创作,率先架起了一座通向英美现代主义的桥梁。之后,围绕《诗创造》、《中国新诗》而集结的被称为“中国新诗”派诗人的创作实践,更为集中地体现这一现代主义诗潮之“转向”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接受了西方艺术的馈赠,孕育出与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并存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以二十年代象征派诗歌的诞生为起点,经过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探索,至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全方位开拓,形成了一个包括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在内的相对完备的系统。然而,直到今天,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视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并进而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注重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的联系、影响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现代主义诗人,穆旦的沉思使他超前地感受到了深远的痛苦,他以其灵魂的苦难体验上升为玄学的思考,并推之深远,达到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沉思,对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的把握,在20世纪的中国诗坛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先锋性,并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萌芽或源起,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是在日本本土,有的认为是中国的大连.文章认为殖民地大连奇异的摩登景象、浓郁的现代气息、文化多元的国际性特征,以及殖民地文化特点共同构成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萌生的基盘,孕育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从大连的日本诗刊<亚>萌芽,<亚>诗人群的诗歌创作折射出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特性:既有西方现代主义特性,又有殖民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战时的价值判断、行为方式、思想倾向渗透到社会公共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明显带有战争文化特征的都市文化语境,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九叶诗人的审美想象和艺术追求.他们不但运用战争思维、战争话语书写战后的都市乱相,还对战争现实进行了哲学沉思,从而使其诗歌创作有了人类视野的广度和生命哲理的深度,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