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文艺》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根据形式与意味在审美经验中紧张关系,以京剧为例,分析这一美学原理在中国传统戏剧的体现及其带来的困惑与张力。  相似文献   

4.
色彩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现代小说中,以其各自的表情特征,对生命形式作了独特而绚丽的表现。色彩之于现代小说家,成为他们体验生命、表达境界、追求艺术效果最好的内心语言。色彩的审美力量与审美意蕴镶嵌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并使文本的审美空间、审美境界、审美取向更加深广、鲜明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严羽论诗反对美刺而标举“兴趣”,“兴趣”是一种无迹可求的兴味和意趣。贝尔认为艺术的基本性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这种不同作品线条、色彩关系的组合,给人以美感的形式,是一种非功利的超现实的纯粹的美的形式;“兴趣”产生于“妙悟”,“有意味的形式”则是艺术直觉的产物。两者都不是理性思维的成果;“兴趣”说着重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疏淡了思想性,“有意味的形式”说过于强调审美情感的超尘脱俗,最终否认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两种纯艺术理论,凸现和维护艺术的审美特性,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克莱夫·贝尔《艺术》一书的论证过程,认为有意味的形式的提出把艺术品的形式置于最高的位置,使形式在理论上具有了尺度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论证,指出贝尔把艺术品形式之外的因素完全剔除,这样既不符合艺术创作的现实状况,又在学理论证上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7.
挽歌考     
挽歌是一种哀祭文体,集文化和文学于一身,因其悲哀感人的曲调,被丧礼所用。后成为丧葬礼仪制度的一部分。从此,挽歌就与哀生悼死结下了不解之缘。挽歌的判断标准与丧葬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挽歌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派艺术大潮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美学观念,形式主义美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他把"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衡量艺术审美价值的标准,并提出来了"有意味的形式"创造的美学原则。这一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纯艺术”的表现主义绘画,与作为实用艺术的现代包装设计,都基于共同的平面性质,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表现主义诞生之日起,便以一个全新的理念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同时也给平面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包装设计多了一种样式.包装平面设计在借鉴表现主义版画的艺术观念时要注意利弊,过度地使用艺术语言会使设计作品削弱其实用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0.
毕摩绘画是彝族祭司毕摩用于图解宗教观念、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原始宗教绘画艺术,它折射出了彝族古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面貌,蕴涵着大量彝族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它所隐含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思想,一直以宗教艺术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根据其用途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护法防卫类神图、祭祀神座图、驱鬼除患类木板画和占卜绘画四大类.为适应宗教内容的表达,毕摩绘画在造型、构图、线条和色彩运用等形式上形成了一些特点.毕摩绘画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也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语言在语言编码中所采用的语法手段一旦不能尽其意,便借助于意象思维这一特殊的艺术思维方式,冲破语言符号在表情上的局限性,达到“立象以尽意”,使普通的语言符号上升为艺术语言符号。“立象以尽意”中的“象”是艺术语言的符号媒介,是主体情意的寄托载体,是沟通物象世界与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诗经>在艺术上突出的就是赋、比、兴的创始,赋、比、兴等"有意味的形式"在言情中的广泛运用,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味道与价值,成就了<诗经>富于内容的结构形式、富于情感的表达形式、富于意境的审美形式.本文努力以文艺美学的观点给<诗经>言情形式以新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于坚早期的叙事性诗侧重通过呈现客观存在来进行睿智的讽刺,而近期的一些非叙事性诗脱去前期颠覆性的粗放凌厉,质朴地进入思想,以更加理性的思考来阐释诗人个体的人生哲理,同时艺术建构性更强,其《海上》组诗之一《看海》,以"有意味的生命形式"构建诗美的方式表达了他追求诗歌民间性的诗观。  相似文献   

14.
两人的美学思想有同有异。他们都反对艺术再现现实,主张艺术表现情感;在如何表现情感上,一个提出形式,另一个提出想象;对于艺术欣赏,一个认为欣赏者应从艺术形式激发出审美情感,另一个认为应形成想象性经验,但都把欣赏者所获得的东西完全看成来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本文从音乐美和视觉美两方面概括了戏曲形式美的特征,分析了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与深层意蕴,指出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革新传统戏曲形式,将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为代表的抽象画派以绘画语言符号本身即点、线、面来组合画面,把西方绘画从传统的客观形体再现中彻底解放出来,强调越是“抽象”越能把握生命的本质和奥秘,对西方传统客观还原性的艺术范式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和解构。同时,抽象画派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强调,完成了绘画语言从功能到本体的转换,由此抽象画派呈现为一种语言本体论的图式化。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了克莱夫@贝尔著名的美学命题“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含义,认为凡是用来恰如其分地表现、传达或寄托艺术家主体内在生命并富于创造的形式即为“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外观,从视觉传达层面看,其本身也构成涵盖摄影、影视、DV等多元化文化形态中的一元。一般于其多元化的理解往往偏向于"新风格""新主义""新观念"等,而忽视了当代绘画的本体。在影视媒体等的强大冲击下,当代绘画艺术只有充分做到自足的一元,才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代绘画艺术对原始绘画艺术技巧的借鉴,使得相隔几万年的现代绘画艺术与原始绘画艺术两者有诸多一致的地方,都主要使用色彩、线条和平面构图作为基本技法,不是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绘画的抽象性表现在现代绘画各流派之中,侧重主观表现,而非客观反映。画家运用抽象性的线和块面及非描绘性的色彩表现事物的内涵和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这种抽象性也就是画家对理念与感觉进行探索,并使之昭显的最完美的载体,是艺术家运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表现其内心需要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并将其看作是适合自己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