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鸦片战争时期,郑鼎臣的定海大捷,一直是作为定论载入史册的.在《道光夷艘征撫记》中,魏源称颂郑鼎臣焚溺英军五、六百,焚沉英兵船四艘,说:"攻定海一路战船尽撤回,惟郑鼎臣一路不奉命,宋照、联芳等憾之,力请诛以军法."这里,郑鼎臣完全是一位  相似文献   

2.
<正>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以惨败告终。造成中国惨败的原因,人们可以从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和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差距悬殊,中国武器装备陈旧,以及清政府在军事上指挥失当等多方面罗列原因,因之得出“失败难免”的结论。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惨败的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是政治腐败;特别是吏治腐败,失败不是“难免”,也不是“必然”,而是具有某些偶然性。“落后必然挨打”,这诚然是一条有规律性的历史现象。从根本上讲,清政府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造成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全面落后,必然处于“挨打”的地位。但是,具体到19世纪中叶,中英双方的军事实力还不到中方必败的境地;换句话说,在双方军事力量的全面对比上,还不能说中国肯定处于劣势;可以说双方各有优势和劣势;从总体上讲,中国当时尚具备打败侵略者、取得胜利的条件和可能。从英国侵略者方面看,其有利条件是:它是一个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当时世界工业垄断的地位,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各国的最前列。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中使用了洋枪、洋炮、战舰、轮船,所以在战争中火力比较猛烈,破坏力比较大,海上运输工具速度快,军队调动迅速,军事指挥灵活。这便是被人们概括的所谓“船坚炮利”。但是,中国方面也有自己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巨大的战斗潜力;战争又是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无论是就保证供应、调动军队、熟悉情况等方面来说,中国都处于一种以逸待劳的主动地位,远比英军远渡重洋、补给困难、人地生疏的形势强得多。正如当时人林福祥所谓.“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饥,我愤彼骄”,“彼船一入内河,是自投死路也,又何畏之如虎哉?”(《平海心筹》)。况且,英国“船坚炮利”的优势是极有限的,是可以防御的。当时的洋枪、洋炮、船舰同后来的相比较,还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枪炮的准确性、射程及射速不是很高。再者说,英国侵略军远涉重洋,当时能动员侵略中国的军队数量也有限。鸦片战争中,英军最多时也只有12,000—15,000人,拥有一支由25艘军舰和14艘轮船所组成的舰队,而对中国广袤的国土和四万万人民,侵略军如同陷入汪洋大海,形成势单力孤的态势。再从“船坚炮利”而言,中方武器也不是绝对的落后。清政府有条件、也确曾购买一批西方的洋枪、洋炮和舰支。比如,林则徐到广州后,曾“购买西洋炮二百具”,其中包括购买葡萄牙的大铜炮,“及他夷精制之生铁大炮,自五千斤至九千斤不等,务使利于远攻”。(《林文忠公政书·两广奏稿》)他还购买了西洋舰支、轮船。在1841年2月27日乌涌之战中方失败后,侵略军检查中方守军的战场,发现有许多重炮,装有瞄标器,有些可以发射10至20磅炮弹的炮台,有十分坚强巩固的阵地,还有“完全不透炮弹的火药库”,等等,这些先进的武器尚未发挥作用便被侵略军掠获而去。因此,绝不能认为当时中方军队使用的全是刀矛剑戟的旧式武器。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归咎于武器落后,归咎为英军“船坚炮利”,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有些人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才坚持如是说。清政府中投降派代表琦善说:“该夷船坚炮利,长于水战,”因此他只敢言降而不敢议战,认为战则必败。近代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历史学者蒋廷黻则说:“琦善的立脚点根本与林文忠(林则徐)不同”,琦善“觉得他们的‘船坚炮利’实在可怕,这是琦善的‘知彼’功夫”,对琦善大加推崇。琦、蒋是战争问题中的“唯武器论者”,验诸鸦片战争,大谬不然。鸦片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军队被打得一败涂地,沿海城市一座座被侵略军占领,这为一切爱国的军民扼腕痛惜,不可思议。正象广州市商人在《告谕英商大略》中讲的:“以中国版图之广,人民之庶,岂真不能制汝涉万里之数千人耶?”(《鸦片战争》(3)第356页)这是令当时人,也是令今人深思的一大历史教训。鸦片战争痛史告诉我们,清军首先败在政治腐败、特别是吏治腐败上。吏治腐败招致鸦片走私的日趋严重,吏治腐败导致军事上的惨败。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浙江宁波、镇海、定海一带的群众,以徐保、张小虎、李源等为首领,组织黑水党,在陆上,在海上,开展了对英国侵略军的英勇斗争。浙江黑水党的抗英斗争,受到了史学界的重视。解放后出版的一些近代史教科书、专著和论文提到了这件史实,但因史料不足,大都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定海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第一个占据的目标,是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一个总司令部;两次定海之战对鸦片战争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导致了清政府对外政策由抵抗到主和直至投降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魏源与浙江有着不解之缘。他1857年因好友何绍基的弟弟何绍箕在杭州为官的关系,避太平军兵难而居杭州,逝于西湖边上的僧舍,葬西湖南屏山方家峪。鸦片战争中,魏源勇赴国难,参与筹划第二次定海保卫战,在鸦片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 魏源参与筹划定海保卫战确有其事,但具体在什么时间,历来没有搞清楚。魏源儿子魏耆作《邵阳魏府君事略》,其中讲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夷犯海疆,江、浙震动。钦差大臣长白裕公谦,督浙江防剿,延至幕府。数月辞归。”(《魏源集》附录)裕谦于1841年10月11日自杀身死,此记魏源1842年入裕谦幕,显然错误。“数月辞归”之语,也与魏源自己讲的“到此便筹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浙江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胜山头人民的围歼敌寇,定海三总兵的壮烈殉国,浙东黑水党的抗英斗争,乍浦驻防军的浴血死战,宣告了中国人民永不屈服于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为这部民族自卫战争交响曲谱写了一个威武雄壮的乐章。重温这段历史,将鼓舞我们更高地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满怀激情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属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六县在外的商人和企业家群体。“宁波帮”作为中国商帮之一,很早就已形成,北京在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就有鄞县会馆,上海也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成立了四明公所。在鸦片战争前,他们在京津和长江流域已有相当的商业发展,但始终没有多少改变旧商帮的格局。直到五口通商以后(确切地说是在洋务运动兴起后),“宁波帮”才以新兴的近代资产阶级企业家群体的姿态,崛起于上海等通商大埠。开始时,“广东帮”、“山西帮”、“徽州帮”等商帮也各有发展,可说势均力敌。但“宁波帮”终于异军突起,力压群雄,发展而成为江浙资产阶级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在浙江若干问题新探冯琛,王和平在鸦片战争中,浙江是个重灾区,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曾几度人侵浙江,给浙江人民特别是舟山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浙江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屈不挠地同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9.
祝小霖 《创新时代》2011,(11):42-43
在电影《V字仇杀队》中,神秘怪人“V”戴着“V”字面具率领英国民众组建了“V字仇杀队”,力图拯救整个英国受剥削的人民。其中,“V”这个高度符号化的字母,带着面具的角色,使影片“Vfor Vendetta”的寓意得以完全展现。而在近期轰轰烈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V”字面具也时常出现,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很多示成者都...  相似文献   

10.
1839年9月至11月,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指使英舰不断启衅,引发九龙山之路、穿鼻之战和宫涌之战,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1841年1月25日,英国“琉璜”号军舰登陆香港,26日海军陆战队登陆,升起英国国旗,正式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中第三款写道:“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  相似文献   

11.
严蕙 《今日辽宁》2011,(5):14-22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随即诬陷为中国军队所为,悍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19本侵略军突然袭击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的命令下,东北军不战而溃,军政大员四处逃散。日本侵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后,又相继占领了长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西方史学界把它说成是“先进的西方文化对落后的中国文化的挑战”,意在掩盖其侵华的真实面目。他们大肆指责清廷实行的禁烟政策仅仅是战争的导火索,因为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不断侵扰中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至于中方战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船炮不坚,兵心不固”、“内地奸徒,其心向外”,而是在于:(1)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看不清英国资产阶级来华的真正意图;(2)皇帝的昏庸和各级官员的腐化,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3)大敌当前,满清政府不能放弃狭隘的民族偏见,不敢动员广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了锁国,但允许荷兰船和中国船驶入九州的长崎港。荷兰船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入港后的荷兰人被限制居住在出岛。中国船方面有来自江苏、浙江的“口船”,来自福建、台湾、广东的“中奥船”及来自越南、东南亚、泰国的“奥船”,其乘员均限于中国人。来日船只随中国国内及东亚国际局势变化而增减,其中最多的1688年达到一百九十三艘,来日的中国人超过了九千人,可想而知这给当时只有四万人的长崎带来的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纪元的开始陆亨俊要说清香港问题,应上溯至1793年英国派遣由马戛尔尼勋爵率领庞大使团来中国商讨扩大贸易问题。由于清政府方面的原因,中国失去了这一次了解西方文明的机会。此后的鸦片战争,既是英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又是新兴...  相似文献   

16.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感激。1940年的冬天,在埃及的西迪巴拉尼小镇,意英之间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当英军占领了整个阵地,并从西面切断地中海沿线的公路时,意军便兵败如山倒了。胜利的英军正忙于清点数量庞大的战俘,而与此同时,一个名叫约瑟夫的英军炊事班小伙夫,正像往常一样前往驻地仓库准备食物,就在推开仓库大门的一刹那,约瑟夫看到在蔬菜架后面一个黑影艰难地躲闪了一下,然后就不动了。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的镇海之役,是一次胜利的海战,它打破了法国侵略者企图占领我国东南沿海一地以为质的“担保政策”,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镇海抗法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所传颂。镇海战役的统帅欧阳利见,也就被视为抗法民族英雄。《清史稿》把欧阳利见和赫赫有名的抗法民族英雄冯子材、苏元春合传。解放后的一些论著,似乎也未及深考。有的说:“提督欧阳利见据守招宝山炮台,轰伤孤拔坐船”。有的认为:“法舰犯浙江镇海,又被提督欧阳利见率军击退”。但也有同志持不同意见,认为:“法海军攻浙江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美国占领下的重整军备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世龙在美国占领下,战后日本一度成为非武装的“特殊国家”。然而,这只是历史的一瞬。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日本的“普通国家”化就在美国的操纵下以重新武装的名义开始了。本文仅从日美关系的角度探讨美国占领下日...  相似文献   

19.
孙磊 《东西南北》2013,(10):18-19
“我们必须把它们夺回来” 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则称其为“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以东大约460公里的南大西洋海域,岛民不到2000人。 历史上,英阿两国针对马岛主权归属一直存在争议。英国自1833年控制马岛,但阿根廷一直将马岛视为遭占领的领土。  相似文献   

20.
热面孔     
《东西南北》2012,(8):8-9
奥巴马:“占领奥巴马” 近日,刚在社交网络Googte+上通过认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的Google+账号被众多中国网友点击、跟帖以及评论。尽管大部分跟帖和评论以开玩笑或灌水居多,但这种现象还是引起美国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兴趣。有媒体调侃说,这些热情“围观”的中国网友掀起一场“占领奥巴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