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进展缓慢。这就需要我国会计学者根据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深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共组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对我国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启示,并对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时代我国社会和谐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化模式冲击下,对我国社会和谐治理产生多元的影响,积极与消极共存,诸如对治理目标的统一、治理方式的选择、治理结构的调整等。研究信息网络时代我国社会和谐治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对信息网络对社会和谐治理的多重挑战和原因分析,探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和谐治理的价值目标,形成信息网络社会背景下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由全能政府模式转变成社会利益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格局。这种转变导致我国出现多样社会利益冲突和多元价值冲突。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人们在思想文化领域权利观念的形成并日益发展,人们提出各种权利要求,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成巨大挑战。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通过释放市民社会公共领域里的潜能,克服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我国可以借鉴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改变并加深人们对权利观念的理解,促进我国社会各阶层的沟通与商谈,从而以程序化的方式化解各阶层的利益与价值冲突,改革我国社会的治理体系,以应对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挑战,促进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建设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以我国30个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E—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评价各省份“两型社会”建设状况,并对“两型社会”建设过程的动态演化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尚处于较低层次;区域间“两型社会”建设状况呈现明显差异;金融危机对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形成了干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出现了研究社会流动的热潮,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社会学界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社会流动所作出的积极反应与思考。本文从考察社会学中社会流动研究的历史出发,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社会流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创立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意义的社会流动研究理论、方法体系的途径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作用于我国的新态势,介绍了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点,并从影响出口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对民营企业应对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是维系和支撑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也是现阶段我国稳定和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和道德的支撑。但是,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各种形式的信用缺失问题正在不断侵蚀和削减维系和支撑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的信用链条,严重地制约和扭曲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应从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信用缺失及其对农村社会经济的侵蚀的分析入手来力求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稳定对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 ,是任何社会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关系出现某种程度的不协调发展现象 ,必然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运行。本文以邓小平的稳定思想为指针 ,针对我国转型期出现的社会利益关系 ,探讨了如何加大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力度、维护我国社会稳定运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税收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在和谐社会内涵与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考察了税收职能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税制优化目标理论的不足。在和谐社会建设这一总的目标下,我国的税制优化应以公平目标、效率目标、人本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并重进行改革。并根据这四个目标的要求,提出了我国税制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政府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为民众生存、发展提供各类给付,政府行为方式应从传统的高权性管理手段向柔性行为方式转变。因此,给付行政的发展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至关重要。从对象上看,给付行政应分为对个人提供特定形式的给付和通过兴建公共设施等形式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给付两种,个人和社会均可以成为给付行政的对象。目前,行政合同、行政指导以及改良后的行政给付等行为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弥补我国在给付行政领域立法的不足,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推进与公民社会发展在方法和功能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社会化推进和公民社会发展有着特殊的内在关系,推进政治社会化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政治社会化推进的效果,二者若能合理地相互作用,将不仅能解决现阶段各自发展存在的不足,而且还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的政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Th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harmonious rural social ethics construction, but-also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endowment and even rural cultur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important issues. The rural north -China in parental relationship to exist generally "relay" to, while "feedback" severity shortage, this is in some extent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caused heavy country ethics crisis, even affecting the whole village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propulsion. Therefore, the new er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ociety, on the one hand, increase the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ropaganda, leading the harmony, fair parenthood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fill in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 caused by the rapid transition of endowment blank,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陆学艺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陆学艺社会建设思想可以概述为10个方面:社会建设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中国社会建设重点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问题;中国进入了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社会建设要明确主要任务和发展阶段;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社会体制改革是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社会建设;社会建设要放手发动群众;把社会建设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和世界现代化大背景下研究。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农村社会伦理建构的基础,也是关系农村养老乃至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问题。我国北方农村亲子关系中普遍存在"接力"走向,而"反哺"严重不足,这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深重的乡村伦理危机,甚至影响着整个乡村文化的建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社会的引导与干预,一方面,加大传统"孝"文化宣传,引领和谐、公平的亲子关系建构;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填补亲子关系迅速转变造成的养老空白,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前提,经济的和谐发展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探讨了经济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基本状况,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谐经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社会文明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伦理道德缺失,产生出种种社会问题。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傲视全球的当今,中国社会却陷入了深深的诚信危机。尽管我们的社会仍不乏闪耀人性光辉的事例,但社会中屡屡发生的道德诚信缺失现象却在不断侵蚀着我们社会的文明根基,令人忧心。一个诚信缺乏、道德缺失的社会,无论其经济多么发达,都不可能为他人所景仰。对于中国人来说,当今最重要的乃是如何弘扬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重建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建设一个法治、民主、诚信、包容和充满爱心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是检验我党在新时代执政能力的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