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两宋政府十分在意对民间祠祀的法律控制,用心整顿民间信仰,一是通过编修祀典及神祗位阶赐额加封制度将部分民间祠祀合法化,纳入官方祀典体系--春秋以时祭祀;二是不断针对祭祀对象、祭祀行为和祭祀组织,颁行禁令,取缔禁止"淫祠淫祀".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南地区由于经历魏晋南北朝二次"蛮夷化过程",文明程度出现逆转退化,山南、剑南儒学教育文化落后,民间流行多神崇拜,湘西南与岭南人口买卖现象严重;宋代云南、四川原始巫文化仍然甚为盛行,杂祠淫祀现象严重,为全国典型的淫祠区.西南地区地方官员尤其是流贬士大夫执着于以破除迷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的移风易俗活动,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治理效果,也典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处江湖之远"而自觉践履儒家"以夏化夷"、"有教无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由于中央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互动往来激增,针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观念前后经历了多重变化。本文主要从宋廷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朝贡关系变化的角度,具象地把握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治理观念的变化趋势,从而梳理辨析出两宋针对西南少数民族治理观念存在着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时期。同时,宋代较之前代,打破了单一的羁縻治理方式,开始针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与政治需求,灵活调整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方式,对政权的发展运作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夷坚志》"黄谷蛊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夷坚志>补志卷二三之"黄谷蛊毒"是研究宋代民间蛊毒巫术的重要文献,其所涉及的四种蛊毒,是宋代民间的主要蛊毒类型,是宋代民间黑巫术中最具有神秘性的一部分内容,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其具有特定的药理学与心理学依据,宋代政权无法从根本上将其抑制.  相似文献   

5.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其商品交易关系相对复杂,易产生民事侵权纠纷。与民间侵权现象的增多相适应,两宋政府规范民事侵权关系的法律也相对较多。宋代民事侵权制度的相关内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日的友好往来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宋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唐代一样,宋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两国的贸易则超过唐代。北宋时期,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已经相当频繁。两宋之交,由于金兵侵扰和宋廷溃败,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宋廷南迁后二、三十年,平清盛控制日本中央政权后,两国贸易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达到了宋代中日贸易的鼎盛时期。宋朝的明州、台州、泉州和秀州的华亭县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佛山民间信奉的鬼神多,而供奉鬼神的庙宇就更多,众多的庙宇自然就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私祀乃至淫祀。民间私祀的存在使得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在信仰领域里的正面冲突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地带;而当民间私祀对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秩序产生威胁或有可能颠覆正统理念时,代表国家的基层组织就会加以干预、纠正,甚至奏请禁毁。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地方官绅为了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的祖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借助传说并将之附会于北帝神的造神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北帝信仰由佛山地方性的淫祀、私祀上升为正统化的国家官祀。  相似文献   

8.
两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积贫积弱,受到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 政权的滋扰,远不能与以前的朝代相比。但同时,它又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的时代,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占有很 重要的地位。它的政治的特殊性与经济文化的繁荣同时体现在它的立法过程之中。两宋的立法,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立法,也 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在中国古代的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两宋的经济立法吸取了前代的法律中 的合理有用的成分;同时,两宋的经济立法的专门化对宋代乃至后世经济领域的立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成为宋代以降 立法的典范与蓝本。  相似文献   

9.
以张詠为代表的宋代崇阳县地方官员,通过修筑陂堰、订立陂约、制定用水制度等水利活动,初步构建了以官方为主导的地方水利秩序。这些地方官员的水利惠政,在宋代以后逐渐被挖掘、强调,宋人祠祀张詠的乖崖祠,亦被后人赋予水利秩序的权力象征意义。因此,乖崖祠的多次重建吸引了官府与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又以官方起主要作用。透过宋代地方官员因水利实践而被神化的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象征意义在明中叶的退去,可以窥见宋代以来的地方水利秩序在元明间的承续与变迁。  相似文献   

10.
明代毁"淫祠"现象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明代,伴随着佛道两教与其他宗教的日益兴盛,私建的寺观祠廊逐渐增多,对国家财政、社会控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毁"淫祠"活动以遏制私建、私祭之风,解决"淫祠"的存在与兴盛引起的各种问题.毁"淫祠"活动在弘治到万历前期达到高潮,是明代统治者改革潮流中的一个支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一过程中,地方官员扮演了毁"淫祠"活动的积极建议与实施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社神和庙宇都在乡村社会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差别又紧密联系.在对潮州饶平所城乡和中山小榄永宁社区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归纳出社、庙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社、庙对社区认同和排他的影响.文章指出,社神认同仅限于“社”这种最小的聚落单位,因此社神的主要功能表现为社会区分;而庙宇的祭祀圈范围则依所奉祀神祗的神格大小而定,神格较高的庙宇社会整合能力也较强.只有将社、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洞悉乡村社会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宋代"信巫不信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巫医的欺诈,以及医药事业尚不发达和不普及等原因,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与此同时,两宋政府以及官僚士大夫对巫、医态度的变化及其禁巫兴医等措施的施行,凸显了信巫不信医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文献中记载较多.事实上,宋代的信巫不信医问题在总体上较前代已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3.
祭祀文化与先秦郊庙乐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文化是种古老的文化,先秦郊庙乐歌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因郊庙祭祀而产生,又为郊庙祭祀所用,所以,其创作要与祭祀文化的天命观、孝道观、功利观等相适应,这样才能达到感天地、通神明、神人敦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的"原始宗教"、"宗教的初级阶段"其实所指是巫术;巫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是巫术是人凭借魔法的力量使役神,而宗教则是人对神的迎合和膜拜.鄂伦春人萨满跳神的"助日仪式"是一种典型的巫术以篝火和跳圈舞促进太阳高高升起和放射强大的光明.近现代萨满跳神形式与远古巫术原型的一脉相承性说明了萨满跳神的本质是巫术而不是宗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窑神形象、窑神庙宇及碑刻的分析研究,揭示了煤矿工人通过生日崇祀、开窑崇祀、煤窑复工崇祀、节日崇祀、日常崇祀等形式来祭拜窑神;指出了旧中国煤矿工人对煤窑神的崇拜,在北京煤业曾广泛存在;得出了旧中国煤矿工人对窑神的祭拜只是一种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6.
宋代徽州人信奉的神灵名目繁多,既囊括了传统佛、道诸神,亦包括名目众多、带有很强地域色彩的英雄人物崇拜和自然神信仰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民间宗教信仰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宋代徽州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祈求神灵保护、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和愿望。而神灵种类的繁多,又体现了宋代徽州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四川珙县麻塘坝的岩画及悬棺葬 ,是汉魏唐宋僚人 (僰人 )、元明时期都掌人在同地域同时代的遗存。川南都掌蛮继承了古代僚人的主要习俗 ,岩画在头饰椎髻、使用铜鼓、巫术活动、猎头祭祀等方面 ,呈现出与悬棺葬俗相同的文化特质 ,揭示了岩画与悬棺葬之间的密切关系。岩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折射出都掌蛮及其先民在生存发展、经济生活、文化传统、宗教习俗诸方面的活动痕迹 ,岩画是都掌蛮刻画在峭壁上的史诗  相似文献   

18.
《太平圣惠方》是宋政府编纂的医方大全,反映了宋太宗时期中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的最高成就,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对中国医学,乃至对世界医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贡献。书中关于抑制巫术迷信、导民向医的科学宗旨,为君之道,贵在救民、志在救人等医学伦理学思想对后世医学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异苑》、《述异记》等志怪小说讲述了六朝天师道如何对民间鬼神祭祀进行“伐庙杀鬼”、毁弃“鬼物”的故事,故事背后透露出天师道的教义信息。在另外一些故事中,佛教却是通过夺取地方俗庙的庙产扩张了佛寺。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天师道是通过把地方基层社神纳入道教神谱进行收编,而佛教却对地方社神与社庙进行“伐社”,这两种迥异做法凸显了两种宗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