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制度安排”是经济学家达德利·诺思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对人的行为存在约束力、具有一定程序、服从道德伦理的一组规则。根据政治制度的不同,制度安排的供给也有所不同,与商品市场类似,也存在意愿中的制度供给和实际中的制度供给,而且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回溯我国党内民主制度变迁,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趋势逐步加快,围绕党内民主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但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执行不力的状况,制度往往被潜规则替代或被形式化,形成了制度运行中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之间的差异。在我国政治体制框架下,通过对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执行实践进行梳理,对基层党内民主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对如何优化基层党内民主制度供给、提高实际制度效率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以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方NGO作为一种具体制度安排,其生成机制主要是在外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以潜在利益为基本诱因,外在制度需求与内在制度供给相互契合推进,从而激励地方公民合作创设NGO制度安排的复杂过程。这是中国地方NGO生成的简要逻辑。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视角分析,在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中,国家与市场对NGO制度安排的供给、市民集体行动的理性选择、地方制度转型的适应性安排、地方政府之间的制度竞争、地方知识精英的主导性介入与网络等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是六个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国家与市场的博弈过程与中国地方NGO的发展壮大过程相伴相生。分析中国地方NGO的生成机制,可以窥见中国公民社会的生长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群体诉求伸张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诉求伸张的制度安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凸显这一问题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分析群体行动及其治理的无序化与组织化两种状态,引伸出群体诉求伸张的制度化思路;其次对群体诉求表达的制度安排机制进行梳理,指出群体诉求伸张的制度供给必须在国家基本制度和运行制度两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耕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引发农民职业分化;农民职业分化引发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向现实耕地流转市场转化的重要条件。耕地流转的制度缺憾在于:耕地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供给;农业财政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及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需求;耕地交易市场制度及相关非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既阻碍耕地有效供给也阻碍耕地有效需求。实现耕地有效流转的路径在于相关制度安排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农业制度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制度做为一种“公共品”,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更由于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农业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中。中国农业制度供给不足,既有初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又有次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然而做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农业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政府主体造成的。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就业制度等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制度需求,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市场规则的养成是在“需求———供给”理论构架前提下 ,聚焦制度商品的供求和消费特性而引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猴儿“不许拿香蕉”故事引出市场规则养成的概念 ,在制度商品“需求———供给”理论框架下阐释市场规则养成的理论蕴意 ,并就我国市场规则养成不完全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市场规则养成的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垂直连接制度安排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了两者之间不同制度安排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得出利用二者的优势,来增加农村信贷的供给,实行“垂直连接”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的福利效应。垂直连接的效率与农村信贷市场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结构有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从法律上对非正规金融组织进行定位,使其制度化、专业化,防止“舍谋”形成,垂直连接就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设施的公共性与多元合作供给制度设计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实困境的出路在于供给制度的创新。文章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性分析和分类为基础,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供给制度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建立和完善政府、市场和自愿组织共同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多元合作供给的制度安排;多元合作供给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必须坚持公共性取向。  相似文献   

9.
经过4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是以基于命令—控制的制度安排为主,基于市场的制度安排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三同时”制度是我国最常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保护制度,而排污费(税)制度和政府补贴制度则是最常用的市场型环境保护制度.通过选取2003-2009年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分析了“三同时”制度和市场型制度安排的环境绩效,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在保护环境方面,基于市场的制度安排优于基于命令—控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制度的历史缺陷及其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制度的历史缺陷在股市退潮后全面暴露,“资本基因”在残余的计划思维中出现严重排异;“拚装”与非“榫头”衔接的制度矛盾及“病床”制度的产生;各部门的利益差异,使政府从证券交易制度的创始者转为监护人时表现出艰难的“撤出粘性”;市场的系统性低迷已触及稳定发展的红色底线,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投资者把对证券市场的不满转嫁到对政府的不满,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对新制度供给的方式和力度,解除政府对市场的隐形担保,把广大中小投资者视为推进市场发展的催化剂,而不是制度的试验“小白鼠”,避免中国证券市场向冰层的临界状态逼近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公共产品的市场运作——以桂林"厕所革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桂林“厕所革命”为例 ,对公共产品市场运作作出制度分析。事实表明 ,“厕所革命”通过制度创新改变参与各方分配形式 ,创造出合作剩余的一种帕累托改进式制度变迁。结论是 :如果采取适当的制度安排 ,公共产品是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来供给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也在形成之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关键不在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变迁滞后是根本原因。要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不仅要加强正式制度的转变与创新,而且要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强化非正式制度的供给。针对当前中国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严重滞后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后期,我们应以非正式制度供给为重点,通过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在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创新中,要重点培养契约与信用意识、市场经济精神,加强市场道德建设,加快关系经济向契约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方式,其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加以考察。当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需求源于固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社会中新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就产生了打破原有制度均衡,实现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些潜在收益。而法律秩序和政府态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原有制度安排、以及国际社会因素的存在则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加快制度创新促进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城镇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它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创新问题,即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产生的问题;一是如何从旧的制度安排过渡到新的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取的利润。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再安排或制度创新,其目的在于使显露在现存的制度安排结构外面的利润内部化,以达到帕累托最佳状态。可以说,外部利润内在化过程实质上…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短缺问题,是由于制度安排上的不合理造成的。变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同性质的公共产品应有不同的供应主体;各级政府在财政能力的配置上,应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支出政策,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广大农民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一个公共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席恒 《人文杂志》2005,(3):138-143
公共物品作为人类公共利益的载体,是满足公共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公共政策与制度分析框架,研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与制度安排问题。本文认为,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同,因而公共物品可采用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机制联合供给。只有建立复合的公共物品多元供给机制,才能够实现其充分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是社会状态函数的一个关键性变量。因此,相应的制度安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而和谐的制度安排应立足于其根本的“基础设施”——政府、市场、社会自身及其关系的和谐,然后构建其对策性的制度安排: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沟通与谈判的机制、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表达与参与机制、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价值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和退休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是指由国家及企业等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法律规定、规则运作下的劳动力的市场退出.对于具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老年劳动者而言,退休年限及退休金的制度安排客观上代表了该社会普遍认同的终生效用最大化选择."机会收益"模型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年劳动力的退休行为中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的选择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近期在社会就业困难和新增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我国全面提高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制度供给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供给效率是指预期制度安排成功所支付的费用和收益之比。作者以正式制度供给为分析对象 ,全方位研究制度变迁的效率 ,建立制度供给效率的框架。考察制度变迁效率必须从制度变迁过程和制度运行过程着手 ,全面考察制度变迁成本、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制度维护与运行成本及制度收益 ,通过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优化制度变迁成本的分摊方式 ,提高制度收益等方式提高制度变迁效率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一国两制”解决了祖国统一的大问题,那么CEPA则是试图解决“两制”情况下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如何进行市场经济的问题。CEPA作为一种获得潜在利益的制度安排,无论对港澳还是内地,都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安排,它表现出社会总福利增加的制度效应。同时,CEPA作为一种制度变迁,其实施的主体是政府,但不确定性和政府及其官员在认知上的缺欠,也会加大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