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乃至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所有这一切,既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体制的变革,也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这也许正是中国的经济转型所取得的一条最为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分配不公是当今我国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社会上谈论甚多,反映强烈,众说纷纭,这可能模糊我们对当前分配状况的理性判断,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就当前分配的现状、原因、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现状:总体的平均主义和局部的分配不公并存我国是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性格,与此相适应,在收入分配机制上也具有双重特征。作为计划经济国家,实行计划分配机制为主;作为发展中国家,比较侧重发挥道德分配机制的作用。这两种分配机制的耦合不仅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且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关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长期争论已经基本结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换现有经济体制,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这一认识与选择来之不易。本文拟就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作些探讨,以求进一步理解经济体制转型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 ,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较深 ,改革步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企业分配方式比较单一 ,对企业利益主体基本上没有起到鼓励竞争和激励发展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创新问题 ,以及如何搞好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一、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的产生与演变是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适应、相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转变过程 ,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着不同的企业分配制度的选择。(一 )在计划…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反思.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衡量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一般经济标准,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标准和公平标准.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特征来看,衡量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还有特殊标准,这就是国有企业活力问题、经济体制选择的灵活性、分配制度的创新和政府经济职能的选择等等.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本位的问题在客观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理论界愈益感到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开始从不同侧面对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目前这一理论尚不成熟,本文试图就劳动者本位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以国家为本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理论界又提出了企业本位论。这是矫正国家本位制度所造成的缺陷,改变企业无活力局面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两种经济体制有质的区别,也由于新旧两种体制更替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磨擦,发生大量碰撞,这必然给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生活提出许多新的问题。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定位,尤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一、新旧两种体制的基本特征我国传统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模式下,政府主宰经济的全过程,具有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经营者,宏观经济管理者,市场创造者和社会公益事业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是“全能”政府。l、在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在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过程,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渐进过程,但又不能长时间“渐进”下去,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有必要适当加快体制转变的进程。从这一目的出发,本文着重探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需要的条件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这个决定摒弃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阐述。决定指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破除过去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在理论上提出了怎样理解发展和怎样理解破旧与立新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联系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作为学习《决定》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积极稳妥地加快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步伐,使各方面的经济要素尽快走上现代社会化市场经济轨道,对于跨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全局意义: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进步;经济体制转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文明进程。在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在以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巩固和增长。在跨世纪发展时期,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当前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搞好大的,放开小的,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改造,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素质问题;推进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沉重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社会经济制度可以具有不同模式的经济体制。不同模式经济体制的经济运行过程是有差别的。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看,不但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体制及其运行过程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经济体制,并相应地出现不同的经济运行过程。划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同模式,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我认为,用是否排斥商品经济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趋向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型的体制;一种是着重于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性的突破和转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党的十四大后已名正言顺地成为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经济体制。然而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探讨却刚刚开始,对于在市场经济机制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讨论也是众说纷云。本文就此问题发表一点看法。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政府干预经济。对于这个问题似乎目前同意政府要干预经济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工民主意识淡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培养和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其一,从微观考察,它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民主,增强企业凝聚力,搞好搞活企业;其二,从宏观看,它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观条件.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尽快地培养职工的民主意识呢?长期以来,理论界在从经济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时,一般都将分析的视角指向商品经济(现在又进一步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即把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为有效培养人们民主意识的主要经济措施,而很少从所有制的角度去深入探讨人们民主意识的培养问题.然而实践证明,在我国影响和制约人们民主意识的经济因素,除了商品经济(包括市场经济)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经济因素即我国传统的公有制形式,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职工(广而言之包括整个国民)民主意识形成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不仅在经济方面对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方面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人们的政治意识,尤其是民主意识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不打算全面探讨传统公有制形式对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的影响,这里只着重分析传统公有制形式对人们民主意识的影响.我国传统公有制形式存在着一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自由竞争市场未必带来最高效率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对解释当代许多经济活动规律 ,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益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段话道出了我国目前改革的整体思路的指导原则。实践已经表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步深入,与传统经济体制共生的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的不适应性也就愈突出。其中干部管理体制和传统观念首当其冲,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本文仅就传统干部管理体制与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即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通货膨胀能否避免发生?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众说纷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美苏两个大国在冷战中对经济体系的不同选择,来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因素,认为不仅存在着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经济危机,同时与苏联没有认识到整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孤立发展有密切关系。而苏联经济上的这种选择是出于意识形态层面地考虑,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正面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避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固步自封。  相似文献   

20.
路径依赖、路径创造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经济体制成功地从计划经济逐渐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但主要是一个路径创造的过程。这一新的发展路径是社会经济压力、重大变化事件与内生变迁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经济转轨所面临的关键时期,需要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内部的结构,以寻找最优的路径。有效的路径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内进行,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延伸,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