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古藏文专家罗秉芬教授和刘英华医师合作翻译成汉文的<藏族医学史>(bod gyi gso rig byung vphel gyi lo rgyus)终于问世,作者是格桑陈来(skal bzang vphris les).这不论对于藏文读者,或是汉文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藏医学史读物.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 ,千百年来 ,他们创造了与本民族历史一样古老、独特、灿烂的文化。服饰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藏族服饰》的出版 ,不仅使我们了解了藏族的服饰 ,而且还从这些服饰中得到了其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价值观、文化交流等综合信息。当人类开始用兽牙穿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用树叶围在腰间遮挡自己身体的时候 ,便开始了服饰文化的历史。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从它产生起就具备了两种属性 ,那就是实用性和审美性。最初产生服饰的直接原因 ,是抵御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侵害 ,因此就…  相似文献   

3.
《安多藏族史略》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极为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一般分为三大藏区,即藏文史书上所称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其中朵康(又称朵甘或朵甘思)又分为朵堆和朵麦两部分。朵麦即安多。据称,由圣地印度金刚座北走一百由甸,有萨迦大寺,又向北走一百由甸,即步入朵麦藏区。它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所谓安多藏区,即指今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河西走廊及青海除玉树以外的全部藏族居住区,是我国藏族中极为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兼并了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吐谷浑和西羌的诸族部以后,这里成了吐蕃王朝的辖区。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玛禁佛,不少佛教僧人辗转逃亡到此间躲避,至十世纪时,现今西宁一带已经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佛教文化中心。佛教以藏传佛教的形式在卫藏地区复兴,来自安多地区的佛教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史称“下路宏传”。自十一世纪确厮哕王朝的兴起,以迄清朝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有大量的史实是通史体例的“藏族史”所无法包容的。 青海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由黎宗华、李延恺两位先生合著的《安多藏族史略》,可说是一部独具特点、填补空缺的“藏族史”研究专著。这项新成果虽然只有十六万字的篇幅,但  相似文献   

4.
藏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上,藏族及其先民与周边鲜卑、吐谷浑、汉族、蒙古族、回族等众多民族频繁往来,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藏民族文化灿烂,历史上多文化的交流,使得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底蕴,熔炼成了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体系.这一切都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之中,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关的学术论文汗牛充栋,有分量的研究著作也纷纷呈现于世.原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欧潮泉教授撰写的《藏族历史大纲》(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就是其中一部较有分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藏族古籍《红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文史籍《红史》全名为《Deb ther dmar po rnams kyidang Po hu lan deb thervdi bzhugs So》,简称为《Deb ther dmar po》意为《红色的史书》,是一部现存最古老的藏文历史著作。《红史》的作者名蔡巴·贡嘎多杰(tshal Pa kUll dgay rdo rje 1309—1364年),出身于蔡巴万户世袭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仲钦默兰多杰(drung chen smon lam rdo rje),从20岁至33岁期间任蔡巴万户长。蔡巴·贡嘎多杰是仲软默兰多杰的长子,5岁时就开始读写经书,以精通蔡巴噶举教派的教法和经论著名。15岁时(公元1323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藏学研究的热潮,藏族文化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而言,分属民俗领域的服饰文化研究却相对薄弱,2011年5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玉琴博士撰写的《藏族服饰文化研究》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可称是较全面系统研究藏族服饰文化的专著。一、综合系统,体例新颖《藏族服饰文化研究》立足于藏族服饰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从整体研究的视野来考察藏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全书共六  相似文献   

7.
藏族格言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以格言诗的形式出现,它既是不朽的藏族文学作品,又是具有广泛研究价值的社会学著作.藏族格言文化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最早可追溯到吐蕃松赞干布时期.雄奇苍茫的青藏高原是藏族格言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丰富多彩的藏族人文地理环境是藏族格言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青海民族学院李钟霖、星全成、李敏3位教授合著的《藏族格言文化鉴赏》(以下简称《格鉴》),描述了藏族格言文化千余年的发展史,堪称解读藏族格言文化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8.
<正>郭卿友教授等编著的《民国藏事通鉴》(简称《通鉴》)一书,于2008年10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编撰体例、资料整理及理论分析等方面,都作了可贵的努力,既是民国时期藏族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对如何撰写这一段历史的一种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学院的余仕麟等教授编写的<儒家伦理思想与藏族传统社会>一书,新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从藏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天然联系、藏族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性、中原汉族儒家伦理普世性倾向及其与藏族伦理思想的相互融通角度论述了藏族传统社会接收儒家伦理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流域藏族主要指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舟曲县,甘肃陇南地区的武都县、宕昌县等地的藏族.以农耕经济为主的白龙江流域谷地狭长,居住着10多万藏族人,语言属于康巴方言,当地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如歌舞艺术、宗教活动、语言文字、民族服饰、建筑文化等.相对于藏族中心文化来说,白龙江流域的藏族文化属于区域或边缘文化,但该区域文化却独具特色且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20几位藏汉族中青年藏学科研工作者集体编写的《藏族传统文化辞典》,由阿沛·阿旺晋美先生题签书名,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弘扬藏族优秀文化、推动民族文化交流、提高民族自豪感的一件实事,是藏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是献给藏族人民和中外藏学界的一份厚礼。 本书主编在“前言”中指出:“从亚洲到欧洲、美洲,‘藏学热’日渐炽盛。除了队伍日增的藏学家们,世界上无数的人渴望了解藏族,了解藏族的过去,了解藏族的现在,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神秘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给读者和社会以更多更全面更可靠更扎实的藏学信息,满足其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准确、公正、深刻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我们编辑了这部中型辞书。”  相似文献   

12.
世居青海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令人神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青海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就是这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地宣传青海的一个窗口。她是青海地区最早介绍本地区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本文就此展览的创办经过、创办意义及展览效果等作了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的任务,在于力图对已逝岁月作如实追溯和对历史规律作正确揭示,使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内在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刘建丽女士的新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一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宋代西北吐蕃的学术性专著。书中论述全面,观点精辟,考据翔实,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总览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云海缭绕、群峦叠翠的阿佤山上,世代居住着佤族兄弟,在这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处,阿佤村寨掩映在龙竹、芭蕉林中,高高的阿佤山雄踞屏障,保护着佤族,佤族兄弟依傍着它,好像住在云雾之中。 1982年春,云南省昆明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叶赫娜》就在这云海之上开拍。故事是这样的:早年,一位解放军干部为了救一个名叫叶赫娜的孤儿,把生命献出,用鲜血染红了日露花。佤族人民怀念他,称他为“老边疆”。“老边疆”的儿子陆南平参军以后也来到阿佤山,一心扎根边疆。他参加了“民族工作组”,和阿佤人民一起改良了旱谷谷种,修建茶园和水电站。  相似文献   

15.
藏族史研究是我国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藏族研究开展得早,特别是近年来,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迄今,在藏族史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空白,还有许多尚待开拓的领域.《安多藏族史略》是解放后第一部系统研究安多地区藏族历史的专著,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严肃认真的审视,基于历史的自身逻辑和安多藏族社会历史的具体内容,认定安多藏族社会一直至解放,仍处于封建农(牧)奴社会末期,发前人之未发,以还历史的本来面貌,认识较为深刻、全面,具有新意.该书凡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说研究藏族史是研究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研究藏族人民生活的发展阶段.同样,研究安多藏族史亦然.第二章“安多藏族的来源”,主要个鉴于学界对本地区藏族的来源众说纷纭,各持一端,故根据藏、汉两种文字的记载和解  相似文献   

16.
传说距今一千五百年前,藏族群众在祈祷丰收的“望果节”时就举行斗剑、角力、耍梭标等活动。但是,由于直至公元七世纪藏族文字才创始,相关文献和遗存非常有限,这些传统体育究竟缘何产生,具体形式发生了哪些演化,始终鲜为人知。 今天,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党项羌人所建立的政权,白元吴于1038年称帝立国至1227年亡于蒙古,传10帝,存国190年,几与宋辽金诸王朝共始终。如果从881年夏州政权建立“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算起,西夏则历时达347年之久。西夏幅员辽阔,奄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不仅创立了独特的官制,而且还创制了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建立了一整套法律、货币体系。其文化成就虽在宋朝之下,但绝对比辽、金要高得多,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银川及河西走廊诸地发现的为数众多的西夏文献、文物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王挺 《中国藏学》2023,(1):58-65+213-214
文成和蕃及其在吐蕃的史实,不仅在汉藏蒙等史籍中有所记载,还在裕固族、门巴族和蒙古族等周边民族的民间文学中广为流传,甚而还被搬上戏曲舞台。在多元叙事与交融共生的过程中,文成公主形象被不断地层累与叠加、深描与塑造。而文成公主形象塑造的过程,可以视为多民族形成共同认同符号的过程。尽管不同的历史书写、民族记忆和舞台叙事表现出风格迥异的文成公主形象,其侧重点也有所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贯穿始终,他们对于文成公主和亲及其在吐蕃作出贡献的颂扬是一致的。与文成公主相关的历史记忆和戏曲叙事,不仅颂扬了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文章拟从多民族的历史与记忆出发,并结合越剧《文成公主》的舞台叙事,试图说明文成公主形象究竟是如何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框架中有序生成的。  相似文献   

19.
阿措于1969年出生在康区南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程章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那里是一个海拔3500多米半农半牧的高原山村。阿措本名泽仁彭措,意为长生如意,阿措是简称。阿措还是一个民间雕塑艺人,活佛赐予他艺名叫做意西微萨,意为智慧光明,所以又叫意西微萨·阿措。有人说他的人生与他的名字“名副其实”。1982年7月,阿措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康定师范学校,4年后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不通公路、离县城需要徒步4天路程的偏僻乡村小学教书。阿措任教的地方,不通公路,没有电,深山峡谷,人烟稀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个民族,必不可少地要研究其文化,而且,也只有上升到文化研究的高度,才能触及该民族的灵魂和精髓。而文化研究又是一项内容宏富的工程,因而其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即是如此。藏族传统教育作为藏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是审视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在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