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美苏战略三角形成于1969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之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制,它的存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略三角中的三方行为体以战略诉求为行动逻辑,自由互动,形成一个零和博弈的怪圈。在此机制推动下,中美关系实现缓和并最终于1979年完成正常化。这些又反过来促成了美苏关系的历次缓和。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这宣告了中美苏战略三角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美国外交实践分析了均势战略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以关、中、苏三角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为例,对均势战略在美国外交上的应用进行阐述,力求探索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的形势下,美国均势战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当社会处于日益迅速的变革时期 ,体制中的道德、习惯等无形规则 ,同规章、制度等有形规则相比 ,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从而阻碍转型的进程。“渐进式”转型模式以和缓的典型示范、经济诱导等方式 ,给人们以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比较认识和选择 ,使有形规则和无形规则趋于同步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国发展不平衡等特殊国情的要求 ,迎接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 ,让更合理的体制从容地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5.
俄格冲突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发展可谓龃龉不断、一波三折,两国在格鲁吉亚一些自治共和国(州)地位、合作反恐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对立不断加深,特别是最近两国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争执急剧升级,终致双方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此次俄格冲突一方面将加剧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忧患意识"而加速其倒向西方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会促使美国继续加大"遏俄、防俄"的力度而推动俄美对抗进一步升级;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一场地缘战略角力,其影响虽然深远而广泛,但还不至于引发俄美间的一场新"冷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为背景 ,采用比较的、逻辑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方法 ,阐述苏(俄 )中、美“台”关系发展的历史沿革、特点及其矛盾 ,并以苏 (俄 )中、美“台”关系这两对主体关系为线索 ,论证其发展运行过程中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走势的作用 ,力求说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 ,希望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势给予历史的启迪和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韩惠俐 《南都学坛》2006,26(5):41-42
俄苏地名更替有着悠久的传统。沙俄时代军队开疆拓土,所占领土都要把原名更换为带有俄语特色的地名。十月革命后,地名更替尤为频繁,每次地名变更都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时代特点密切相关。苏联成立到解体后至今,已历经多次改名风潮,每次的背景和特点都有所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俄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面对矛盾的升温,美国的智库冷静且理智地探讨美俄之间矛盾的诱因及深层原因,并向美国决策层提供消弭矛盾的建议。总体上而言,智库的共识是美俄之间并不处于"新冷战"的边缘,美国对莫斯科的现行外交政策应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国和东盟是东南亚地区的三股主要力量,三者围绕相互交织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互动频繁,已经构成了深入互动的三角关系。本文运用三角关系理论,对中、美、东盟三者在安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互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这组三角关系在不同领域的互动模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对称的权力分布、信任缺失以及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是三角关系演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来,俄美围绕着东欧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等问题展开的斗争不断升级,并导致双方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美新的“对抗模式”逐渐形成;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极力向独联体渗透以及俄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是俄美对抗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楔子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阻止中苏结盟、分化中苏同盟、削弱苏联阵营力量的战略工具。美国通过对中苏关系及其变化的认知与研判,适时调整其“楔子战略”予以应对:从最初“一拉一压”的结盟预阻策略,到“共同打压”的强压促变策略,最后转变为“一压一和”的分而治之策略。美国的“楔子战略”对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两国凝聚力从而促成了中苏结盟,也挑起了两国分歧争论并最终加速了中苏同盟分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援越抗美,中美之间自朝鲜战争后以间接方式进行了又一场军事较量.但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美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由原来的对抗走向缓和.双方以务实的态度去处理国际问题,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重大发展,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定期会晤;边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信任不断加强;经贸关系得到特别重视并有新的发展;双方在国际领域的磋商与合作明显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它有利于改善和增强中俄两国的国际战略地位;促进世界力量平衡,制约一超独霸,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冷战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国际社会创立了新型的边境及地区安全模式.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在纷繁复杂的"冷战"历史中,就中苏关系而言,美国无疑是起作用和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由友好同盟逐渐走向分裂恶化,而美国在这一时期出台并实施了以分裂中苏关系为目的的"楔子战略"。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美日三角关系对亚太安全的重要性凸显。在日美两国强化同盟关系后,中美日三角关系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针对中美日三角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必须作出对策选择,提升其战略支点的地位,以期在三角关系中纵横捭阖。  相似文献   

16.
在红四军主力退出井冈山、建立中央苏区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从两湖和广东为中心到以江西为中心的转变;二是从农村游击战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转变;三是从“以赣南为退步”到建立“前进的根基”的转变。中共战略思想的变化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城市战略规划期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它假设环境是可预测性而导致的静止性或单向过程特性.对于变化莫测的城市发展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战略趋同,城市的战略规划显得过于静止而应付不暇,城市战略规划也避免不了管理学领域战略规划的悖论.战略规划制定人只有掌握战略管理理论、方法,同时应有较多的战略管理实践才能科学地制定战略规划.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并从"城市竞争"的动态特性角度,阐述了基于竞争的动态城市战略管理及其战略管理过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关系及其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定的社会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它既是社会个体和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基本限定要素。民族地区的社会关系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民族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调整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政策是中共实现夺取东北战略目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外力因素。苏联政策的调整,使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部署经历了三次变化,即: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再到“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从而对东北解放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越南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改善了与亚太大国的关系,与中、俄、美、日、印等大国关系呈现发展迅猛、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特征。战略利益的需求、对外政策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是越南与亚太大国战略关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越南与亚太大国关系的发展也存在着历史包袱、意识形态差异、东盟国家的疑虑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