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追求平等公正也日益的强烈。公正作为刑法精神和价值目标的核心。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释是相互统一的,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为了实现人民自由,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伤害,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有着共同的目标;同时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在价值观念,形式与实际中也存在着矛盾。通过本文更好的了解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释的关系,探究罪行法定与刑法解释二者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陆法系和我国行为理论的研究,要正确界定刑法上的行为就必须通过对行为的主观因素、客观条件、意义因素以及过程性四个特征进行界定。刑法上的行为是由主体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所支配的,通过客观条件对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产生意义的客观过程。  相似文献   

3.
犯罪实行行为是犯罪论中的重要范畴.我国刑法中并未有“犯罪实行行为”概念,而只有“行为”的概念。犯罪实行行为具有对法益侵害性、有意性、相对性、有责性的特点。在犯罪实行行为理论中,社会相当性作为一种对实行行为进行解释和判断的标准,既是应然标准,也是实然标准。作为一种应然标准,社会相当性理论应当被运用到犯罪实行行为的解释和判断上来,不能脱逸社会相当性而从形式上判断行为的刑法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其他法实施的“保障法”、“后盾法”,是保障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随着立法文明的不断发展,司法文明的不断进步,刑法谦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引发了学者们的积极探讨。刑罚并非越重越好,在注重人权保障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无疑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而不同”是和谐化刑法的基本要求,在保障人权前提之下追求刑法的和谐是当前刑法发展的必然要求。犯罪构成理论作为我国刑法学的基石性理论范畴,从犯罪构成的原论视角看待,其兼顾实体规范意义和程序保障价值,长期以来犯罪构成被仅从实体刑法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导致其程序价值的忽略。因而,应对现行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进行结构性的重新反思,以期指导该理论在司法层面的实践价值,实现刑法的和谐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现行抢劫罪法定刑的不合理性,进而以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为理论依据,对合理配置抢劫罪的法定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法的关于交通犯罪的罪名设置已经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罪名体系较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欠缺应有的精细性、明确性和科学性。在以酒后驾驶为典型的危险驾驶行为呈高发态势的社会背景下,在现有的刑法分则框架中增设关于酒后驾驶的新罪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盗窃罪司法解释对入户盗窃次数的规定,盗窃罪基本罪状的修改体现了刑法所保护法益的扩张,是将公民的住宅安宁乃至人身权、隐私权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以保护。“入户盗窃”的“户”需要具备两大特征,即功能特征和场所特征,包括家庭生活性、久居性和封闭性与排他性。在司法实践中,必须要界定“入户盗窃”中“户”的定义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在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对,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予以规范,其中刑法手段在对竞技体育领域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惩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在考虑哪些行为应运用刑法手段进行调整时,应将社会危害性理论和社会相当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社会危害性是入罪的根据,而社会相当性是入罪的限制。从而既能对竞技体育领域发生的一些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予以打击,同时又避免泛犯罪化,防止犯罪圈的随意扩张。  相似文献   

10.
诈骗罪在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发案率极高、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影响面较大的财产性犯罪。由于现行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刑法理论对诈骗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的认识仍然不一,导致司法实践在适用过程中,对某些事实相同的案件往往作出不同的处理意见。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司法人员对诈骗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而且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赖。因此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解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疑难案例,对于刑法理论的发展与对司法实践的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的与要求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门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刑法知识是法治背景下对学员的基本要求。学习《简明刑法教程》一书,应全面了解该书涉及的刑法知识。具体而言,在总论部分,要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掌握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内容。各论部分,应在明确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选讲的各个具体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与具体犯罪相对应的法定刑。刑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学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生命在于解释.刑法亦是如此。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之所以必须对刑法作出解释,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本文对此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马岩 《决策与信息》2010,(11):10-11
近年来,高发的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让我们深思,危害公共安全的特性决定了此类犯罪后果的严重且难以弥补性,针对该特性,严格责任摒弃了传统的罪过责任原则,采取灵活的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既是对罪过责任的有益补充,也是现代刑事司法价值选择的结果。本文在清晰界定严格责任内涵、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现有刑法制度的剖析,探析我国刑法引入严格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中,刑法是其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在刑法中,体现刑法最终实现效果的是刑法立法效益,而就我国现今实施的刑法来看,其在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刑法立法效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要想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刑法立法效益的提高,从而保障我国刑法的有效实施。本文就我国刑法立法效益提高的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本质特征必须能够彼人们直观所把握,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而不是本质特征,刑法只能为了保护代表全体公民基本人权的国家法律制度而被迫牺牲犯罪人的基本人权才有存在的必要,行为应不应该受刑罚这一刑法特有的制裁手段调整是决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唯一反映了犯罪本质的直观特征,由此出发,只能得出应受刑罚惩罚性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正在实现从近代阶级社会向现代和谐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刑法方法向和谐社会的刑法方法的转变,现今刑法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尚缺乏积极的探索。文章提出了刑法方法理论的本体问题、犯罪论体系的构建方法、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方法、刑法的解释方法、刑法适用的价值判断方法、刑法论证方法等作为刑法方法理论的基本问题,期待在这方面展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刑法机制所包括的刑法立法机制和刑法适用机制的刑法结构、适用、和刑罚执行等方面对刑法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刑法机能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刑法理论许多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程度上都源于对刑法机能的不同认识。然而,刑法究竟具有哪些机能,具体内容为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刑法具有四大机能.且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环境下,应该彰显倾斜保障机能,拓展预防机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刑罚规格实质上是双重标准,损害了法律自身的统一性。这种处罚不公的做法,不仅会放纵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人员,而且也不利于预防犯罪。此外,现行刑法规定罚金刑是对构成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基本刑罚和惟一的刑罚处罚方法。这种单一的刑罚处罚方法与目前我国单位犯罪的多样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不适应,有必要加以完善。本文将从完善单位犯罪的刑罚体系、设立单位犯罪量刑情节制度等多角度,探求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刑法的目的在理论界的分歧很大,本文在浅析现存观点中,得出刑法的目的要放在刑法典中去讨论,放在历史发展中去讨论,放在刑法与法及部门法中去讨论,最后可得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权和维护安宁稳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