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从规范会计角度就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条件以及治理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2001-2006年度和2008-2013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高了公司总体盈余管理水平,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进一步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解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结果发现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显著增加,而负向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则可能有所下降.该结果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在可能的盈余管理空间范围内,公司往往进行更多的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使用者受传统的专业知识及传统理念的约束对综合收益的指标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本就不关注综合收益只关注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下的重要影响内容,通过企业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阐述,从而体现出综合收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盈余管理动因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公用事业特点,分析转型期城市公用事业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动机,认为在我国特定管制模式下,被管制者(公用事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存在围绕价格和补贴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最后,以两家不同所有权结构的公交企业为例对本文理论分析得出的观点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1207个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截面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度量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通过经营现金流量模型、生产成本模型、酌量性费用模型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水平.最后通过构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模型,检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实现对假设的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其盈余质量越有保障.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本质上说,盈余管理本身是法律和会计准则所允许的,或者说,盈余管理应该是“中性”的。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对盈余管理的利用超过了正常的范围,使得盈余管理成了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超越正常盈余管理范围进行利润操纵的常用方法,剖析这种非正常现象存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必然性,进而提出减少上市公司不正常盈余管理的四项对策,主张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控制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规范市场秩序,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刘中燕  任宇 《江淮论坛》2012,(6):63-68,75
分析师关注的经济后果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对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分析师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结论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有助于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加深对证券分析师监督职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 ,在法律和会计准则所许可的范围内 ,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盈余管理 ,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是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自2018年1月1日开始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施。新收入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预期影响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其能否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待深入研究。新收入准则要求根据合同确定履约义务,根据履约义务和控制权转移确认收入,严格的收入确认要求可能降低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空间,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盈余管理程度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采用2015—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新收入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行新收入准则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下降,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新收入准则可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维护市场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企业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新准则中对会计目标的定义,强调对投资者的服务,是树立了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现了决策有用学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现象一直是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方法,盈余管理行为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密切相关.新会计准则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又为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留下了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为抑制盈余管理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并要求管理机构加强监管,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识别方法,进而加以有效抑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是会计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企业常见的一种经济行为,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道德属性存在界定上的模糊与不一致.基于伦理学关于道德评价的两大主流理论——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分析表明,盈余管理道德评价存在功利主义原则下的评价悖论以及道义论原则下的研究困境.明确盈余管理道德评价的实践路径,构建统合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理论基础和评价原则对于完善盈余管理研究以及完善经济信息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控制盈余管理行为,是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会计审计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采取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大多不良,行为也带有些许违法性这一现象,提出了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种简易方法,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的区间与略高于10%的区间的证据;本文进一步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亦步亦趋地改变的证据;本文还分析了上市公司已达到配股及格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继续保持配股资格激励大小的关系,发现除了确实“扶不起来的阿斗”外,其它上市公司都有同等大小的获得持续配股权的激励。本文认为我国1999年配股政策的变更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是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变化的视角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从多角度理解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策略选择的变化特征.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管理者具体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外部经营环境的恶化并不会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该期间那些被高品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空间遭到挤压的情况下会倾向于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利润操纵含义与盈余管理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暴露出会计信息质量低、信息披露不完整、操纵利润、炒作二级市场等问题。从我国实际情况考察,大多数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之名而行利润操纵之实。盈余管理虽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合法进行,但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利润操纵则严重扭曲了会计信息,误导信息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李昭 《南方论刊》2012,(6):50-52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进行严格的监管。本文从契约关系的角度,以上市公司“有限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上市公司基于配股资格为动机的盈余管理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分析框架。在对盈余管理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进行分类和定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盈余管理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存在着不对称的失衡关系,上市公司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成反比,但t检验不具有显著性;董事会持股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大小都呈反比。根据以上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4至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IPO企业为研究样本,对IPO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盈余管理(包括盈余管理的方向与幅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行了探索,重点考察了盈余管理方向、盈余管理幅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针对本文考察的样本,虽然IPO盈余管理会增加其支付的审计费用,但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