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传功 《社科纵横》2008,23(12):119-121
本文主要围绕着美读及其模仿展开论述,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美读的内涵及模仿性美读的意义;2.美读模仿技巧的指导;3.美读模仿的三部曲;4.美读模仿的辅助手段;5.美读在模仿中前行.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9):162-164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培养特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格的教育活动,人文关怀是其本质属性与内在功能,人文关怀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显现。因此,在我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当代价值和实现策略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感,就是审美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在欣赏活动和创作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教育学原则,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艺术趣味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语文课就囊括着审美教育的诸因素,可以说语文课是一块宝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在给学生挖掘知识的宝藏,而又是在同学生一起吮吸美的甘泉。因为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著,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文中讴歌人的思想,塑造美的典型。这就给我们利用语文课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就是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向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教书重在育人,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陆飞 《生存》2020,(8):0072-0072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与生命教育缺失并存.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教育并引导大学生去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教育活动.由于我国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乏生死观教育,学校教育产品化,加之互联网的普及淡薄了现实人际交往,个体差异加大导致内心孤独感增加,致使部分大学生生命价值迷失.基于此,构建以人为本、关怀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着眼于生存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和挫折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感,从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何国美 《生存》2020,(10):0223-0224
关心是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词语,关心对于常人而言并不难,但是要在师生之间真正实现关心,则需要具体的教学指导。诺丁斯通过对现行的人文教育的批评之后将“关心”这一概念引入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关怀教育模式。关怀教育模式的提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重在阐释关怀教育的提出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什么是关怀教育以及尽我所能如何践行关怀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学界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内涵及关系问题未达成共识.从文学与真理性的关系这个角度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从模仿的角度界定文学与真理性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文学模仿无法做到揭示理式世界中的真与美,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文学模仿应是人与自然目的相一致的体现.两者在构建文学无法达到真理这个结论的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的真理性仅在被展现的过程中才真正地存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虽然质疑文学在模仿中达到真理的可能性,但并未否定模仿本身以达到文学真理性为前提,文学的确是模仿事件,但同时也是模仿性的再创造事件,文学的真理性能够在模仿中自我表现.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把教育誉为"益智"的科学,重点在教育中体会美、认识美、表现美,继而创造美,这也正是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内核.艺术是人类进步的灯塔,高校教育如何让学生分享艺术精神食粮,使学生成为通达、创意横溢的人才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美诺>的独特之处 柏拉图对话大多以人名为标题,原因在于教育对象的灵魂多种多样.但是,作为谈论美德的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的主要对话者--美诺却很可能是柏拉图对话中出现的最坏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人、培养人,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识别美丑的能力;要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审美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绚烂开放呢?  相似文献   

13.
张炫 《学术交流》2012,(Z1):148-149
一、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事业中,公共艺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来培养受教育者正确审美观念的能力教育,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和谐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社科纵横》2008,23(6):144-145
和谐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构在"和谐"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在高校政治理论教学中要从和谐的角度出发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教育以"和谐"的理念作为出发点.以和谐的人文关怀为先导,以和谐的人性化课堂为保障,以和谐的社会实践为途径,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推行高校思政课的和谐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张胜楠 《生存》2020,(15):0222-0222
不知不觉中,踏上这三尺讲台已经九年了,至今还记得第一天以教师的身份踏入校园时那轻松无比的步伐;记得初次踏上讲台面对学生渴求的眼神时的激动和热情;记得亲身感受到老教师们扎根教学时无怨无悔的精神,我明白了做一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就为了这样一份信念,我丝毫不敢松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跋涉前进。爱是具有感染力的,爱能够改变一切,因此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不仅要有爱的情怀,还要有爱的艺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沉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本所选编的教材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美文,作为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引领学生从多度去感受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谢广山 《学术交流》2004,(4):163-166
教育是社会生活整体的,德育是教育整体的,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的分离和德育从教育整体中的分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同时又造成了德育的孤立与失落。让德育回归到教育整体中,就是要使德育融合在教育全过程之中,以生活为出发点和根本旨归,以对人的精神生命的关怀和促进人的精神生命的自由成长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德 《求是学刊》2001,28(2):80-87
在明清文学佳人形象的基本要素中,色即自然美是人的外在美,才即才能美是人的内在美,而情即情感美是贯穿于内外、流荡于心灵的人性底蕴之美.色、才、情三要素交相渗透,构成鲜明的人格美、人性美.明清文学家大量塑造佳人形象,不仅反照出文人对理想的社会人生的心灵幻设,更映射出文人对理想的至情人性的精神崇拜.但是他们从中所获得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自我实现,一种浅薄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量事例表明,模仿是违法现象得以扩展甚至蔓 延的重要促成因素。为了正确估计和认识这种违法模 仿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时此作一简要探讨。一 所谓违法模仿是指行为人按照其他违法者 的行为方式或者在其他违法者行为的启发和影 响下去实施违反法律的行为过程。在这里,“行 为人”即是违法模仿人,“其他违法者的行为”一般被称 为模仿对象或模仿源,行为人因模仿实施的违法行为 即是违法模仿行为。 违法模仿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违法模仿只发 生在故意违法的各种行为中,过失违法中不会发生模 仿现象。这是因为,违法模仿人对其模仿行为…  相似文献   

20.
徐柏青 《唐都学刊》2004,20(4):126-130
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在教育目标上提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即“君子”的要求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服从和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强调素质教育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强调要根据人的不同特点 ,注意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因而 ,孔子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 ,即以人为本 ,提倡和强调关怀人、尊重人、爱护人、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内涵 ,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