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选择于立一、国有企业的类型与现实国有企业在国际上一般分成三类:1国有国营企业。也叫“政府现业”、“政府企业”或“国家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财务帐目至少部分的与政府(中央或地方)预算有直接联系,或直接隶属特定政府机构,由...  相似文献   

2.
政府“退出”国有企业的难题析评叶国英(南京审计学院南京210017)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政府从企业中“退出”(EXIT),中止政府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行政企分开,这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国有”和“非国有”性质决定了政府在这两类企业面前的身份是有区别的。对于“非国有企业”,政府只能从外部依法对其进行管理与监督;但是对于“国有企业”,政府决不能只从外部对其进行管理,政府其实完全可以(也应该)介入国有企业内部,间接地(在特殊情况下则必须直接地)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只能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入手。所有制改革或者说政府将国有资本从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是我国“国有企业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改革,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以产权改革为重心的阶段,核心环节就是产权的交易和资本的流动。国家“抓大放小”政策的实质也在于此。“抓大”即指将有限数量的一部分大型国企业保持在政府控制之下,继续作为国有企业运作,形成全国性的大企业与大集团;“放小”即指将其他中小企业都逐步放开,允许对其财产权关系进行改革,不仅有利于地方各级政府减少财政赤字,甩掉补贴包袱(因为中小企业多属地方性企业),而且地方上破产、拍卖、兼并中小企业进程进一步加快,也会为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政府机构的改革创造条件。“抓大放小”的实…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关系分为两种:与“市场”相联系的是产权关系,与“科层”相联系的是职权关系。国有企业本来是依托于职权关系的,市场取向的改革使人们重视产权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关系依托上,认识遇到了难题。本文论证: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并不是消除职权关系。经过改革的国有企业经济关系所依托的,是经过理顺的产权关系和经过理顺的职权关系,以及两者正确地结合所构成的经济关系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来,理论界就把目光盯在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上,把政企分开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并把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基本条件。但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改革10多年来,尽管理论界一再强调政企分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中央到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说明,我们有必要对“政企分开”问题再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政企分开”这一概念通常是指:政企职能分开,企业管生产经营,政府管宏观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事务,使企业成…  相似文献   

7.
在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的地位、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自由流动的空间,与管理者相比较,存在较大反差。在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所必须凭借的权力与资源利用上,劳动者阶层处于弱势地位,其行动包含自尊与忍耐的双重矛盾。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的劳动者阶层具有深刻的双重性。在貌似矛盾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人翁”与“劳动者”之间,存在许多理解误区。面对国有企业内部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定型化的客观现实,国有企业的劳动者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主观感受。国有企业改制中产权先行、劳权虚置的改革逻辑引发了劳动关系中的结构性问题。劳动者作为个体面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时有心态异化之虞。欲实现国有企业劳动关系格局中产权与劳权的和谐共生,政府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运行做出创造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具体规定了企业利润在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分配的形式、比例扣办法,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的依据。它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而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一直处于改革变动状态,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也要相应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沿虽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发展,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从总体上看.基本上是统收统支体制,即企业实…  相似文献   

9.
论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的“五权分离”李军鹏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过程,国有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政府的改革。政府改革必须适应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自觉实现政府自身的“五权分离”。在传统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首先是国会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其二是政府对国有企业各种形式的管理。美国对国有企业产权通过设置董事会这一组织来实施微观管理。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对国有企业应进行宏观管理,我国“人大”对国有企业可实施监管,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在微观管理方面也可设董事会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过度负债,国有银行中存在着巨额不良资产的现象。根源在于“全民”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国企之间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投资者与代理人之间的科学的治理结构,同时针对国有企业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于经营状况较好,有经营价值的国企改制的同时进行企业重组、债务重组;对于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实行破产清算,防止国家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一直强调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针对传统体制中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的弊端,改革以来,理论就一直定位于“政企分开”,围绕“政企分开”实行了诸如放权让利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阶段。在这事关改革全局的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中,政府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本文主要探讨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体制转换的必要性,在国有资产重组这一重大的改革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起的作用,并说明这与“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换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主办行制与国家银行两个根本转变蔺子荣胡金焱目前,全国一些省市根据《贷款通则》以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在本地区一些国有企业中推出了“贷款主办银行制度”的试点。推行主办行制,是在当前银企之间债权债务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政府为调整银企关系而采取...  相似文献   

14.
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孔祥鸿本文拟从劳动关系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作以下几方面探讨。一、当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如果从1978年“扩权试点”算起,广东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15个年头了。15年来,围绕搞活国...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产权运作上的市场劣势主要表现在:“初始委托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高昂的代理费用”等。回顾改革开放20来年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不断调整和运作,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改革的终级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此政府要从大多数国有企业中退出,不再直接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6.
高朋敏 《理论界》2007,(11):37-38
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分别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本文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模式。概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客观要求,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导力量,必须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塑造一个“强政府”.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培育一个“强社会”,形成“强强联合”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革:抓大放小与抓死放活刘解龙刘静林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中,国家确定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但就地方政府而言,其工作重点与方式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地方政府所面对的大多数国有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这些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属于“放小”的范围,一...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再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考察了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及特征,提出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代理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古老也是最普遍地得到规范的关系之一。这种关系事实上存在于各种契约安排中,如雇主—雇员、保险者—被保险者、政府—被统治者、所有者—经理等之间。马克思曾指出:“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①这是对企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剖析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的、一般的、本质的涵义,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 特殊涵义,如何协调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三会一总”与“老三会”的关系,最后阐述了用法律规范 国有企业“公司法人结构”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以政企分开作为契入点开始,进行了20多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没能解决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国有企业的定位与功能。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出发,探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