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不能顺利推行受制度和时势等诸多因素制约。地方自治制度设计中强烈的官治色彩是其制度原因;自治主办者为解决财政困难加抽捐税,引发地方社会抗拒自治而成为民乱之源;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微弱导致改革缺乏地方社会的有力回应,痞化势力的存在则阻碍了其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
"淡化"、"异化"、"同化",是中国传统节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成功举办两届的山东省"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作为传承创新节日文化的生动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如建立联合办节的社会机制以塑造品牌引领发展,加强文化创新以实现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等。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中国乡村控制体制的演变--民国初期的乡制演变与保甲制的复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 ,地方政制变革已揭开序幕 ,辛亥革命后地方政制变革仍承其演进趋向 ,以地方自治和警察新制为方向。然而 ,至 2 0世纪 30年代 ,传统保甲制却复活于地方自治的制度框架内。但保甲制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旧制的“复本” ,而在与自治体制的对接和整合中 ,更多地表现出体制理念和政治实用上的重构性。 相似文献
4.
5.
民营企业组建工会、并且推行工会主席的直选制,是近年来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一些城市出现的新事物.本文以浙江杭州的余杭区、宁波的余姚市和台州的温岭市等地民营企业工会的组建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为个案,考察工会改革对地方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文章考察了余杭、余姚两地在民营企业中推行工会主席直选制的历史背景及外在和内在的驱动力,分析和比较了两地不同的直选模式,并讨论了工会主席直选制的绩效及其民主的价值,指出:民营企业组建工会并实行工会主席直选,是因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拓展了地方民主的范围,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地方乡绅往往特别关注地方社会秩序的建设,热衷于参与各种地方公共事务.在办理各种地方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吉安府乡绅创建了形式多样的,以乡绅为主导的民间组织.由于吉安地区人文昌盛,儒学教育极为发达,各类地方教育组织往往演变成为地方公共事务管理中心.明中叶前后,吉安府的书院与讲会,清中叶以后吉安各地的文会与宾兴会,都不仅具有儒学教育的功能,而且与乡绅阶层的"化乡活动"密切相关,成为乡绅参与地方政务、进行地方公共事务管理的场所,从而促进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儒学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转型给彝族传统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家庭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来考察。本文认为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彝族农村现代家庭的生产和消费功能、家庭教育功能、家庭赡养功能以及家庭的生育观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9.
律师职业自治的制度源自于西方,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护律师职业群体的声誉、独立和利益,并进行自我管理。民国时期律师职业的自治组织是律师公会。律师公会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从会长制到委员制,最后到理监事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既体现了民国律师职业群体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和自治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国民党政权对律师职业控制的日益强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以社会自治功能为导向的农村社会组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发育的历史逻辑、核心目标以及社会组织建设与基层民主深化之闽的联动机制等问题.文章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历史逻辑和根本动力在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对社会整合的需要;社会组织发育的核心目标是建构社会自治能力,形成农村社会的自我规则化机制;社会组织是农村民主制度深化的重要力量,应该形成与基层民主制度之间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组织的性质与功能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包括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广义)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中间事务管理两大部分.从组织系统来看,前者包括行政(狭义)、立法、司法机构,称为政府(广义)组织;后者包括事业单位、社区管理型组织、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称为非政府公共组织.二者统称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开性与服务功能、经济功能、政策与法律功能、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组织模块化后,市场既不再表现为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之间的寡头竞争,也并未简单地回归为大量小企业进行"斯密武"分散竞争的格局,而是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也就是出现了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层竞争现象,这使得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复杂化.本文从三个侧面对之进行分析,一是在作为事实标准出现的设计规则形成过程中规则制定者形成的垄断效应,二是模块集成环节的可竞争市场的形成,三是企业组织的纵向分离与模块的横向一体化的共同演进,最后根据各分层市场表现出来的结构和行为特征抽象出了竞争性垄断市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少年中国学会”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社团,它试图凝聚起国内各学会、社团的精英分子、试图寻找出一条改造中国的独特道路、试图形成一种学社体制和学术传统,然而,在多灾多难的中国现代史进程中,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完全落空.它原本欲远离政治活动,但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党却都是由它衍生出来的,因此,"少年中国学会"一直是政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贞节的结构、演变及其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贞节观念包含“夫妻之贞”、“从一之贞”和“童贞”三个层面 ;就其产生的过程来看 ,经历了由“夫妻之贞”到“从一之贞” ,再到“童贞”的发展变化 ;就其关系而言 ,“从一之贞”的提倡进一步强化了“夫妻之贞” ,而“童贞”的大力鼓吹又使得再嫁成为困难的事情 ,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从一之贞”的观念 ,最终有利于“夫妻之贞”的维持。国家提倡贞节的本质在于通过女性恪守贞节 ,履行养老抚孤的社会责任 ,来增强家庭的稳定性 ,最终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农会组织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自西汉以来,在各朝代中都设有专门管理农业的官员,但是如果说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一个涉农组织,则只能追溯到清朝后期。尽管这一组织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农会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农务联合会,后者指农民协会,但是,通过考察清末农务会产生的历史背景、组织运作及其历史贡献,可能对今天所讨论的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我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政策主导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宪法框架下的政策时期.政策在为民主、法治、平等奠定基础后,现在正迈向社会主义宪政框架下的政策时期.政策的灵活性使其在发展共同体利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更多地节省交易成本.随着宪法框架下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成为一种常态,政策又承担起削弱恶法影响,回应公民权利要求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研究主要是实证性的和文化学的,学理性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结社的学理性研究是对结社的本体进行研究,诸如什么是结社,结社与群体、集团、政党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结社的形态和类型有哪些,中国古代的结社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什么样的结社可以称为文人结社等等。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解答是研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它比上述两类研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1860年天津口岸开埠通商,在对外贸易与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刺激下,华北地区的传统手工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手工纺纱业逐步走向衰落,而手工织布业由此而兴盛起来;部分手工业如地毯业、草帽辫、花边和发网等因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兴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