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当下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哲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要矛盾在矛盾统一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式,而基本矛盾特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因此二者之间并非存在完全"同一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经典表述有特定历史必然性与针对性,主要是对"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反拨,从初级阶段国情出发致力于解决生产落后、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不足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运行步入正轨,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型国家的本质要求——已成为"共识性"内容,因此可以将生产落后与先进制度的矛盾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中加以考量。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综合性需要)不能得到及时、充分满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正常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从哲学"总体性"与社会发展"顶层设计"的高度解决上述主要矛盾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所谓社会利益群体矛盾,指的是现阶段人民内部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不同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随着剥削阶级的被消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成为国内政治生活的主题。与此相适应,人民内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就相应地明显和突出起来。现阶段我国虽然从总体上消灭了阶级对抗,但并没有消除由旧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所带来的利益差别;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多样性,带来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层次性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使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在收入上呈现出较大的差距,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利益均衡格  相似文献   

3.
严跃英 《探求》2006,(Z1):30-31
一、民生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和谐问题.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生和谐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这是新时代对于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法治层面,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期待与法治建设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的发展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十九大报告绘制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构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将开启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5.
萧新生 《探求》2006,(1):8-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性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观性的统一。主观上是否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的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主观上能否创造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在客观上存在矛盾的科学办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客观性与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主观性相统一的决定因素是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贵在执政党能够发现新矛盾,解决好新矛盾,使主观符合客观。  相似文献   

6.
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创造性地阐述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认识和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处在一个新的矛盾凸显期,在新的时代环境中,重温50多年前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仍然能够领会到这一学说所具有的重要指导价值。以毛泽东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赵延民 《学术交流》2006,(12):131-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如何化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为指导,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线,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叶育长 《探求》2006,(2):46-48,45
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随着广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冲突必然更为复杂。只有立足基层、不断改进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才能更好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
董伟伟  连珩 《社科纵横》2010,(2):133-13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面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首先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这些矛盾,才能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卓 《学术交流》2007,(4):32-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随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转型带来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多样化。遵循矛盾思维的规则,正视社会矛盾、深入分析社会矛盾,才能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平等、平和、有序、融洽相处的局面。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以党的先进性统领社会和谐。在此前提下,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协调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社会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李抒望 《创新》2010,4(1):92-94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13.
林识音  邓珊 《创新》2009,3(5):81-8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揭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解决了“两型社会’’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使得“两型社会”建设有了深厚的人文依据和理论支撑。以群众史观为指导,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必将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永江 《学术交流》2004,2(6):22-25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必须认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内容、新特点,探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建宁 《创新》2007,1(1):83-86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说到底是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本文首先探讨了利益、利益矛盾、利益分析法与利益协调机制,接着具体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利益矛盾,然后论述了当前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对社会的影响极大,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气象灾害管理是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指标之一。气象灾害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和谐,产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恶性循环,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还会影响社会整体(群体)和谐,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社会恐慌,瓦解社会正常的秩序与运转机制。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气象灾害管理,要在反思目前的思维方式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气象灾害法规建设,提高民众的投保意识,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倡导公众的广泛参与,建立强有力的研究团队,科学制定灾害预防措施,并重视灾后心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邹宏秋 《学术交流》2006,1(11):52-54
新时期我国社会仍存在各种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实现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同时,维护社会稳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原则,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为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基层党建领域也出现了单位和社区两种党建模式并存的局面,并且与单位和社区分立的社会结构具有很强的同构性。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必须有执政党基层党组织体系内的和谐;要克服城市社会基本结构中的“二元化”状态,就必须实现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在当前单位和社区互动乏力的情况下,两种党建模式的互动将成为克服单位和社区组织“二元化”状态的重要动力,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当今时代表述为"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作者把当今时代表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经过反复较量,逐渐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其自身的矛盾。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使人类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