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央视的新闻节目陆续改头换面至今,各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逐渐占据了大半荧屏。从一开始的初露端倪到现如今的大展拳脚,民生新闻正逐渐成为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生力军。而"民生"二字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将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民生新闻的平民意识形态,得出应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  相似文献   

2.
新闻策划是扩大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必然需要,是媒体品牌增值产业化的需要,更是舆论引导手段和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通过对新闻的精谋,根据现有媒体的自身特点和需要报道的新闻题材,制定出最能接受事物本质、最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最有希望达到预期目标的报道方案。做好精谋还远远不够,精谋只是迈向打造精品新闻节目成功的第一步,能否真正实现成功,关键还取决于组织实施,精作新闻节目。只有通过此法,方可制作出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民生新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和民生新闻栏目火爆,都无法掩饰民生新闻"市民化"、低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要避免在激烈的新闻恶战中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借鉴公共新闻理念报道题材的选择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强化平民意识的同时,要突出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主旨.  相似文献   

4.
"市民体"是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老百姓对新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与传统的"新华体"有不同的传播领域和文体特征.从内容上看,它有市井化、全息化、从深化、人性化四个特点,形式上还有平民化、趣味化、通俗化、事实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采访中常常需要记者出镜,出镜记者的提问和现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作为一个电视新闻的采访记者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素养:1.要有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2.要有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3.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4.做好前期准备,提问有地放矢;5.倾听和引导,让采访双方达到互动。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反"客里空"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新闻观和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建国后的头7年,新闻事业承续延安时期的传统,其主流是实事求是的,党和党的报刊对"客里空"十分警惕;1957年至1976年这20年的新闻则把"客里空"表现到极致,在这一阶段,"客里空"成了一种政治需要,一种整人的手段,一种愚民的宣传;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客里空"幽灵依旧在徘徊,但在这个历史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事求是的,党对新闻的要求也是实事求是的,"客里空"在大的气候方面,没有大行其道、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新闻经典"的建构是事关新闻学科能否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的基础性问题.在对"新闻经典"之建构进行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闻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远大于新闻学著作,而"新闻性"与"经典性"的逻辑冲突又使"新闻经典"的建构面临一系列尴尬.新闻经典的要素包括新闻性、作品的时空穿透力、作品的跨学科影响力.中外名记者名编辑的代表作或作品集,领袖人物、其他学科名人的新闻著作等,最有可能成为"新闻经典".  相似文献   

8.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在周末播出的一档新闻综合节目,它把一周内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集约在一起重新整合、加工,进行多元解读,用人际传播的力量去竞争,并以新颖的编排、明快的节奏实现其良好的传播效果。社会的转型,媒介竞争的加剧要求新闻传播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时效性,还在于它的连续性和后续性,一周过去了在寻找新的卖点,形成新的传播优势,找到合适的传播理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闻日日睇》是广州电视台著名的民生新闻栏目。它在品牌塑造上的主要手段是准确定位和题材本土化、语言方言化、立场平民化,大打亲民牌;叉注重通过跨媒体和其他社会活动对节目进行有效推广,使节目在短期内成为品牌。由于同类节目的竞争加剧,及该节目自身题材的局限、过于追求本土化和平民化等因素,该节目品牌出现了进入衰退期的迹象。要保持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命力,需要提升其格调,妥善处理媒体在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8月开始,国内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相继推出RSS聚合新闻服务.从传统网络新闻到RSS聚合新闻,网络新闻正在实现从"e化"到"易化"的跨越.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理念正经历从"供应"到"选择"的革新.  相似文献   

14.
如何营造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短新闻就是简短地再现新闻及现场的目击式新闻报道。其现场效应主要是通过营造具有极强现场感的“新闻场”来实现:首先,记者充分利用现场材料营造现场感强的新闻场;其次,记者亲临新闻现场作目击式再现报道以再现新闻场。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高校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等院校客观存在着一种新闻现象 ,“高校新闻”就是在这种客观现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审视并研究这种新闻现象 ,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高校新闻”同“社会性新闻”经过比较 ,明显体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过程其实就是新闻选择的过程,选择贯穿了新闻传播的始终。可以说新闻报道是选择的产物.不同的媒体定位会表现为不同的新闻选择,反过来新闻选择又造就了媒体的鲜明个性和特征,新闻角度和报道方式的选择是媒体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本文拟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为例探讨新闻选择在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播社会学传统学派的"情境论"与"型塑论",虽然存在着某种社会历史的局限,但在全球资讯化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从分析传播活动与社会生活之间互动关系的状态出发,从把握好新闻信息传播的处理并使之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层面而言,毕竟有着诸多切合业界现状、值得我们深思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李希光“新新闻教育”的成功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新新闻教育”主要以培养人文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实践能力为理论精髓。“新新闻教育”模式是新闻教育改革中的“这一个”,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本意义的成功案例。指出李希光教授以其特有的“三栖学者”身份、以“找故事”为突破口,用一种崭新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市场化、信息商品化、线人职业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因缺少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和新闻线人的保护制度,导致新闻线人在身份界定、收入报酬、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美国"亵渎<古兰经>事件"和隐匿33年的"深喉"露面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线人类别进行界定,以便明确不同类别线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媒体保障线人正当权益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尤其是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公共事件,关注度高、影响力大,很容易出现各种偏激的或不理智的看法,更需要新闻媒体给予正确引导,以期促进问题或事件的解决。本文回顾了关于"河北大学校园车祸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情态势,首先借此解析媒介对此类社会热点新闻的舆论引导方式,其次分析媒体对这一事件舆论引导的缺失,进而从正反两方面考察媒介舆论导向功能实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