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如何成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推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以及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不高,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其它行业、其它地区转移。但目前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需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转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其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村 ,由于人口增加、土地资源有限 ,现代生产方式的日益应用 ,农村人口流动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压力越来越大。怎样解决问题并稳定社会 ?战略上讲 :从时间、数量上稳定推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创造条件 ,积极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政府进行宏观调节和微观管理 ,安全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进城市化 ,合理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战后初期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非常严重 ,但日本通过经济高速增长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与战前相比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的不同特点。有利的人口背景、非农业部门就业容量的增大、政府的积极诱导政策以及农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等积极因素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但是 ,由于兼业的普遍存在 ,日本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但日本农业却“消亡”了 ,其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典型的表现方式,两者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要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市化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相关的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梳理一个清晰的纹路来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城市集群之间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通过城市化这个媒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战前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战前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历史过程。如果除去战乱时期 ,战前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很有特色。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初由农村进入城市 ,其中一部分进入中小企业乃至城市的近代化大企业 ,而绝大多数则为饮食、服务业等“杂业层”所吸收。战前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虽然没有战后快 ,但其特点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转移 ,这既保障了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又维持了劳动市场的均衡 ,其转移过程也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有序的转移以及依靠城市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式 ,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其转移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专家们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与现代农业及城市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对称角度看尚显不足。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术水平,是实现剩余劳动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人口比重也较大,是我国第三大劳务输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重视它,清楚它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制约因素,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合理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以促进江西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情况及其原因,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魏丽华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5,(3):32-36,41
近年来,农民增收进程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这一局面的形成有其制度根源。由于制度改革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当完善各项相关政策,为广大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应采取多渠道分流、多种形式转移战略,依靠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全方位开拓就业门路.主渠道是加速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长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战略,大力发展交通、通讯、商饮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湘鄂渝黔边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庞大。本文通过对湘西自治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提出有效解决边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