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具身认知框架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抽象情感词加工的具身认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二语情感抽象概念存在“积极在上,消极在下”的垂直空间隐喻映射;(2)不同水平组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成本存在不对称性;(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不同效价的抽象情感词加工成本趋异。实验结果证明了情感抽象概念能够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与感知运动信息的联系,情感模拟对二语抽象情感词的加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很多相关研究并未认清第二代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认知-构式句法在语言与认知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与生成语法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对认知-构式句法的清楚认识和深入研究有助于认清以上两个问题。从产生背景来看认知语言学是对乔氏和索氏语言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的研究目的与方法和自然科学是相通的。构式(符号单位)是认知-构式句法中的核心概念,具有心理属性和以使用为基础的特点;同时构式对语言使用具有规约作用,构式义与词项义的整合有助于充分解释语言的灵活使用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4.
中英媒体对“一带一路”概念域认知存在差异,为理解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隐喻思维凸显的认知构建和映射的文化连贯性,文章选取中英代表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标题,结合具身语言认知和概念整合理论,具身对比分析新闻标题隐喻思维概念整合的认知凸显过程。新闻英语文本经验痕迹最大可能激活具身认知感知动觉,从视、听、动觉感受凸显的认知差异,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生成和使用提供充分条件,实现语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   相似文献   

5.
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认知科学提出的认知具身化概念旨在强调身体、动作、情境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了认知领域具身性的研究。语言、情绪等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具身性日益受到重视。身体、情境在情绪体验理解中的重要性是情绪具身观的核心内容。通过回顾当前对于具身情绪的认识与研究进展,阐释具身情绪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并对具身情绪可能的研究前景与研究思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对身体所处环境污染的具身认知、媒体使用与公众参与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我们在CGSS2021数据库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现象学具身认知理论为基本的理论框架,把身体在场、身体健康感知、新媒体使用等作为自变量,把污染明证性、气候风险感知、生态伦理等作为中介变量,把气候共识、环保政策认知与环保政策支持作为因变量,考察我国居民的具身认知、媒体使用对环保政策支持影响的双重路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具身认知各变量、新媒体使用通过污染明证性正向影响环保政策支持;新媒体使用与气候风险感知、生态伦理等变量正向影响公众参与各变量。  相似文献   

7.
构式的组构具有层级性,一个复杂的构式是由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构式整合而成的。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体验建立起来的意象图式,是句法结构生成的认知理据。量关系事件构式建立在量关系事件图式之上,熟语性量关系事件构式是概念整合作用的结果;量关系构式源于连接图式,体现出人类通过参照量来感知目的量的认知能力。单量构式激活了有界图式,量词和计量物是自主—依存关系,量词具有侧显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具身认知策略是一种强调身体跟外在世界互动的情境化学习方式,它关注幼儿的身体参与,为幼儿的“具身阅读”提供了平台。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引入“具身阅读策略”概念考察4-5岁幼儿对故事阅读理解的阶段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施3个主题共5次故事教育活动,结果发现:4-5岁是对幼儿实施故事内容理解教学的关键阶段,采取具身阅读策略引导幼儿关注画面之间的主要联系和隐含信息来整体理解故事是提升幼儿故事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但幼儿在运用具身阅读策略时容易出现与故事分割、表达僵硬、范式堆积等问题,经过研讨与改进幼儿具身阅读经验,师生共同关注关键事件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语构式一直是认知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文献表明,方言中的习语构式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构式语法的视角下,探究重庆方言习语“遇得到(X)”构式的共时与历时特征和认知理据;分析“遇得到(X)”构式的构件组成与语音、句法、构式义及功能等语言特征;从历时角度探析该构式的演变过程;从认知语言学的话语选择理论等视角出发,认为“遇得到(X)”构式形成的语言理据包括过度分析、不足分析和隐性分析,其非语言理据包括具身体验性、认知经济性和语言生态性。  相似文献   

10.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某个空间发生的事件来指示该空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事件都是在空间里展开的,事件指示空间属于凸显特征记忆,符合转喻认知"接近即同一"的原则。事件指示空间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述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定语)+中心语"语言模式;第二是黏合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专名)+通名"语言模式;第三是转喻式阶段,表现为事件直接作地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历时构式语法框架下结合宏事件理论管窥"XP到C"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化过程,发现:(1)基于语言实际使用情况,"XP到C"构式网络承继两个子图式构式"VP到C"及"AP到C";(2)"XP到C"构式在历时演化中不是单向线性发展,而是宏观构式层级网络的演变过程,该过程涉及到两次构式化及四个时期的构式演变关系;(3)宏观构式层现网络中由词汇构式"到"向"AP到C"构式的两次构式化过程分别受事件融合和构式压制的认知驱动。从历时构式语法视角对宏事件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汉语宏事件的认知识解,并为其语用效用提供历时理据。  相似文献   

15.
“控”一词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肆意流行起来。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发现“控”的原型有别,发源于中国传统词义的“控”为“控1”,而网络流行词义的“控”为“控2”。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试图阐释“控”的认知演变历程,及其相关的构式特点。由于语言经济性的要求,人们对“控2”的识解使其偏离了其外来词汇的中心范畴,而更加接近中国传统词“控1”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路径事件框架表征物体运动路径整体,其间涉及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的不同。运用语料库,统计“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的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其一,“来”和“come”表征路径类别时分为开放式路径、封闭式路径和虚构式路径三种,其中均以开放式路径为主,其次是封闭式路径,虚构式路径最少。其二,“来”和“come”中注意力视窗开启模式均以开启末端窗为主,说明汉英两种语言均侧重凸显位移终点。其三,“来”和“come”作为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事件和视窗开启模式时均蕴含隐喻、转喻和隐转喻的认知动因。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汉英位移动词,是对内省法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揭示汉英位移动词在表征路径类别和视窗开启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印证路径事件中路径类别和注意力视窗理论的跨语言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以致使位移构式为例,分析致使位移构式与其动词的互动融合过程中的认知转喻机制,提出致使位移构式蕴含施事对受事的作用力或能量的传递,体现致使事件和移动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研究得知,致使位移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动词所表征事件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的过程,认知转喻机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时应该将致使事件和移动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直接译出,将聚焦点从源语中“分事件”转到“整体事件”或“整体事件”链中的另一“分事件”,维持源语构式中的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18.
视角原指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属于视觉感知范畴。源自于体验的观察图式投射到概念域,形成人们认知世界的抽象模式。视角结构不同所获取的概念表征不同,继而会影响到概念的语言表达。视角构形对语言形式的影响在叙事话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结合感知体验图式,分析叙事语篇中典型视角框架的认知构建及对语言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BL教学模式是一个信息的获取以及使用操作时的认知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的认知心理过程。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问题。"认知心理具身"是一种抽象的空间关系的表征,实际上包含着认知技能和"心理具身"两个层面。有效的口语教学需要教师和口语学习者通过空间联系、行为意识和诊断效度3个要素加强认知技能和"心理具身"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实际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具身认知理论来指导英语叙事教学,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独立性,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或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打破传统的离身性、静观性、客体化的英语教学方法,实现由离身向具身、由静观向交互以及由客体向主体的回归,这不仅是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变化,也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因此,在具身认知理论观照下进行英语叙事教学将会成为今后应用语言学研究以及英语教学革新的一个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