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①这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后再次予以强调,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域下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彩惠 《社科纵横》2006,21(1):21-22
整合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是党在执政治国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社会阶层分化重组。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机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党回应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强化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执政党必须具备驾驭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能力。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而执政党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滞后,使其执政能力受到削弱。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执政党必须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格局;通过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扩大党内民主,提升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益共享的政治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解析利益共享,其内涵如下:社会共同利益的创造者是利益共享的主体,利益共享主体往往以群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共同利益是利益共事的客体,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能作为社会公众的共享对象;市场、政府和社会是利益共享的实施者,其中政府是主要实施者,制度和政策是其主要的实施手段;公正是利益共享的核心价值,公正地享有利益并不等于平均享有,而是建立在合理差异基础上的享有;协商是利益共享的实现方式,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在平等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民主是利益共享的制度保障,民主制度使各个社会利益主体获得了平等参与利益博弈的权利和手段,为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上方面的综合作用是实现利益共享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郭姿 《社科纵横》2009,24(6):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使我国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椎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显性化的特点。利益关系不协调对党群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冲击,利益问题成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恢心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原理为指导,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利益格局特点,从利益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密切党群关系的思路和途径,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和睹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鸿章 《探求》2005,(Z1):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无论是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重点上,还是在建立党内民主制度的途径、目标上,都第一次突出地强调了党员主体.现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提出加强党内民主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贸易利益分配理论的流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利益分配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结合时代特点,从贸易利益来源、贸易利益分配主体和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拓展贸易利益分配理论,使其能有效地解释当前的贸易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一、党要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调控职能,把市场机制的"马太效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党要为各群体之间的沟通和流动提供充足的渠道;三、党要为各界人士的利益竞争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四、党要采取一系列制度来保证自身在协调各阶层利益时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差异及其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偏好是不同和非均衡的,评估主体都是站在符合自身利益的立场来衡量政府的绩效水平的.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间的这种不同利益预期以及伴随的认知缺陷会影响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为了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应该从培育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成熟的利益理性、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利益整合的制度、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技能培训、搭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利益整合的技术平台等方面整合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党作为认识主体的思想建设问题。指出;提高主体认识能力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应从加强党性修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加强干部教育、特别是文化教育工作着手,采取抓重点(指党内高中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方法,改善主体素质,提高认识能力,同时,全党还要进一步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而造成适合主体认识发展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