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主要概述了《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和其他三部对文学书籍的著录,以及它在体例上所具有的阐明文学源流和介绍作者事略、各书内容提要的特色,指出它在研究古典文学方面的参考价值与局限性,并进而论及中国古代文学目录以综合性图书分类书目中的集部为其主要形式的某些特点。另外,本文又将《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中文学目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对后代的书籍分类和学术流别的考察具有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四部分类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古代综合性图书分类史志目录,它对我国古代目录学影响深远,对古籍考证、辨伪意义重大。本文从礼类文献目录这一角度,对《汉志》与《隋志》试作一个比较,从中看出二者的变化,以及历代统治者对礼教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文献通考·经籍考》由于其辑录体的特殊体制决定其分类体系与书籍归类具有综合众家而折衷以己意的特征。通过对其经部书目文献的分析可知,马端临在《经籍考》中辑录前代书籍的过程中进行的调整主要包括:分类体系中由分类项目的设置及其横向关系与纵向沿革造成的调整,以及书目归类中由分类者的主观视角与思想立场的差异造成的调整。通过分析历代目录与学术史,特别是与古籍目录的集大成者《四库总目提要》相对照可知,《经籍考》经部中对其分类类目与具体书籍的归类的调整往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有其深层的学术背景,反映了思想文化的时代变迁。马端临敏锐地抓住了学术发展的脉搏,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分类与归类体系。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的分类,像提要一类书籍当然是属于史部的目录类。提起做目录,往往被人所小觑。我开始时也是将它与图书馆里的普通工作人员编目录、做卡片简单地等同起来。最  相似文献   

5.
《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辑录众家之言,秉持马端临"融会错综"、"原始要终"的会通思想,蕴含着巨大的学术信息。《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作为一部目录著作,它以传统目录的形式反映了宋代文学静态的水平式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宋代文学动态的纵向式的流动态势。其中静态的水平式描述主要表现在融会错综众家之言、删浮汰繁后形成的一个个文献解题系统中;动态的纵向式脉络则以业已形成的一系列文献解题系统为基础,原始要终,推阐、连贯其中模糊、零星的发展线索而成。"融会错综"和"原始要终"本身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对宋代文学发展状况的描述是放置在流动的宋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呈现的,而对宋代文学脉络的勾勒正是体现在由广纳群说形成的具体而微的解题系统中,静态描述中包括着动态的因子,动态发展中则是由无数个静态的点衔接连贯而成。《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虽和现在通用的文学史著作存在很大差距,但它以目录著作的特殊形式阐说了宋代文学,验证了目录著作和传统学术之间天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赵永幸 《南都学坛》2008,28(5):139-140
目录学,就是整理和研究书籍的目录分类,从而考镜学术流派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问.这种学问在中国古代起源很早.中国古代产生的经典文献浩如烟海,这给求学问津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怎样读书学习和怎样寻找研究学问门径的问题,这就是怎样去选择读书的问题,这就是目录学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图书分类法的发展历史图书是知识的载体,这是说图书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图书是一种次生文化。回溯图书分类的历史,我们便只能看到一部知识分类史或学术分类史。本文的重点是寻求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研究发展史。刘国钓教授在谈到《杜威分类》的发展经过时说:“《杜威分类》在图书分类史第一次用号码代表类目,创造了相关排列法,统一了图书排架和目录组织的次序。”《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等级列举式,具有表达性,它是对哈立斯顺序制的否定。《杜威法》之所以迅速地取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时代的古籍目录,不仅记录了历代典籍的存亡,其类目设置、大序小序及书目提要的内容,都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本文从分析古籍目录类目变化、大序小序学术源流变迁、提要目录的时代特点等方面入手,揭示古籍目录与古代学术的联系,从而说明古籍目录是古代学术的组成部分,其价值、功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文辞类纂》"序目"首次明确融序言、序题、目录于一体,在介绍体例、列举目录的同时开展文学批评,不仅确立了一种书籍编纂新形式,也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体式。此书文体分类的特色是以文体功用为纲,以具体文体为目,故起了执简驭繁、纲举目张之效。这种"类纂"体例,尽管有简明、清晰的优势,但不能全面囊括、体现中国古代的文体谱系,在实际选文归类中也有可议之处,反映出古代文体分类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此书选文"不载史传",这是自《文选》之后,特别是明清以来一种严格区分史部、集部内容的文体学主流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目录书有多种类型,有不同的功用。具体说来,有适合学术研究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型,有方便查阅的条分类例、纲纪群籍型,有用于指导学习的慎择约举、提要钩元型,有利于记录的薄属甲乙、统计典藏型。多角度审视这些书籍,有利于我们今天有效的继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他著的《汉书》里编写了“艺文”一志,虽是依据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编的《七略》,但它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书籍目录。《七略》早佚失,所以,我们要研究《七略》离不开它,研究我国古代目录的结构离不开它,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源流同样也离不开它。一千八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献目录分类的准备阶段 ,出现了重要的学科及学术分类观念 ;两汉时期是文献目录的创制阶段 ,刘向、刘歆、班固等人始创立具体实用的目录体制 ;魏晋至隋唐为文献目录研究与应用的兴盛发展阶段 ,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晋时期四部分类法的出现 ,其后经许多学者的不断调整与改进 ,最终完成了经、史、子、集之定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自西晋苟勖的《晋中经簿》,把群书按学术门类划分为甲、乙、丙、丁四大部类,到东晋李充撰《晋元帝四部目录》,修定四部次序,至清末以前,四部分类法一直是我国传统目录系统的分类标准。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和引进中国,使中国传统的学术门类大为扩展。这样,传统目录系统也就无法反映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新书的状况,从而开始了向旨在反映近代学术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古籍目录经部发展变化与历代学术发展关系密切,经部目录在从图书六分法向四分法的历史流变中逐步发展成熟,确定了经学类目基本类型,反映了经学发展状况,凸显出其发展轨迹。但不管其类目如何增减聚散,其处于古籍目录首位的独尊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反映出经学在古代学术中统治地位的稳定性。同时经部目录的大、小序以及提要也反映了古代经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趋势,其功能和价值在研究古代经学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经籍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即六分法和四分法。东汉以前,六分法占主导;魏晋以后,四分法居主导,魏晋南北朝是两种分类体制交替的时期。俄国古代史籍目录亦有两种,即综合性书目中的史部目录和专录史书的史目,而这两种目录也均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籍分类体制的重大变革并非出于偶然,它反映出史学发展对目录学的推动作用,说明史籍对整个经籍分类体制影响之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私家目录从产生到发展直至兴盛,对中国古代目录学作出了不可或缺的探索与贡献。他们或从目录分类的体系入手,或从目录学理论上总结,或从目录的内容着眼,不一而足,都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增添了能动力。中国古代目录学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除官修目录和史志目录外,也与私家目录的学术成就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论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三代 ,是古代文学目录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元代最值得注意的是马端临别具特点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之集部和钟嗣成的戏曲文学专目《录鬼簿》 ,《录鬼簿》的出现对明清戏曲文学目录的繁荣产生了直接影响。明、清两朝 :史志目录如《明志》、《清志》等 ,均继续设有集部著录文学文献 ;种类繁富、数量众多的私人藏书目录 ,不仅大都著录文学著作 ,还载入许多为官修、史志目录所不载的白话小说和戏剧作品 ,弥补了正统目录的不足 ,反映了古代文学目录的新进展 ;专科、专题性的文学目录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如不少专集一书之篇目或引书的目录、专录学者个人著述的著述目录等 ,都很有影响 ;而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章学诚对目录学的理论探讨和《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空前丰富的文学文献著录及其体例完备的类序、提要等 ,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目录方面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近四十年来韩国学者对宋文六大家文学的研究,无论诗、词、文及其理论还是文学观念和思想,无论作家的生平和传记还是韩中两国作家和作品的比较,有关的研究成果已不少,各种论点和说法几乎都有。但从总体学术水准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学术成果较少,投入研究人力不多,研究力量也稍弱。尽管如此,自1980年至2009年近三十年来韩国研究宋文六大家文学进步较快,逐步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和进展。这不仅表现在研究论著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这些研究论著的内容较为翔实,有相当理论深度。文章仅是就近四十年来韩国的宋文六大家文学研究现状做一简略的资料介绍,侧重于自1971年至2009年的研究论著目录的分类和整理,胪列的目录也只限于韩国学者在韩国国内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及专著(绝大数是用韩文撰写的试论著)。希望通过这一研究现状的概括和评价,下一代的韩国宋文六大家文学研究,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版本学和目录学都是研究书本身的学问,古代统包摄于所谓“校雠”学之内。同一书每有不同版本,识别其真伪,比较其优劣,考证其异同,研究其流变,很自然地成为专门的学问。书籍既多,遍读不易,遂又有目录之学。目者条其篇目,录者取撮其旨意,扩而大之,则可以定群书部类,别学术源流。目录既明,则于读一书之前已知其大略及渊源流变,所以前人每谓目录学为“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版本目录之外,尚有校勘之学,它旨在订正讹误,恢复作者原著的本来面目。近人程千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