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间信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调适尤为重要。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各民族成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民间信仰体系,少数民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具有整合社区、教化民众、心理抚慰、文化传承等功能。科学认识这些功能并加以调适,有利于发挥民间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民族所共同接受并遵从的价值观,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外在化的价值观,民族传承物──—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利用民间规约、民间节会、宗教等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内容和传承形式,使之更好发挥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被忽略的现象,其发展面临困境。如果再不予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就会逐渐衰落,甚至濒临消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离不开特定文化场域的承载。原始的文化传承场域主要包括家庭、村落社区和传统集市等。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多元发展与价值渗透,家庭文化传承场域逐渐解体,社区文化趋向产业化、利益化,民族文化认同的消解及价值观的转变都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现代化转型的挑战与阻抗。在这种历史境遇下,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国家重要的传统文化载体,也是体现人民智慧和民族自信心的根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传统民间音乐,其生存现状和传承前景令人担忧,在号召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只有更好地了解认识本土的传统文化,才能从容屹立于世界之林。将传统民间音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实现其传承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而少数民族女性也有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却很少被人所知晓.少数民族女性的知识,主要是通过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以服饰为载体再现,并通过一系列象征图案的符号展示和传承下来.但是,这些图案符号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样传承和发展,这就需要认真解读.各民族服饰的产生,蕴含了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知识的缘起,因为服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制保障既取得重大成就,又存在一定问题。在历史性的文化变迁大潮中,如何用法律的手段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一些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因此,要正确把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保障的重点,确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制保障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的复制成本的锐减、发达国家强推的超TRIPS知识产权保护、传统文化知识保护诉求的涌现使得基于TRIPS协议的知识产权体系推上重构的边缘。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体系所面临的挑战,认为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与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即掠夺开发)同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知识进步的矛盾,知识产权理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描述存在偏见,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保护应打破知识产权主流话语之霸权,体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及少数民族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给传统文化知识客观公平的描述,并依据具体国情设计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保护综合性保护体制。  相似文献   

10.
传承与发展,是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的新主题。本文通过对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研究紧迫性的分析,阐述、归纳了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探讨了对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对策,实现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序传承、创新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存续面临着多重困境,谋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成为备受社会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作为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的传统戏曲形式,黔剧在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曾数次遭遇生存危机,但是,黔剧从业者在面对危机时采取了积极适应变化了的文化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中,于困境里重获新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传承的典型案例,深刻地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时,应该以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和自我革新,才能获得持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艺文化传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木匠技能传承和大本曲技艺传承为代表的白族技艺文化传承,既传承着汉文化因子,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了一些行规和习俗.我们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彝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积淀着彝族古风遗俗;它起源于劳动生产和宗教祭祀,有其特定的传承与演化规律,是民族意识的个性化表现,构成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容及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4.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 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 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 成原因,并对毕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形成毕摩共同体和建立毕摩传承人补贴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地上,聚居生活着蒙古、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而又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内蒙古的大学生认识、了解这些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而且对于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此,主要针对本土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在内蒙古高校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其在内蒙古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景颇族的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景颇族体育活动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系,可对景颇族传统体育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展示和推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存续力、传承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培养,经过近四年的推广已经渐成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给其传承人更强的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其发展的动力,传播不是传承,但却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的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人们就业,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在各地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但研培效果却有所差异。结合具体案例,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方略,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以及学者的深入理论阐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密不可分,但不是一回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可以变异、创新、重构,但遗产却只能保护其原有形态,不能重新创造。继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白族文化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具有千年悠久传统的大理白族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了民族文化自觉的提升与超越.具体表现在本主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超越、餐饮文化走向世界、民居文化的尴尬处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在,而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曾在白族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白族大本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本曲属于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形式表现;其曲本散韵相间,道白为汉语,唱词为白语,唱腔结构形式属联典体,各个典牌可用于抒情、叙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导用"七七七五"的白族山花体格式;内容多数是移植自汉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是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在现阶段,大本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