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五四"运动看当前的文化讨论,无论是从价值取向方面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还是在历史取向中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都会找到中国近代思想的终点和现代思想的起点.所以现在仍然需要"五四"运动的时代风范及其韧的追求精神.我期待着这方面的研精覃思之作,而自已只不过想在这短短的笔谈中提出如下看法: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历史取向.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平 《江淮论坛》2002,(3):114-117
在21世纪全球文化面临转型之际,审视人类文化发展的本质趋向,文化的价值取向当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价值标准进行文化选择,要涵养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精髓,培养符合国际市场的观念文化,注意文化的时代主体与民族主体相统一,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提升大众文化的人伦意识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3.
微积分学的产生及发展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微积分学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应从数学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揭示微积分学中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想,阐述微积分学中的辩证规律,体会哲学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代女性家庭生活价值取向分析崔树义近二十年的改革不但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将根据中央电视台1995年组织的"中国妇女问题调查"济南地区调查结果,对当代中国妇女家庭生活价值取向进行概括的分析,以...  相似文献   

5.
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家庭成员之间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的集中反映。家庭伦理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对于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家庭生活方式及伦理观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文化价值取向系统的基础性环节。就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生成于半封闭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农业型自然经济和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的土壤之上,具有重血缘、重祖先、重人伦关系的德性特征①。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价值取向是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家庭中的具体化,它亦体现了这种德性特征,并具体表现在家庭伦理价值目标的设定、价值主体的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江泽民对人的价值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人的价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价值思想的提出,具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具有新的历史形势下的特定内容。着眼于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辉  王岚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20-27
价值取向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条件。兵家文化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富有独特魅力。其"尚谋""道胜""称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追求,影响之广远非单纯军事领域所能局限。今天,世界上一些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依然在热衷研读《孙子兵法》,兵家智慧被广泛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是我们要从价值取向角度再谈兵家文化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杨斌 《兰州学刊》2004,(1):178-179
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文化创新是文化保持其先进性的内在动力。立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 ,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适时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价值取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党的领导 ,教育优先发展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多出文化精品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化是指开端于本世纪的新文化形态,它是以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和信息的迅速传递为科学背景,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是对以往义化形态的继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某一时代文化的价值取向总是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然而,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经形成,便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乃至产生它的社会物质基础产生影响;同时对文化的价值目标、价值尺度(或日标准)、价值功能产生辐射效应;还会影响到文化的深层结构,如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等,从而对这一时代的社会或民族的社会规范体系、认识方式及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文化的价值取向不仅对文化的现在乃至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引寻人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汲取外来文化,为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最早的唐五代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其题材取向表现出了明显的道教文化特征。其中有以道教的神仙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也有直咏女神女仙的作品,还有描写女冠题材和直接表现民间拜神、祭神情景的作品。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对花间词题材内容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1.
寇诏 《社会科学论坛》2006,20(10):19-21
人性善恶问题是许多从属于不同文明体系的思想家乐于讨论的永久性话题,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阵营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事实上,既要看到道德评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正关系,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正确的工具,才能在善恶语境中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人性善恶问题是许多从属于不同文明体系的思想家乐于讨论的永久性话题,性善论和性恶论两大阵营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事实上,既要看到道德评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正关系,又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正确的工具,才能在善恶语境中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李岩  郭晓阳 《理论界》2005,(11):143-144
后殖民主义理论要害是在文化、知识和精神领域里。它与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宣扬民族主义,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超越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阶级取向,采取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贬谪后致力于我国旅游文化建设,具体行为方式是积极探索发掘旅游资源、修建人文景观、景区规划整理以及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共总柳宗元的旅游文化创建行为,与其自然观、人文精神以及文人性格所决定的价值取向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德莱塞、杰克.伦敦、菲茨杰拉德等三位作家作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作家的代表,运用文化批判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他们的重要作品放在美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考察,探索他们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判断,阐释美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体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行为,进而探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作家在创作中的共性特征及不同的人生价值理想对各自创作的重要影响,展示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把以当代人眼前利益为中心的“秩序、公平、自由”作为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 ,在人与生态自然关系上所体现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性助长了人类无限度掠夺生态自然的种种弊端。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要求 ,以“人类和生态共同利益”为中心作为生态文化价值观念取代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生态文化价值观念的法律价值取向应由人与人的社会秩序向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扩展 ,由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向对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承认拓展  相似文献   

17.
价值取向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是否不同?本文试图运用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1994年上半年所做的“上海市五种家庭的家庭教育调查”资料,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这项调查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上海家庭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择普通家庭(作为参照系)、个体户家庭、留守家庭(出国人员家庭)、离异家庭和返沪知青子女家庭为对象,采用立意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8个区共抽取500个样本单位(每种家庭各100个样本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人类对世界存在的意识反映的发生学原理,与文化人类学须从文学中寻找人类文化资源决定了文学与文化人类学的联姻,两门学科的科际融合丰富了学科研究的资源、视角与方法。鲁迅"故乡"题材作品文本"非语言活动交流系统"中所呈现的地理环境生态和族群文化质素,显现了作者故乡邵兴都昌坊口文化特质,它们共同描绘和构成了当地族群的文化形态与文化特征。对鲁迅作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研究,不仅可以还原鲁迅故乡族群文化形态的象征性符号体系,而且丰富与拓展了鲁迅"故乡"题材作品的五四单一性启蒙价值主题。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语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文化行为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的网络新词语折射出崇尚自主创新、力行互惠、力求简约、推崇权力、推重平民及信奉拿来主义等文化价值取向,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多元的工作方式、衣食住行、休闲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及政治行为.因其主体受西方文化的牵引,中国网络文化已与西方文化部分同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广文 《学术研究》2001,26(8):39-44
面对刚刚到来的21世纪,人类有必要在文化实践层面进行更为自觉的反思与检讨,尤其是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类主体实践的价值取向,从而在新世纪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示多重的文化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