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军队远侵西藏、占领拉萨,终结了青海和硕特汗庭对西藏的统治。青海和硕特、准噶尔、清朝在西南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为实现"驱准保藏",清朝两度派军远征在藏准噶尔军队,其中青海和硕特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析西南边疆局势及清朝与青海和硕特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青海和硕特的内争及其影响,可以厘清清朝如何争取、拉拢青海和硕特联军进藏,实现西藏纳入清朝版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厄鲁特营是清朝在新疆驻防军的一部分,自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厄鲁特营设置以来,直至1938年营制撤销,历时近200年。该营厄鲁特蒙古军民为西北边防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不朽的功绩。厄鲁特营的屯垦、经营牧厂是清朝在新疆屯垦等经济开发活动的一部分。文章通过探讨厄鲁特蒙古对西北边疆经济的开发,以揭示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使新疆的经济从相对落后逐渐走向比较发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的大红山(蒙语惯称“乌兰布通”),是一个盛载光荣史绩的著名的古战场.将近三百年以前,一六九O年(即康熙二十九年),我国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以噶尔丹为首的反动叛国集团,在沙俄侵略势力唆使和支持下,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蹂躏内蒙古东部,威胁首部北京,严重地危害祖国的独立、安全和统一.以康熙帝为首的清朝中央政府,为平息噶尔丹叛乱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在乌兰布通地区集结重兵,组织会战,痛歼叛匪主力,取得了平叛安边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疆天山脚下的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游牧部落。“准噶尔”蒙古语,其意为左翼。明末清初分布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搭拉斯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领导下强大起来,统辖了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分布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一带的土尔扈特和分布在额敏河流域至乌鲁木  相似文献   

5.
17世纪青海蒙藏民族与内地贸易交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是青海蒙藏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的频繁时期。文章围绕漠西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与清政府的关系,着重论述了1642-1677年间青海蒙藏民族与中原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纪中叶,西蒙古和硕特部,由其首领固始汗率领南下肯海,进兵西藏,用武力统一了青藏高原,占据了整个卫藏地区,并在西藏建立起和硕特蒙古族汗王的统治。对这次和硕特蒙古南下事件的原因,史学界比较普遍地认为:和硕特蒙古是为了摆脱准噶尔部蒙古的排斥和压迫所致。近年来通过各地挖掘整理出的许多新史料证实,此次事件不仅有它本身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和当时西藏佛教格鲁派为翦除敌对势力,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政治邀请是密切相关的。笔者就以和硕特部南迁青海及其与格鲁派的关系略谈浅见,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7.
前  言卡尔梅克族史称厄鲁特族 (卫拉特 ) ,史料载 ,12世纪末 13世纪初 ,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就生活在“叶尼塞河的上游 ,吉尔吉斯人的北部。”就B .B .巴托尔德 (Бартольд)的观点 ,当时的厄鲁特语只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①13世纪末厄鲁特人出现在东突厥斯坦 (我国的新疆———译者 )的准噶尔地区 ,后人就将此地作为他们的故乡。16-17世纪 ,部分离开准噶尔的厄鲁特人归服俄罗斯帝国 ,游牧于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并逐渐形成新的社会共同体 ,获得新的名称“卡尔梅克”。②目前 (2 0世纪 70年代———译者 ) ,卡尔梅克人…  相似文献   

8.
一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蒙古族的一支。即历史上所称“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十六世纪中叶,厄鲁特蒙古的游牧地,主要在新疆天山以北即准噶尔盆地边缘至乌鲁木齐一带和阿尔泰山地区。其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在塔尔巴哈台一带。后来,随着畜牧经济的发展,其游牧地逐渐扩大到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两岸辽阔的草原;特别是土尔扈特部的游牧地,到达了伊希姆河和托木河上游一带。到了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势力强大起来,逐渐吞并了其它各部,以和鄂尔勒克为首的一部分土尔扈特部,不愿受准噶尔部的兼  相似文献   

9.
一七五五年(乾隆二十年)夏五月,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割据势力以后,冬十月,乾隆在避暑山庄大宴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的上层贵族,并分别按照满族贵族封爵的等级,授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头衔。因为他们崇信喇嘛教,所以,乾隆遵循“皇祖(康熙)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式循旧章”,在避暑山庄北麓下令仿效西藏雅鲁藏布江畔“三摩耶庙之式”建普宁寺以作纪念(图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皇帝与游牧民的战争拥戴成吉思汗一族子孙为领主的蒙古诸部于 1 6 91年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然而此时 ,漠北蒙古高原依然在准噶尔噶尔丹占领之下。这使康熙帝得到为已经成为清朝臣民的喀尔喀人众从噶尔丹手中夺回他们游牧地的大义名分 ,而入侵清朝辖境 ,给予清军巨大损失的噶尔丹现已成为清朝本身的敌人。如前所述 ,康熙帝是由蒙古人皇太后抚育成人 ,蒙古语极好 ,对信赖自己的高僧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很是喜欢。至此 ,清康熙帝与准噶尔噶尔丹完全成为仇敌。尽管清康熙帝决心为了讨伐噶尔丹而亲征蒙古高原 ,但是对包括汉人在内的清朝军…  相似文献   

11.
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成功驱逐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纳入清朝版图。事后清朝谨慎探索治藏政策,西藏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清朝深知西藏达赖喇嘛对蒙古部落的重大影响,因西藏长期置于青海和硕特部控制而无法直接管制,驱准保藏的成功则给予清朝难得的机会。为使西藏免于准噶尔的再次侵扰,清朝先是巧妙安排废除汗王制,打破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代之以噶伦管理藏务直接对清负责,之后扶持康济鼐代清主政西藏。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80年代,面对俄国侵略势力东进和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势力的崛起,漠北的喀尔喀部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强敌环伺的危险局面。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争斗上。1688年最终为外敌所乘,被噶尔丹击败。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率领部众在紧要关头毅然向清朝中央政府输诚,请求内附,为康熙帝所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外蒙古喀尔喀和1634年被满族征服的内蒙古各部相比,直到1688年因受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入侵而归降清朝的五十多年间,在漠北地区还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独立性。进入十七世纪以后,俄国频繁地出入于西伯利亚,刚过了五十年,就同清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是清代民族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考察这一事件,对于了解清前期的平准战事,清廷与维吾尔族的关系,以及清代新疆统治制度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拟对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原因、清政府的对待政策、这次迁徙的历史作用和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一清代前期,额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新疆,称雄西北。康熙年间,其首领噶尔丹率军侵入喀尔喀三部牧地,致使三部残破,“死者相枕”。康熙帝亲统六师,三临朔  相似文献   

15.
格登碑杂考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西南,紧邻中苏边界的苏木拜河东岸,有一座格登山。山上有一座清朝乾隆皇帝为纪念格登山之战而建立的《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俗称为格登碑。格登山之战发生在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年),在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中是一个重要战役。在这个战役中,清将阿玉锡等三人率锐卒二十二,夜袭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大营。准部惊溃,降者六千余人。达瓦齐率残部少数人马逃往南疆,为乌什城  相似文献   

16.
一 1717年,准噶尔军攻入西藏,废黜西藏王拉藏汗和因拉藏汗擅立而没有得到青海和硕特部支持的入世达赖喇嘛.夺取了西藏地方的政教之权。当时与准噶尔部处于敌对关系之中的清朝为了将准噶尔部的势力从西藏驱除出去,于1718年派遣色楞、额伦图率所部军队入藏,但不久便在准噶尔军的攻击下败北。消息传来,康熙帝惊愕不止。同年  相似文献   

17.
清朝初年,中央政府为了巩固对西北的统治,加强了对青海的治理。笔者认为,清朝初年政府分三步把青海置于其直接管理之下:第一,与青海建立羁縻藩属关系;第二,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削弱青海和硕特部在西藏的影响;第三,设置西宁办事大臣,把青海完全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厄鲁特原是清朝代居住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族。今天生活在新疆和青海的蒙古族,绝大部分是他们的后裔。甘肃和内蒙古境内,也是一部分。长期以来,厄鲁特先祖斡亦刺惕的旋源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中外研究厄鲁特史的学者,虽然也进行过一些探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未能取得一致认识。中外学者对厄鲁特族源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突厥说,主张厄鲁特的祖先为突厥系族;蒙古说,认为厄鲁特的祖先是纯蒙古系族;突厥、蒙古融合说,把  相似文献   

19.
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统一卫藏,结束了西藏噶玛巴地方政权,成为总揽西藏行政大权的汗王。在固始汗蒙古贵族势力的支持下,西藏佛教格鲁派跃为蒙藏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教派。特别是经1653年清朝政府的册封,就进一步肯定了固始汗在西藏汗王的政治权力和五世达赖喇嘛为宗教领袖的地位。当时,清朝对西藏的施政是通过固始汗的地方政权进行的,而这个地方政权中具体掌权办事的行政官,藏语叫“第巴”或  相似文献   

20.
在噶尔丹一生的政策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东方政策。这个政策的核心是:“与满族争夺喀尔喀蒙古,企图利用各种势力,恢复其祖先的伟业,建立一个厄鲁特—蒙古族统治下的大帝国。本文拟历史地探讨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