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里的一个本质维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献中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超越性创见,在于对"人的需要"的现实性、社会性、目的性的整合贯穿。  相似文献   

2.
关于青年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考查近七八十年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使我们看到 ,创造力是人才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力 ,就必须了解创造能力及其结构。创造力是产生新颖而有价值成果的能力 ,它由创造性个性和发散思维等成分构成。笔者还构建了培养青年学生创造力的模式 ,即创设障碍 ,激发奋斗 ,引导发散 ,体验灵感 ;主张用综合指标编制创造力测验 ,考查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人们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的需要,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学理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对需要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以及当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波德里亚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路径,分别从需要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现当代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深刻批判,揭示需要背后的意识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专业知识面又比较宽广、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结合时代要求本文阐述了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作的迫切需要,进一步探讨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瑞吉欧课程的研究 ,在心理发展整体观的基础上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6.
读解日语外来语的社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新鲜事物,他们的"拿来主义"非常实用,兴趣尤其广泛,语言方面也不例外.在日本社会里,外来语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往日的外来语,今日的片假名语,在语言形式上的特殊性、使用者的语言心理以及交流过程中的"功"与"过"等也成为日本人和日语习得者共同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所做的关于青年问题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青年基本特点和时代特征,分析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青年问题论述的三个方面,从而得出江泽民总书记始终关注当代青年、寄厚望于当代青年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社会性成本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教育成本效益研究包括高校自身的经济效益研究和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本文从社会性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的产品、成本和效益的内涵,并对社会性成本和效益的量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年价值取向是指青年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青年的成长方向.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前提;准确理解价值取向标准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关键;维系和巩固价值取向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从人的生活世界是人们实践和创造的结果出发,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颠覆。他把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充分展开,并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这一思想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人的社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首先是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的,动物的群体生活是一种遗传行为,而人类的群体生活则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次人的社会性也是相对于他人而言的,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他人的依赖性.人都是社会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的社会性回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始终力图成为适用于一切人的认知科学。这种西方心理学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社会的心理需要,但其同时也面临着"人对它的希望"和"它实际给人带来了什么"的日益尖锐的矛盾。现代中国面临的以人为核心的诸多社会问题,又必需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所以,心理学所研究的人决不能是假设、抽象、孤立的存在物,必须是社会的人。中国人的心理学也只能扎根于中国文化研究,研究中国问题,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人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指出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无论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是社区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实践的研究与反思,进一步提出旨在促进大学生个人、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协调运作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米德关于青年心理跨文化研究的独特性,并探讨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以下几个基本理论问题:(1)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把握该问题的四个基本观点;(2)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三维结构系统以及各维度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社会刺激与主体内部条件的交互作用以及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客观因素;(4)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典型症貌是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相交织的二向度特征,真实需要丰富了当代人的感性世界,有利于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性结构,虚假需要则使人沉湎于感性欲望而丧失主体自我的创发性和超越冲动,二者在交织并存中,虚假需要某种程度上对真实需要给予遮蔽。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的政治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主体意识形成;政治自主性加强,理性色彩的增强,标志着其政治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 ,各个学校学生人数大幅上升 ,学校内各种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异常活跃丰富 ,男女学生交往也日益增多。本文针对当前男女大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惑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分析 ,以使男女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得到一些切实的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审美需要作为一种精神需要 ,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生理基础 ,它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在个体身上的一种转换形式。由于社会现实条件和社会文化规范的阻碍与压抑 ,以及文化表达机制和认同机制的共同制约 ,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会转化为深层的心理欲望 ,而心理欲望在趋向于满足和这种满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中 ,人们以对象化的方式来达到想象性的实现和满足  相似文献   

20.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针对干部、战士各种现实思想问题随时进行的教育疏导工作。它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与集中系统的政治教育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具有很强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群众性。笔者认为,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要重视广泛的社会性和充分运用部队、家庭、地方政府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