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郭养红 《现代妇女》2014,(2):151-155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及其对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L公司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的组织责任和员工责任均由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三个维度组成,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及其各维度对职业倦怠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员工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表现出的频繁跳槽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新生代员工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破裂、组织认同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范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显著正向影响其离职倾向;规范型、人际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均显著负向影响其组织认同;组织认同在规范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Argyris (1960)、Levinson et al(1962)、 Schein(1965)等人最早提出心理 契约这个概念。心理契约是作为 构成员工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 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也就是 说,心理契约就是员工和组织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例如员工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及其特点心理契约管理就是引导组织和员工之间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达到一种平衡和吻合或者比较平衡和吻合状态,从而形成合理心理契约的过程。心理契约有如下特点,一是主观性,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组织代理人和员工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或者说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相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心理契约可能与雇佣契约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特点,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心理契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区的500余份高校教师样本的实证研究分析,以SEM结构建模的方法对不同维度心理契约破裂(交易型、关系型、平衡型)和高校教师EVLN行为(退出、发声、忠诚、忽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除交易型心理契约破裂对高校教师退出、发声、忽略三种行为有影响外,多数维度的心理契约破裂均对高校教师EVLN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高校去行政化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定量化依据,对于准确把握高校去行政化的方向,更加科学、有效地落实去行政化,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丽娜  陈艳 《职业》2011,(2):27-28
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与经济契约不同,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隐性的契约,契约的核心内容为双方隐含的期待与非正式的责任。2010年暑期,笔者偕同管理学院几名学生深入到陕西  相似文献   

8.
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间的心理契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其内部管理上的滞后明显制约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难以有效地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即使能够引进职业经理人,也难以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的角度对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Argyris、Levinson和Schein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心理契约是组织成员与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更具体来讲,心理契约是组织与组…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它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即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能清楚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预望。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改革的实施必然伴随着组织承诺的改变,破坏事业单位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导致员工既得利益感丧失、组织不信任感增加、抵抗情绪高涨,给改革的推进造成巨大阻力。因此,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对员工的心理影响,针对性提出心理干预及引导对策,对改革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仲林 《职业》2010,(23)
心理契约的内容是主观的,它反映了参与管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双方对义务、责任和期待的主观理解,作为一种主观契约形式,其内容可能涉及正式书面合同所规定的那些契约条款,但更多的是非正式的、书面合同没有涉及的方面.心理契约理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主要用心理契约理论分析技师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昕 《职业》2003,(9):24-25
双重契约维系双方关系员工的解雇和离职几乎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解雇和离职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但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它意味着一种合作与互惠关系的终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雇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更明确地说,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或者一种互惠交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用关系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契约关系,它同时还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这种心理契约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以及企业和员工之间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通过相互了解和试探…  相似文献   

13.
范莹 《现代交际》2011,(11):29-29
人力资源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人力资源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工作,是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企业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对象,员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是当前人力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需要、动机和激励机制的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关系研究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企业中员工的心理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从而达到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一项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是一项质性研究。通过访谈法、类属分析和德尔菲法等对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维度进行探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结构包括以下9个维度:归属感、身份感知、成员相似性、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组织吸引力、组织参与、感恩与效忠、人际关系、契约关系;(2)本研究得出的前6个维度与西方的研究是相似的。这6个维度基本能够涵盖现在西方研究中已经提出的组织认同的维度,并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存在的价值和特殊意义;(3)本研究得出的后3个维度是中国背景下组织认同所特有的维度,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打开“黑箱”到引入“缺口”: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支与构成作为区别于古典和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原理,现代企业理论在开启企业这个“黑箱”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分支和学术流派,这些分支之间又有着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企业契约论的视角来看,现代企业理论是一种从契约分析出发,来研究企业组织及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企业理论,具体包括:企业性质和扩张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产权理论、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规则不仅是要素所有者相互博弈的规则,也是博弈的结果。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现代企业理论的上述划分已经不能体现理论前沿的发展特点了,或者说这种划分体系已经不能涵盖现代企业理论的所有理论分支了。  相似文献   

16.
李黄珍  刘晗 《职业》2010,(7):18-19
企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对员工负责,包括不仅仅是维护简单的聘用关系,还需要对员工的心灵进行养护。一支身心健康的团队,才可以打持久战。  相似文献   

17.
陈晓丽 《现代妇女》2013,(11):64-64,73
债法中债与责任的关系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关于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是现今中国民法诸多问题中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之一。明确债与责任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民事立法科学化和正确司法均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债与责任关系的研究,为债和责任的分离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而为债的相对性的突破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杨佳  韩进  高校梅 《职业时空》2009,5(5):164-165
研究旨在探索IT员工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实证性研究验证了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确存在显著正相关,并进一步探讨了工作压力源各因子与压力反应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IT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压力管理措施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误诊现已成为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误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学界有颇多争议。实践中多采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因医疗契约的抽象性存在适用上的困难。我国现行法规均未对误诊做出具体的规定,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故而建议在侵权责任法中增加关于误诊的规定,将医疗契约典型化,明确医患具体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20.
朱孟波 《职业》2008,(11):21-21
1.“心理契约式”管理 如何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有效地长期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随着企业的变动成长而人心离散,这既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企业能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是这一目标状态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