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剧真实性新探——从郭沫若的历史剧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以历史事实去衡量历史剧真实与否的标准。认为历史剧既然属于艺术,它的真实性必须从艺术本体角度去探求。当历史材料作为历史剧的素材后,它首先受到作家主体精神的渗透,然后又受到戏剧体裁审美特征的规范,而后,在当代作家和历史素材之间会发生当代“视界”和历史“视界”的双向融合,形成历史剧的主体性、假定性和当代性真实内涵。历史剧的主体性真实、假定性真实和当代性真实的综合实现,并且通过观众的鉴赏、认同,产生出认同性真实。因此,历史剧真实性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众所公认,郭沫若同志抗战时期的史剧创作是继他的《女神》之后第二个文学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悲剧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高渐离》是郭沫若以战国时期的历史为题材所写史剧的最后一部,完成于1942年6月,发表于同年10月30日出版的《戏剧春秋》2卷4期上。《高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历史悲剧的独创性在于从不拘泥成论,极力展现主观个性,以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再创历史,其深厚的底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一) 一九三五年二月一日出版的《文学》四卷二期上,发表了著名理论批评家茅盾(署名“江”)的儿童文学论文《关于“儿童文学”》。一年之后,他的中篇儿童小说《少年印刷工》在叶圣陶等编辑的儿童文学刊物《新少年》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如果说《关于“儿童文学”》是茅盾的儿童文学观和对“五四”以来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纲领性的论文,那么《少年印刷工》则是他的儿童文学观在创作方面的具体实践。两者出现在这个时候是有深刻的时代历史原因的。一九三五年顷,中国儿童文学正经历着从沿袭古代、照抄外国阶段向全面创新的阶段过渡。有一大堆积存的问题急需解决,创新的路子又亟待摸索。恰在这时,表面来看儿童的需要似乎引起了当局的关注。不是吗?一九三三年十月,经上海市儿童幸福委员会呈  相似文献   

5.
在田汉创作的剧本中,早、中期剧作侧重于现实题材,后期剧作侧重于历史题材,尤其他建国后的作品,多是历史剧.《关汉卿》是他的最得意之作.它的创作为我国的历史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是历史剧创作的典范.虽然已有许多专家对这部作品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笔者认为,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该剧本在解决历史、现实和艺术三者关系谈些粗浅看法,以求对该剧艺术成就的进一步确认.并促进历史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代诗歌里,描述征人怨妇、生别死离的篇章,屡有佳作,但以旁观抒写的居多。如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兵车行》,就写尽了古代人出征送别的生动场面,可谓摧人心肝,惨绝人寰了。而日本的古代和歌总集《万叶集》里,却保存了一些被称为“防人”的戍卒本人写下来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本人的亲身经历和  相似文献   

7.
试论《马氏文通》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竟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的“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甚至以词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经过恩格斯的科学论证,本来已经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三条规律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哲学界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就有用“否定肯定”来代替它的倾向;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实际上已经取消了这条规律。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要不要这条规律,就成了问题。然而,只要读完恩格斯为了驳斥杜林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否定之否定”的攻击而作的论述,就会认为任何取消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恩格斯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怎样认识“否定之否定”的…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的“药石”——读《古代家训精华》○黄强一不可否认,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将伴随着中国人的脚步走向21世纪,作为家庭对社会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也将继续展现其功能。当我们在思考如何跨入新世纪的同时,每个家庭都努力编织着孩子们在未来社...  相似文献   

10.
“立言”之事非等闲——读《彭铎文选》○韩惠言著书立说在国人的眼里向来是一件大事,《左传》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曹丕《典论·论文》则明确宣称,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立言”与创制垂法、建功立业相比,视文章为经国济世之一端,舞...  相似文献   

11.
《求是学刊》2019,(2):55-63
哈特、奈格里所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一书论证了新帝国秩序的生成逻辑,其中有三个不可回避的关节点:一是当代国际法秩序的理性奠定者汉斯·凯尔森,通过理性解构民族国家的主权理论,在主权国家之上建立一个超越各民族国家的国际法秩序,从而形成各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具有大同性质的跨国政治有机体;二是由中世纪开始出现的正义战争理论,通过奥古斯丁、阿奎那经院神学家到格劳修斯等新教神学家",正义战争"的概念经过几次嬗变,最终通过几次大型战争创造出符合新国际法秩序的唯一正义;三是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福柯、阿甘本等预言(证实)的例外状态常规化治理手段,通过"警察权"充当"例外之幕"遮蔽全球规训之实质,对普世秩序进行干涉的强制。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4):105-108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当代著名哲学家钟泰先生以学贯孔、老二家,而又益之以恣肆之语对庄子的地位给出了评价。庄子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风范显示了他的出世精神。司马迁在为庄子做传时,没有过多解读他的思想,而是列出了他的几篇代表作,之所以选择这些篇目,当是表达了司马氏对庄子的认知,因此,我们研究庄子,就不能忽视距离庄子最早时期的社会有关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研究郭沫若同志的著作相继问世,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但遗憾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郭老率领中国科学代表团访日这一重要活动却记载极少,即使提到,有的也与事实有些出入。刘德有著《随郭沫若战后访日——回忆与纪实》(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这部长达27万字的新著,生动具体地再现了郭老访日的日日夜夜,是—部珍贵的历史纪实,颇值得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14.
大平正芳先生的英名,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亚太地区,是广为人知的。大平先生作为当代日本的政治家,曾为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等诸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同时也为日中邦交正常化和日中友好睦邻关系而尽心尽力。大平先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先见之明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5.
《孤独的哲学》是一部阐发“向未来移民”的哲学的书。“向未来移民”,就是自觉地与旧的传统决裂,变革自己周围的社会,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改变传统、推陈出新、穿越时间的通道、以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向未来移民”,这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老子》二十章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牢太牢,如喜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谌私杂杏?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风翏)(漻)兮若无所土。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相似文献   

17.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呼吁世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将其玄德贯通到人世间,造就一个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世界。无疑,这种思想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现实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阐释具有密切的关系,解释者往往以经典阐释的方式展开哲学体系的建构。向秀、郭象之阐释《庄子》,打破了视域融合的平衡,突破了文本客观性的限度,肆意地发挥其主观思想,建构了一套新的玄学体系,是“过度诠释”“强制阐释”的典范。郭象之诠释的基本目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即把庄子的方外之道转化为玄学的“外内相冥之道”,圣人养心养神即治国平天下。这是以养心养神为主而以治天下为辅的统一,即以道家思想为主而以儒家思想为辅的统一。郭象运用“寄言以出意”的解释方法,一是以庄文为寄言,非真非信;二是夸大寄言与出意之间的重大间距性,从而忘言以得意。这一方面有利于郭象摆脱庄文的限制,而较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主观思想,以填补意义间距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郭象消解庄文之义与他所阐释“庄子之意”之间的矛盾冲突,以确证其解释的有效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正>因为工作关系,我对水利作家的创作十分关注,对水利作家推出水利题材作品尤为期待。李高艳作为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工程管理中心的职工,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反映水利人、水利事的文学精品,获得了文坛的广泛好评。最近,收到李高艳创作、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的长篇非虚构小说《黄河西流去》后,一口气读完,颇多惊喜和感慨。  相似文献   

20.
赵逵夫 《社科纵横》2007,22(5):150-151
彭铎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有着深厚的汉语音韵、文字、训古和校勘知识,他品德高尚,治学勤奋严谨,赢得了后学的尊重和人们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