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丽苹 《山西老年》2014,(3):20-20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北平迁移时,毛泽东坐的是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式军用吉普车,并乘坐它在西苑机场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毛泽东进入北平后,他乘坐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片被斯大林看到,斯大林马上批示有关部门,将当时苏联制造的最先进的"吉斯110""吉斯115"等一批高级轿车赠送给中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2.
范文杰  范江龙 《老友》2010,(3):11-11
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我党在全国胜利在即,毛泽东想去莫斯科一趟,与斯大林商讨建国方面的有关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访苏一推再推,久未实现。后斯大林委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来到了西柏坡。这是中苏两党重要领导人第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相似文献   

3.
解读苏共执政的教训可有不同的视角。从全球化视角出发,苏共执政的教训之一在于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缺乏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不能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正确定位;教训之二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不能正确回应,使苏联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教训之三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错误估计形势,拒绝改革;教训之四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不能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教训之五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没有使苏联跟上新科技革命的步伐;教训之六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执政党主流话语日益边缘化,患上了“意识形态失语症”,等。  相似文献   

4.
1943年斯大林曾经预言:“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历史正如斯大林预料的那样发展的。斯大林去世以后,在苏联国内以及国际范围内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反斯大林浪潮。1956年,斯大林刚刚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就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抛出了一个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赫鲁晓夫从“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利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诬蔑和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掀…  相似文献   

5.
历史何其惊人相似,三十年代苏联发生了“大肃反”,六十年代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悲剧。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两国在不同时期所走过的相似弯路。本文拟对“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作一比较研究,以找出它们之所以酿成历史悲剧的共同因素,吸取教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对于“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我们既不能笼统地认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又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哪一个领导人(如斯大林、毛泽东),而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每一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的孙子叶夫根尼·雅科夫列维奇·朱加什维利,是退役空军上校。他是技术学博士,长期在朱可夫军事学院教书。他退役前不久曾在一部描写他祖父的电影中扮演斯大林。他有时住在莫斯科,有时住在第比利斯。他是格鲁吉亚激进的社会团体“斯大林”的领导人之一。他多次公开表示反对恶意攻击斯大林。 托洛茨基的外孙埃斯特班·普拉托诺维奇·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历经曲折,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目的也是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是为了换取斯大林对他的支持,有人造谣毛泽东赞成“斯大林‘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的决定”,甚至还有人提出毛泽东想当“国际共运领袖”。事实上,真正的事实则是毛泽东坚持从中国抗战的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毛泽东坚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毛泽东强调要“以苏联和苏联共产党为首”,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统治和“父子党”式的关系。立足于上述问题涉及的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考证,大量史料证明毛泽东始终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追求平等的党际关系,始终坚持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出发开展对外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9.
52岁的亚历山大·布尔东斯基是斯大林的孙儿,是莫斯科一位很有名气的舞台剧监制,不过他的成就,跟他的显赫家世毫无关系。他说:“就跟所有苏联人一样,斯大林对我来说只是国家领导人,此外便没有其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纪念“五一口号”,不能回避毛泽东1947年11月30日的电报和斯大林1948年4月20日的复电。能否像米高扬说的,由于斯大林的电报,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实际上,联合各民主党派组成联合政府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一贯主张,是中共的纲领。毛泽东的电报实际上是表明要与苏联站在一起,摸了斯大林在政党问题上的底。而斯大林即获得了很大的满足,从而改善了中苏关系。斯大林的电报推动了中共加快新政协的步伐是有历史意义的。但这种意义是有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只能是中国的产物,只能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共同选择共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但他功高不自居,德高不自显。他一生把功劳归于党,归于毛主席,归于战友,归于广大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朱德的一生就是为捍卫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为实践毛泽东正确路线而奋斗的一生。自从1928年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以后,朱德真诚拥戴毛泽东的领导,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两人并肩作战。1932年,“左”倾领导人在宁都会议上撤销了毛泽东在中央红军中的领导职务,遭到朱德和周恩来等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过不少正确的决策。1931年和1935年,他先后提出的“技术决定一切”①、“干部决定一切”②就是两项切合时机、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这两项决策充分表明斯大林不仅具备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才干,也拥有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素质。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③。出主意、用干部,就是要作出各种正确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决策,是重要的决定或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淙 《金陵瞭望》2006,(10):24-25
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共产主义者和老战士,决定开展建立斯大林纪念碑的签名活动。这座纪念碑将设立在列宁格勒州。不久前,萨哈林岛也竖起了一块新的斯大林纪念碑。当地政府公开表态支持竖立纪念碑。类似的消息还有,两周前,图鲁汉斯克区政府宣布,对一处与斯大林有关的纪念性综合建筑进行复原。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为斯大林立碑的想法,至少在5个地区刮起了“旋风”。实际上,斯大林正在成为今天俄罗斯人越来越需要的人物。他在相当一些选民中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人希望在现任国家领导人身上寻找到类似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他们的“三农”理论一脉相承,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毛泽东对“三农”理论进行了战略构建,邓小平发展和继承了毛泽东的“三农”理论,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三农”理论,江泽民在前两代领导人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的“三农”理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三农”理论有其共性,他们的“三农”理论对新一届领导集体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20世纪重视文化建设的三位政治家,毛泽东同志毕生关注着中国的文化事业,从“文化书社”到“文化大革命”,从“文化”始,以“文化”终。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思想从大的层面来说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一部分,其理论框架与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观念是相通的,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每一时期领导人的文化思想又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人文化思想的特征,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斯大林向毛泽东转交了一份被称为《十二点建议》的文件。这是科瓦廖夫就毛泽东访苏而向斯大林提交的一份报告,题为《关于中共中央政策与实践的几个问题》。除报告起草者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外,知情的只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最高层的少数人:莫洛托夫、贝利亚、马林科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报告原件现保存在斯大林档案馆里。  相似文献   

17.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人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人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关于“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与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只有从这种历史性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的两制观是斯大林研究和两制研究的结合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存在“总危机”,并必定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社会主义能够“一国建成”,并且将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矛盾、高度集中的社会;两制关系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提出和发展了“世界革命”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斯大林的两制观对列宁有继承,但更多的是背叛,终因僵化而导致了悲剧。  相似文献   

19.
巴尔干半岛各国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分列于不同强国的分治下。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战后独立的各个国家希望能够通过建立一种巴尔干所有国家的巴尔干联邦或邦联,以便通过它来保卫自己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于是就出现铁托和季米特洛夫两人为建立巴尔干联邦的穿梭般的外交活动。虽然此事曾同苏联磋商过,得到了斯大林的首肯。但是,当苏联领导人发现铁托的行动是要把南保以外的波、捷,匈、罗、阿,甚至将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希腊也包括在联邦之内时,苏联领导人的态度发生转变。特别是季米特洛大在索非亚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苏联领导人更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召请南、保两国代表团来莫斯科,就外交问题进行磋商。在这次三方会谈中,斯大林批评了两国领导人擅自的外交活动,并要求他们建立三个联邦。南斯拉夫方面深知斯大林的用意,予以拒绝。这样巴尔干联邦问题就在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的干预下夭折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