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平等既是民法奉行的基本原则,也是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最终追求.平等主体说多年来一直统率着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研究,甚至整个民法学的研究.我国<民法通则>选用平等主体说不仅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而且具有维护民法存在的特殊价值,然而平等主体说的逻辑弊病已在司法实践中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所讨论的是被学者视为"迷宫"的教育平等问题.作者以辨析教育权利为基点,试图为教育平等原则找到公正的依据.文章提出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社会性平等,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平等原则作为人类的美好梦想由来已久.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所产生的"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以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对后世与今世的人们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名言.正确地理解刑法中规定的平等原则,无论对于定罪、量刑抑或行刑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因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刑法上规定的平等原则,我们都必须对此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平等是人类平等理性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是人类平等诉求的科学阐述,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劳动的平等.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基础之上批判了资本主义所谓永恒正义的国家.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的虚伪性.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平等不是单纯地为了无产阶级,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只是马克思的劳动平等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马克思不但要求形式上的平等,还要求实质上的平等;不但要求政治生活的平等,还要求经济上的平等;不但要求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还要求生活资料占有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价值平等起源于社会关系异化或实体化的教权和君主专制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反对教权,尤其是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确立权利平等的法权社会。权利平等取代了等级社会,遵循“无害原则”,但是它把社会关系工具化,个人权利原子化。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否定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了权利平等的历史合理性,批判了实体化的社会关系,揭露了权利平等的前提、过程与结果的悖论。通过辩证否定和历史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以价值平等形成了社会与个人互为目的、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关系。价值平等是“总和”的社会关系,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的善同时并行”和“所有的价值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6.
7.
不平等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不平等会通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机制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导致我们称之为的不平等的困境。它会降低效率,阻碍全面发展。巨大的机会不平等本质上是应当反对的,每一种文化、宗教和哲学传统都提出了观点,认为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应当注重平等,并且,大量的证据表明,总体而言,平等也是有助于追求社会长期繁荣的。本文并不关注结果的不平等(如收入),而是关注按照机会平等原则所表达的平等的观念。对于政策制订者而言,要提供更高程度的平等,在国内,他们应当投资人力资本,拓展获得公正、土地和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服务的机会,促进市场公平;在国际,他们应当关注全球市场的功能和管理市场的规则。  相似文献   

8.
平等的真义     
自由主义平等观的思路一般是,首先将平等视为某种利益的相同性,然后寻找这种利益究竟是什么,或者追问如何实现这种相同性,该思路必将使平等成为抽象的平等。本文认为,上述思路遗忘了由柏拉图提出并由亚里士多德所展开的平等的具体性原则,即不是首先设定“什么是平等”,而是在弄清楚“谁应当平等”之后再讨论“什么是平等”.本文认为,真正的平等应当是在生活网络的各个维度展示其力量的人们的平等,这是全面的比值平等。而海德格尔为我们把握这种平等提供了视野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国家追求的理想,也是各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充分享有的基本社会权利。然而,形式上的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困惑。从政治资源的构成、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原因及趋向、各资源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互动关系的分析,说明政治资源分配和运用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15,(5):125-130
平等是衡量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基本尺度。右翼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止步于形式上的权利平等,左翼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则进一步主张实质性的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权利平等致力于消除社会特权背景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资源平等致力于消除外界物质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能力平等致力于消除人的主观能力条件对于平等实现的障碍。权利平等、资源平等与能力平等的要求均源于社会共有的逻辑。法定权利、物质资源、能力禀赋在根本上属于人类社会的集体资产。利用权力、资源与能力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获得收益的较大部分,其他人则因为对权利、资源与能力的共同所有权而分享部分收益。对个人使用权、收益权的肯定支持了按贡献分配的市场效率原则,对个人终极所有权的否定则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提供了正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谓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古今中外思想家有关平等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 ,然而它们并没有停止平等理论的发展。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探讨了平等的涵义 ,认为平等是不同社会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军  李敏 《理论界》2009,(11):23-25
今天,在平等问题上,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突:一方面面对着现实中的极大不平等,人们呼唤平等,并将之看作现代社会制度所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基础。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关于要不要平等以及要什么样的平等的问题,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这就使得对平等的思考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刘淑华  王立波 《学术论坛》2007,30(7):201-204
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深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4.
颜勇  季长龙 《理论界》2006,(9):142-143
平等是法律价值中的重要价值之一,在我国农业法律制度中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农业法律的制定对于平等价值缺乏应有的关注,这往往使我们农业法律制度成为了管制、歧视、限制农民、农村、农业的工具。建设法治农村必然要求对农村产业与非农产业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行适当的干预,在形式平等的基础上走向实质上的平等。平等的价值应当全面贯穿于农业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5.
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无论如何不平等,他人都无权干涉;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利.  相似文献   

16.
平等原则是民法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男女平等是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等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之分,现行《婚姻法》没有就男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予以区别性的对待,没有使女性获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法律保护。因此,应进一步规范体现性别差异的法律,实现男女两性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平等或不同不平等程度的效率比较,而不应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目标冲突。据此,以结果相同的平等或太不平等以及机会相同的公平都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社会中任何产品或权利的分配都具有外部性,都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合作效率。如果产品或权利的分配能使社会各群体的嫉妒或不满最小化,同时也有不同社会群体嫉妒或不满的相同,这时的社会状态可以定义为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合作效率。这表明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18.
19.
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是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一种重要分析路径,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平等理论是其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阿玛蒂亚·森在批判以约翰·罗尔斯和罗纳德·德沃金等人为代表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以及以理查德·阿内逊为代表的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的基础上,以人际相异性为起点,建构了可行能力的平等理论,以试图超越平等的资源主义和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但是,阿玛蒂亚·森的平等的能力分析路径太具开放性,其可行能力平等理论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澄清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论权利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新  高园 《江汉论坛》2004,3(9):8-11
权利不平等原理是马克思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只有实行人的权利不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因为人是自然不平等的,所以以"能力本位"为尺度的"权利平等"不是真正的社会平等.要寻求真正的平等,就应当认识到平等权利本身是不平等权利的事实,在这个能力本位的社会中给弱者以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