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度延续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其科学依据包括: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绿色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绿色发展思想;现实需要体现在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推进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深植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优化绿色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通过构造科技创新投入指数,利用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探讨了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投入显著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分科技创新投入类型来看,企业科研经费投入与科技研发人员投入均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非线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越高,科技创新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本文的结论对我国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要素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在我国经济转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内蒙古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内蒙古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牛羊肉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支柱产业,内蒙古羊肉产业目前还存在大而不强、资源分散,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种养结合的规模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少,绿色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性支持和保障不足,市场不规范、高质量绿色牛羊肉产品产量较低,能够真正充当市场主体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牛羊肉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因此,要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优化牛羊肉产业布局,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科学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国内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牛羊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扩大绿色牛羊肉生产基地规模,增加绿色优质牛羊肉的供给,促进牛羊肉产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8.
9.
10.
推动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工业绿色增长、工业资源环境承载、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方法,刻画分析了2009—2019年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估计方法对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化态势,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从驱动因素来看,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环境规制强度、对外开放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中国各省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地区的能源依赖强度和工业化程度是制约中国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中国居民部门消费持续低迷,居民消费结构分化现象明显。导致居民消费低迷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从短期来看,中等收入人群收入增速显著下滑、居民部门债务攀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都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的根源在于中国长期通过高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这虽然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转变增长方式,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释放居民消费活力;改善居民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减轻居民房贷负担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从供给端促进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3.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的基础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与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必然是创新发展。在技术层面,创新的方向、领域和目标应该是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解决人口与环境、生存与发展、速度与质量、持续与协调的矛盾,只有绿色发展才是唯一的选择。"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把节能环保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表明,只有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协同创新应成为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使用沪苏浙皖全境41个城市2010—2017年的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科技进步与协同创新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检验发现,科技进步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但是协同创新机制的长期缺失制约了长三角制造业取得更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苏浙皖三省的省内协同创新机制已初步形成,而跨省协同创新推进乏力,其中上海的龙头引领作用也较有限;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创新尤显不足,非高技术第二产业存在协同创新迹象,而第一和第三产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与科技的低效对接上。为此,长三角应立足全球视野,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上海为牵头城市,确定重点合作领域,搭建区域与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融合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化工产业乃至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依据价值网络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选取260家中国化工企业A股上市公司2015—2019年统计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商业模式创新、动态能力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正相关影响,具体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不同层面即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动态能力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相对于吸收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商业模式创新对于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商业模式创新和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创新以其独有的同质性、可重新编程性、自生长性等特征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且已经成为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产生的重要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朝向更高层次迈进。研究数字创新作用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靶向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借助于生态学视角,将社会科学研究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个体、种群和群落、景观对应,探究数字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入手,深度剖析数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最后,基于对数字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靶向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测度2017年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具有动态属性,评价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对差距更具现实意义。研究表明:在省域层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6地经济发展质量较高;在区域层面,东部经济发展质量高于中部和西部,南方经济发展质量高于北方;在分项指标层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和绿色维度具有优势,在开放和共享维度存在短板。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无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各省均可以通过改善经济发展过程和弥补短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且这一影响效应存在阶段性特征;机制检验显示,基础设施投资结构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与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两种途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东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空间效应分析显示,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在提升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相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