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经》的使动用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诗经》“使令”意义的表达法、《诗经》的使动用法及其特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使动”用法在较早的史料中已经相当多,并非“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使动用法及其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明<左传>与<诗经>的同异,说明使动用法在较早的史料中已经相当多,并非甚为罕见.  相似文献   

3.
湖南境内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共有四种:“V+在+N(L)”、“V+到+N(L)”,“V+体貌助词+N(L)”和“V+体貌助词+在+N(L)”。“V+体貌助词+在+N(L)”的来源于六朝时期就已常见的“(S-P)在NL”结构。  相似文献   

4.
"的"在偏正结构"N1+N2"中的使用规律是N1与N2之间为领属关系时,需要用"的";为非领属关系时,一般不用"的".虽然插入"的"后的"N1+的+N2"会有歧义,但是这并不违背"的"的使用规律作为领属关系,"的"不可少;作为非领属关系,"的"以不出现为常.作后一种理解,出现"的"是出于语用上的考虑对作为属性的N1的强调.N1对N2的领有包括两种情况既可以对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的N2的领有,又可以对表示某一抽象属性的N2的领有.  相似文献   

5.
鉴于《诗经》某些名词用作动词或使动、意动、为动均解释不通,于是就根据其表义的特点大胆提出状动用法.根据状动用法包含的状语表示的意义,将它分为工具、质料、事理、比喻、时地和方位六类.就语法功能来讲,名词用作状动经常作谓语与定语,与动词的用途一脉相承.名词用作状动,多出现在名词、代词之前,而名词、代词或作宾语或为中心词,充分显示其动词的性质,成为判断名词用作状动的标志.若相应的名词、代词前置,则多有结构助词帮助,否则就属于例外.至于名词用作状动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以名词用作动词为基础,以状语的研究深入为前提,其问世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系统功能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中“N+to+V”结构中的动词与名词的关系。本文主要区分了四类“N+to+V”结构,并就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形式入手分析,但研究的重点在于语义和功能,同时也探讨了名词词组以及小句复合体小句间关系等问题,并再次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指导语言学习与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V双+N单"("双音动词+单音名词")表示偏正关系而非动宾关系的原因,首先是由"2+1"在韵律层面上的特点决定的,这一音组模式中单音节置后,是一种紧结构,韵律层面上的紧投射到句法上,使之适宜于表现偏正结构;其次,从认知角度来看,动词与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有着定中意义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的特征,也趋向于选择2+1作为终端表现形式。如此,就在"2+1"的音组模式和"动+宾"的偏正结构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匹配模式,"2+1"这一音组模式为表达偏正关系提供了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两+N"这一结构的存在有着独特的使用环境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Adv+N结构意为副词修饰名词,这一语言现象历来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对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非范畴化理论通过对Adv+N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展现了名词非范畴化之后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变化,转喻是这一过程中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对Adv+N结构在语言使用中的认知心理动因的分析,丰富了对Adv+N结构在语用构建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12.
围绕新兴动作行为类“N+V”复合词展开,在描写分析其结构类型、语法及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其生成、理解机制,并阐述其传播与变异情况。该类复合词从语法结构上大致可分为三类:地名/人名/普通名词+动作动词,语义上用于指称某种特定的动作、行为。这类词语的出现是认知精细化投射到语言层面的结果。此外,名词的显著度、图像的辅助作用、信息浓缩与代码化、语言接触等因素都推动了这类复合词的生成和发展。其传播则经历了“个人偶发行为→群体模仿或激活群体特征→范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讨论有关汉语"X+ing"组合的三个问题:1."X+ing"组合的句法、语义、语用情况;2."X+ing"的产生动因;3.这一组合的语义发展以及对汉语语法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直接适用法”在合同领域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国际私法中,基于以意思自治原则为指导思想的合同领域,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具有相当大的选择权。但是,随着二战之后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干预的不断增强,当事人对合同法律适用的选择权正在日益经受一些限制,这突出表现在当代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的领域中呈现出“直接适用法”的适用场合逐渐增多,而且“直接适用法”对合同法律适用的影响也显现出逐步扩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X+到"构式是镇安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从构式语法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构式体现了进行体的特征,表示参照点时间或说话时刻正在持续的动作或正在进展中的活动或事件;在压制的作用下进入该构式的瞬间动词、活动动词和形容词发生了体转移,具有了动态性、未完成性及临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依据现有的交通网络布局和城区结构,"广域长春"的发展方式是长春城市群的理性发展选择。长春城市群的发展既要形成"O+X"的空间构架,与周边的11个县市及其外展区域分层发展,又应在北区、南区、东区、西区各分区内强化次级核心城市的发展力度,加强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这就需要依据各区内的不同条件构建子城市群:南区构建长春—吉林"双核"子城市群,北区构建"3l+2C"的发展框架,西区通过双弧形链扩张长春主城区向西的影响力,东区构建"○+#+○"的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