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从土地逻辑到分工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路径。基于"交易成本—行为能力—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分析框架,对农户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资产专用性、物资资产专用性与外包风险性对农户生产外包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力资产专用性、农户组织化程度、排他能力、处置能力、交易能力、区域地形交通环境、农户与区域种植作物的匹配度等对农户生产外包行为有促进作用;农户经营规模与外包行为存在"倒U型"关系。因此,要转向农业的外包服务规模经营,必须从追求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转向追求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完善符合小农多样化生产需要的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3.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开始显现.所以,在国家政策法律支持下进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发展,采取不同的模式加速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这一创新型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变化、新希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的收益率的有效途径,被各级领导所重视,也被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认识。本文根据广东省茂名市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和全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与工业化引发了农业劳动力结构变迁,并对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村发展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劳动力结构与土地矛盾视角出发,通过重庆市江津区的实地调查,对中国西南部丘陵地区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对政府服务机制与土地流转政策进行评价,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农户家庭承包制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现象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本质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了农户土地承包权在现实中具有所有权分割(分享)性质的观点;阐述了土地规模经营现象的内在机理以及与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处理好两者关系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存在着极不适应的矛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但土地流转应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并不排斥家庭承包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内容。但笔者调查发现,土地流转不一定带来规模经营,也无法解决大部分农民的出路和就业问题。强制性地迫使农民离开土地,不仅可能会恶化农村现有的极端脆弱的生活链条,而且造成"土地真空"的周期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孕育更多的社会冲突因子。土地问题只有在现代化进程中才能有效解决,这需要决策者随着现代化进展的程度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并有足够的耐心来应对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都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中的“适度”指的是时间上的适度,而非空间上的适度,这一理念已有完善的法律前提,但模式尚待探索。  相似文献   

10.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94-99
土地流转很好地解决了土地细碎化与现代农业规模化大生产的矛盾,为了有效评估农村规模经营中各种影响因素,利用熵值法构建农业规模经营包容性发展评价模型,选取A市统计数据,通过设定指标,生成相应的发展系数,有助于实现农业产量、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同步提升,促进规模经营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依据包容性发展模型,提出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对农业金融扶持、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等建议,对政府科学引导流转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新形势下三农问题面临的重大抉择。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是改变土地流转自发、分散、无序状态的基本路径,而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反过来也会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所以,要大力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并以其为土地转入主体、明晰农地产权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搭建农村金融平台、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等,以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与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在中央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热情不断高涨。企业经营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手段,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同时,由于资本逐利性的特点,企业经营也容易引发违规占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等不良后果。在把握农业经营风险产生根源、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工商企业租地经营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企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等风险防范制度,不仅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而且有助于推动土地健康、顺畅、有序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具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出现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受到了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土地规模经营的具体工作必须以稳定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通过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16.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计划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其中,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企业化发展则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和举措.  相似文献   

17.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逐步铺开提供了条件。农业企业家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者,农业的弱质性对农业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而锻造一支庞大的、素质过硬的农业企业家队伍不能一蹴而就、单兵突击,它需要多方面长期而持续的努力才能凑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农制的变态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光 《兰州学刊》2008,(7):60-63,177
自进入清代中叶以后,中国人地比率逐渐下降至“率计一岁一人之食,约得四亩”的维生型小农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我国传统小农制的破产和衰亡。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半个世纪,长期实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一直隐含着“集体成员权平等”和“土地产权虚置”的制度性缺陷,致使明清以后出现的“地权分散化”和“耕地细碎化”趋势更加凸现,最终导致几亿农民在高强度劳动投入和过密型种植模式下出现了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收益下降的现象。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资源禀赋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主要受土地制度影响.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实践证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体现,合理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比以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性质不同于工业生产,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比种植园经营要低得多,前者的生产动力比后者要高得多.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是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目标、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前提和发展趋势。对此,我国各级政府在认识上应冷静、理性,在实践中应稳步、慎重,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明确目标要求,维护农民权益,完善配套措施,健全法律保障;尤其应尊重农民的意愿,决不能剥夺农民自身的话语权,更不能借土地流转之名,行侵害农民利益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