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和现实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3—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空间溢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丰裕度则对创新溢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集聚度和丰裕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效果不一致,丰裕度的提升更有助于创新溢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输出和技术引入的作用不同,各行业集聚度提升不利于技术输出但有利于技术引入,而丰裕度提升既有利于技术输出又有利于技术引入;区域之间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技术输出,而对技术引入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活动面临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个省份之间的竞争激烈,大量创新项目重复投资,缺乏整体性的科学合理的调控手段,无法形成优势资源的集中和共享。为探讨提高我国整体性创新能力的途径,应用SPVAR模型对我国省际间自主创新、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分析表明,各省份自主创新活动有正向的溢出效用,但在现有的激励机制作用下,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会对其他省份造成较为严重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发展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财政支农的力度是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直接影响因素;相邻地区的总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越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周边地区的财政支农力度对本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在带动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间接地带动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了结块效应。另外,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本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相邻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起到辐射作用,形成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6.
7.
在界定社会资本与区域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分结构、关系、认知三个维度构建测度体系,采用2007—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自治区)数据测算中国社会资本分阶段分区域的贡献水平和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中国社会资本作用日益增强,地理边界更加明显,同时表现出一定"引力";发达地区社会资本对当地的经济增长贡献更大,但对其他区域的带动性不强甚至形成虹吸效应,而欠发达地区社会资本对其他区域的溢出效应为正。未来应更好发挥社会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社会资本在西部区域的贡献水平,同时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区域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13-2021年我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服务业进口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可通过提升创新效率来实现。针对服务业进口对我国创新效率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专利申请授权数的门槛效应;针对创新效率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的门槛效应;针对服务业进口技术溢出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门槛效应。因此,要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提高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简评了恩格尔系数在评价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缺陷;在现有统计数据的支持下,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与恩格尔系数与人均GDP的变化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数字经济与生态环境作为重大议题之一,公众参与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地理权重矩阵和经济权重矩阵,采用城市与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公众参与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公众参与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与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数字经济对空气污染的抑制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公众参与对数字经济抑制空气污染的强化作用在本省份内是显著的,而对周边省份的强化效果并不显著。为促进中国环保工作高效开展,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建设;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各省间数字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例,研究了区域物流效率空间结构及其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物流效率空间分布不平衡,形成高效率和效率中等区域临界连片出现的核心-外围结构,初始条件、市场机制、制度设计和物流环境是造成这种空间结构的重要原因。物流效率具有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效率通过点溢出、线溢出和面溢出的方式带来区域发展的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和洼地效应。最后根据相关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2):38-46
文化产业可通过规模提升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创新带动效应和绿色消费效应四个方面影响区域绿色发展。利用SBM-DDF模型测度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中国的区域绿色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控制地理相邻位置因素、经济互动关系因素以及二者的混合关系,发现文化产业对区域绿色发展确实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第二,规模提升效应、结构优化效应以及绿色消费效应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性,而创新带动效应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性,且其中规模提升效应对周边区域绿色发展的外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通过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全局性与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全国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前期控制阶段,二氧化硫对东部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前期控制阶段,烟(粉)尘对东部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后期治理阶段,而环境规制对中部与西部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幅度较小,不同区域的环境规制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全国、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在促进城市发展质量提升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而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在促进城市发展质量提升方面存在替代效应,环境规制工具应根据区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组合。3)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空间效应、时间效应与时空效应都较为显著,通过加强空间关联与时间累积推动中西部城市发展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经济收入已经不再成为公众评价美好生活的唯一指标。从国际上来看,有关美好生活的评价也从早期单纯的经济评价转变为包括非经济内容的评价体系,其中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包括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指标体系。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独特生活方式,美好生活的标准正是这种独特生活方式长期积淀的产物。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美好生活的标准便是和谐社会。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关社会发展的指标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美好生活指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必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社会认识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当代的新发展。借鉴国内外有关美好生活指标体系的研究,从舆情指数的角度,可以从个体层面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文化精神生活、社会层面的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伦关系诉求等五个纬度构建美好生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7):58-68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的历史时期,占中国绝大多数土地面积与大多数人口的县域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来说,劳动力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劳动力的质量本质上是人的发展的问题,而目前县域层面缺乏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价居民发展的体系。尽管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提供了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思路,但由于很多数据指标在县域层面缺乏一致的统计,因此在具体计算上存在困难。本研究在考察国内县域评价方法与国外人类发展程度的评价方法之上,结合国内县域数据可得性,提出了具有较好数据可得性和操作性的评价中国县域居民发展水平的方法,并对全国192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重点介绍评价思路与评价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因所有指标都可以从公开数据来源获得,本文的评价指标可以为县域政府自我评估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以及为其他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好生活是人民的心之所向,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诠释,同时也是友善社会发展的理想样态和道德升华。友善社会是创造美好生活的载体和前提,体现出和谐共生与合作共进、和睦相处与和平共益、秩序共构与价值共享等鲜明特点,并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网络等多重逻辑关系。在美好生活视域下构建友善社会,应重构兼容、平等、文明、理性的社会秩序,重塑个体、家庭及社会伦理,重建公共危机之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结构,并营造现代媒体的友善平和环境,继而依托友善社会的逐步成熟,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吗——兼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和其他公共部门的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